通常我们指的语言爆发期:
词汇量增加,孩子开始主动学习和记忆新词汇,并且尝试在不同情境中运用它们。比如,孩子可能会在看到苹果时,除了说“苹果”,还会说“红色的苹果”“甜甜的苹果”。
表达欲望增强,孩子会更积极地想要和别人交流,经常会主动开启话题,会拉着大人的手,不停地说自己看到的东西或者自己的想法,像“我看到小鸟飞啦”“我想要那个玩具”。
喜欢模仿发音,会对周围听到的各种声音包括语言进行模仿。例如,听到汽车喇叭声后会模仿“滴滴”的声音,并且模仿大人说话的语调、用词,甚至是方言。
语言开始有逻辑性,能够简单地将词语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从简单的主谓结构,如“宝宝吃”,慢慢过渡到更复杂一点的句子,像“宝宝要吃饼干”。
一、时间范围
普遍阶段:语言爆发期通常在儿童1.5—3岁之间出现。这是一个大致的时间段,多数孩子会在这个时期展现出语言能力的快速发展。
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可能因多种因素而不同。例如,遗传因素可能会使一些孩子语言发展较早,而环境因素则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家庭语言环境丰富,孩子可能会更早进入语言爆发期;反之,语言刺激较少的孩子可能会稍晚。
二、词汇积累
词汇量激增:在语言爆发期,孩子的词汇量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他们开始快速学习各种词汇,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名称,到抽象概念的表达。
名词扩充:对周围事物的命名能力大大增强,包括人物(如“爷爷”“奶奶”)、动物(如“大象”“小兔子”)、玩具(如“积木”“小汽车”)、生活用品(如“杯子”“牙刷”)、食物(如“苹果”“牛奶”)等。
动词丰富:学会大量表示动作的词汇,如身体动作(“走”“跑”“跳”“爬”)、手部动作(“拿”“放”“抓”“扔”)、感官动作(“看”“听”“闻”“尝”)等。
形容词运用:开始使用形容词来描绘事物的特征,如大小(“大”“小”)、颜色(“红色”“蓝色”“绿色”)、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质地(“软”“硬”)、味道(“甜”“酸”)等。
抽象词汇学习:除了具体的事物和动作词汇,还会接触并掌握一些抽象概念的词汇,如时间(“早上”“晚上”“昨天”“今天”“明天”)、方位(“上”“下”“前”“后”)、数量(“一个”“两个”“许多”)、情感(“高兴”“难过”“生气”)等。
三、句子构建
单词句阶段的发展:最初,孩子以单词句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例如,说“奶”表示想要喝奶,“抱抱”表示想要被抱。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单词句会逐渐变得更具指向性和情境性,如孩子看到妈妈拿着玩具,会说“玩具”来表达想要玩具的愿望。
电报句的形成:之后,孩子开始进入电报句阶段,将两个或多个单词组合在一起,形成简单的句子结构,如“妈妈拿”(意思是让妈妈拿东西)、“宝宝走”(表示宝宝要离开)。
主谓宾完整句子:孩子能够构建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的完整句子,如“我吃苹果”“妈妈看书”“爸爸开车”。
句子修饰和扩展:在掌握基本句子结构后,孩子会开始使用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等对句子进行修饰和扩展。例如,“我慢慢地吃甜甜的苹果”“妈妈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
四、语言互动提升
好奇心驱动提问:在语言爆发期,孩子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主动发起对话,通过提问来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是怎么工作的?”
分享发现和经历:孩子还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历,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我看到一个很大的飞机,它飞得好高”“我今天在幼儿园画了一幅画,很漂亮”。
简单回应到互动对话:孩子从简单地回应他人的问题,逐渐发展到能够与他人进行互动对话。例如,当别人问“你今天做什么了?”他们会回答“我今天去幼儿园了,我们唱歌、跳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