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血脂管理新工具:一张表格,速查您的“低密度”应降至多少?

鸟儿评健康 2025-03-28 16:26:39

经常看血脂相关科普的朋友们应该已经建立起了两个基本概念:

第一,在众多的血脂指标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最为重要的那一个!因为,它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坏胆固醇”。

第二,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可以相差巨大!有的人只用把这项指标给降到“<3.4mmol/L”,但也有人需要将这项指标降到“<1.8mmol/L”甚至“<1.4mmol/L”。

然而,针对上面所提到的第二点,很多人却不太拿得准:我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究竟应该降到多少?

比方说,过去,按照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等权威医学指南的提法:

心血管【低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是“<3.4mmol/L”;心血管【中、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是“<2.6mmol/L”;心血管【极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是“<1.8mmol/L”,且较基线水平的降幅应达到50%以上;最后,心血管【超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则是“<1.4mmol/L”,也同样要求较基线水平的降幅达到50%以上。

但对于广大的非专业人士来说,大家其实很难真正确认自己的心血管风险水平到底是属于【低危】、【中危】还是【高危】……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为了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也方便大家更准确地“定位”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2025年3月,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业委员会专门发布了最新的《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这份医学指导文件首次将复杂的医学标准给转化了为一张【基层适用快速对照表】,让每一位高血脂患者都能像查字典般快速“定位”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

毫无疑问,这对于帮助更多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血脂达标”意义重大!

接下来,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份表格,并帮助大家梳理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疑问。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两类情况 LDL-C降到“<1.4mmol/L”

第一类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4mmol/L”的情况,是已经发生过至少2次“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

这里,所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ASCVD事件)”主要是指比一般的慢性冠心病、脑缺血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还要更严重一些的情况,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外周动脉放支架或截肢”等等。

举例来说,一位曾经发生过2次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肯定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4mmol/L”;而一位曾经发生过1次急性心肌梗死、后来又“中风”过1次的患者,同样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4mmol/L”。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而第二类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4mmol/L”的情况,则是在患有冠心病、脑卒中或外周动脉疾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同时,还患有糖尿病。

比方说,即便没有发生过心肌梗死,但只要同时确诊了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那么,就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4mmol/L”。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上面所提到的这两类患者除了要确保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4mmol/L”以外,还得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基线水平的降幅超过50%!

举例来说,在没使用降胆固醇药物以前,若某位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仅为2.4mmol/L。那么,就只有把这位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一步降到“<1.2mmol/L”,才算达到了“降幅超过50%”的这一标准。

也有两类情况 LDL-C降到“<1.8mmol/L”

不合并糖尿病、也没出现过≥2次的严重心血管事件,但确实患上了冠心病、脑卒中或外周动脉疾病的一般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只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8mmol/L”就可以了。

同样的,这样的患者也需要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幅较基线水平超过50%!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与此稍有不同的是,年龄≥40岁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哪怕还没有患上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也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8mmol/L”。但是,并不要求这类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必须达到50%以上。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一细微的差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降幅是否需要超过50%,很多时候其实可以决定降胆固醇的用药方案。

这是因为,比较适合我们中国人群所使用的“中等强度他汀”,其所能带来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一般都不足50%。

这意味着,对于确诊了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降胆固醇治疗除了他汀以外,往往从一开始就得再搭配上一种其他的药物,比如“依折麦布”或“降脂针”等等,以确保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能超过50%。

但是,对于≥40岁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则可能没必要如此“激进”!假如某一种他汀类药物就可以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1.8mmol/L”,那么,就不需要再增加额外的药物了。

LDL-C降到“<2.6mmol/L”的人群 逐渐清晰

一直以来,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是:究竟有哪些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要降到“<2.6mmol/L”?

客观来说,很多明明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2.6mmol/L”的人,却一直误以为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只用降到“<3.4mmol/L”。这就使得在他们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

好在,这份最新的表格让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在排除了“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40岁的冠心病”这两大问题以后,大家需要先记录一下,以下这5项“心血管普通危险因素”自己总共占了几项:

危险因素1:男性年龄≥45岁或者女性年龄≥55岁危险因素2:吸烟危险因素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危险因素4:体重指数 BMI≥28kg/m²危险因素5:家中有直系亲属在比较年轻的时候(男性<55岁或女性<65岁)就患上了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假如这5项“心血管普通危险因素”已经占了3项或更多,那么,就直接意味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要至少降到“<2.6mmol/L”。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其次,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只要这5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符合其中任意1项,也同样意味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要至少降到“<2.6mmol/L”。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而在体检当中被检出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人群,则不论伴不伴有这些“心血管危险因素”,都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至少降到“<2.6mmol/L”。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最后,大家还需要关注3项“心血管高危标准”,这3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任意1项,心血管的总体风险则直接达到了【高危】这个层级。而相应的,也就需要至少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2.6mmol/L”。

这3项“心血管高危标准”分别是:

心血管高危标准1:年龄<40岁的糖尿病;心血管高危标准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4.9mmol/L;心血管高危标准3:慢性肾脏疾病3-4期。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假如在某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了不止一项“心血管高危标准”,比如他既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4.9mmol/L”又有“慢性肾脏疾病3-4期”,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是只用控制到“<2.6mmol/L”吗?

对于这种情况,最新的这份医学专家建议也专门进行了解释: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2.6mmol/L”的情况时,则应该把该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给进一步下调到“<1.8mmol/L”!

《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举例来说,一位年龄55岁的吸烟男性,患有高血压,同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达5.1mmol/L。

虽然,这位患者并没有患上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也没有患上糖尿病,但由于他同时满足了“高血压+2项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9mmol/L”这两项条件,因此,按照这份最新表格的要求,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8mmol/L”。

再比如,一位年龄60岁的女性,体检发现存在颈动脉斑块,并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只有0.91mmol/L、体重指数 BMI却达到29kg/m²。

即便,这位女性既没有高血压、也没有糖尿病或严重的血脂异常,但由于在她身上同时满足了“颈动脉斑块”外加“心血管危险因素≥3”这两项条件,因此,原则上,也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1.8mmol/L”。

LDL-C只用降到“<3.4mmol/L”的人群 实际上不多

按照这份最新表格的叙述,只有那些均不符合前面所有情况的,才属于只需要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降到“<3.4mmol/L”的人群。

但客观来说,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见!

首先,不论年龄如何,只要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就都不属于这个范畴了。

其次,年龄≥45岁的男性高血压患者,以及年龄≥55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同样也都不属于这个范畴。

虽然,从血脂化验单上面的“参考范围”来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只要“<3.4mmol/L”就算“正常”。

但其实,对于普通人群而言,这项指标的“理想水平”本就是“<2.6mmol/L”。

而如今,医学上似乎正在努力推动让更多的人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给至少降到“理想水平”上去!

2023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那么,在仔细了解了这份表格应该怎么使用以后,您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目标是多少了吗?

【参考文献】

1,基层血脂管理适宜技术与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建议(2025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3月 第40卷 第3期

2,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年3月 第38卷 第3期

---健康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0 阅读:4
鸟儿评健康

鸟儿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