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危险因素!这10大误区,别沾边

尔曼的笔记 2024-09-25 13:28:36

蛋白尿,是肾病患者主要的异常表现。同时,蛋白尿也是引起尿毒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管理好尿蛋白,是肾友避免日后发生尿毒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今天,肾上线与肾友们讲讲尿蛋白治疗过程中,最要避开常见的错误,让病情控制得更好!

误区一

尿常规转阴,尿蛋白就达标了

尿常规是很重要的尿液检查,它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包括尿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尿比重、尿糖等。

但是,如果光用尿常规看尿蛋白严重程度是不够的,因为尿常规蛋白(-,±,1~4+)受喝水量的影响。

一部分肾友的尿蛋白其实不少,甚至超过1g以上,但由于检查时尿液中含水量大,尿常规显示尿蛋白阴性或弱阳性。

有些肾友甚至因为害怕尿常规出现蛋白加号,每次检查前还会刻意多喝水,这样查出来的阴性结果其实并不代表尿蛋白少。

建议肾友们在医院复查时,不光查尿常规,更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蛋白肌酐比,确保尿蛋白已经维持到0.3g(300mg)以内,肾脏也更安全。

误区二

蛋白尿正常就是治愈了

我们治疗尿蛋白目的是为了稳定肾功能,避免或者延缓肾衰竭。通俗一点讲就是你的尿蛋白持续达标,在未来血肌酐才不会蹭蹭蹭快速上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才会慢。

但是,这里涉及了2个重要问题:是早治还是晚治?是一段时间达标还是长期达标?

肾病越早期干预,通常预防肾衰竭的效果也越好。但并不是每个肾友都那么幸运,有些发现较晚,治疗效果会打折扣。如果你幸运地早发现了,别犹犹豫豫或是病急乱投医,找正规医院的医生诊治。

另外,成人肾病大多是慢性的,难以根治,并不是治了几个月,尿蛋白降得好就是“治愈了”!一些患者甚至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自以为医生开一段时间药吃了以后,测尿蛋白没了就没事了,结果几年、十几年后,却发现肾衰竭。

这是因为肾病还有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复发,比如随着时间推移原来的药物已经控制不住病情进展,有时遭遇意外打击比如感冒、发烧、拉肚子、劳累,以及怀孕等。

蛋白尿不痛不痒,很多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警示,你不复查很容易错误以为“治好了”。尿蛋白维持正常的时间很短,没法跟一个维持了多年尿蛋白缓解取得同样的肾功能获益。

大家看现在的临床研究,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是「平均时间蛋白尿」,是指长期以来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平均尿蛋白水果,而不是初始诊断时的尿蛋白或者某一个点的尿蛋白。

误区三

蛋白尿正常可以立刻停药

蛋白尿不能只看一时,眼光要长远。

蛋白尿控制好了以后,肾友是不是可以停药,一定要跟医生沟通清楚,有些病情轻的肾友可以停药。

有些药物不能很快停,比如泼尼松、环孢素、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等,过快减药可能导致尿蛋白复发,功亏一篑,需要等病情稳定后医生指导逐渐减量至停药。

有些药物可能终生吃,比如RAS阻断剂,不是药物依赖,而是慢性病本身就不容易治愈和断根,需要持续吃。

具体病情,具体分析。

误区四

吃药就可以,自我管理不重要

众所周知,肾病是典型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治疗慢性病,除了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自我管理同样重要。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有些患者在得病后,抽烟、熬夜、重油重盐、高蛋白、肥胖、缺乏锻炼、滥用药物这些错误的生活模式一样都不肯改,却总是指望有灵丹妙药可以立刻解决问题,这是不现实的。

饮食方面注意少盐、适当减少蛋白摄入、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增加低蛋白米面比例代替普通米面来减少蛋白质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肉食、蛋、奶、豆类、全谷物。

生活方面注意戒烟、不喝大酒、肥胖者减重、预防腹围肥胖、适度运动锻炼、睡眠好、心情好、不乱吃肾毒性药物,这些自我管理手段对降蛋白、长期保护肾功能非常重要,需要肾友们贯彻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误区五

尿蛋白不痛不痒,不用管

肾病的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早中期症状极少,不痛不痒”,除了部分患者有尿里头泡沫多,或者眼皮肿、下肢肿这些症状以外,蛋白尿能给身体的警示症状非常少。

这导致很多人以为不痛不痒没关系,而且肾病发展并不是呈“直线”发展。早期血肌酐上涨不快,但到了疾病中后期,血肌酐就像坐火箭一样快速上涨。

由于生活模式、环境等各方面变化,慢性肾病是我国的高发病,每10个人,就有1个是肾病,而知道自己患病的人数只占其中10%左右。大部分肾友,早期唯一的表现仅仅只有尿蛋白,而没有肾功能的损害,因此,症状很少,必须靠每年体检才能发现。

每个人都应该把肾脏病的体检重视起来,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长期用药、肾病家族史、早产等高危肾病人群更要重视。

每年查一次尿检、血肌酐,发现问题及时找医生,比什么补肾方都管用。

误区六

西药副作用很大,不能吃

西药的说明书,副作用罗列很多,有些副作用写得让人望而却步。中药的说明书,副作用介绍往往一条没有。这很容易造成大家的误解,以为西药副作用很大,而中药没什么副作用。

其实,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任何只要能起效的药物,发挥它正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药物副作用研究越清楚,越有利于权衡利弊与监测。

比如控制尿蛋白最常用的西药之一---RAS阻断剂,ACEI和ARB类的药物(**普利、**沙坦),它们的副作用主要是四点:高钾、低血压、升高血肌酐(这一条严格意义上不算副作用)、以及孕妇使用可导致胎儿畸形。

那么,清楚这些副作用以后,医生可以为患者更好的权衡利弊。比如碰到肾动脉狭窄的患者,那RAS阻断剂很可能会明显升高他的血肌酐,得谨慎使用;碰到孕妇,就不用;发生高钾、低血压,我们可能需要减量等等。

药品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并不是每个人、每一条都会发生,有时候只是小概率事件。与医生配合良好的患者,才会尽可能获益明显,又减小风险事件的发生。

误区七

治尿蛋白,只有激素那一套

除了大家经常听说的糖皮质激素,其实还有许多控制尿蛋白的药物,比如普利/沙坦类、格列净类、非奈利酮、安立生坦、黄葵胶囊、羟氯喹、耐赋康、吗替麦考酚酸、环孢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来氟米特、雷公藤制剂(如昆仙胶囊)、利妥昔单抗、奥妥珠单抗等。

每个肾友病情不同,适合的药物不同,有时需要综合患者的整体情况以及肾穿刺病理,才可以做决策。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如果你线下找不到靠谱的医生指导,可以提交资料在肾上线APP问我们平台的医生。

如果你还没用过肾上线APP,可以在平时下软件的地方搜索肾上线,下载后打开首页问医生。

误区八

尿蛋白必须降到0

和正常人一样

对于高进展风险的肾脏病比如IgA肾病,目前尿蛋白靶目标越来越严格,将尿蛋白控制在500mg以内,如果有可能300mg以内更好。

有些患者的尿蛋白其实控制得相当不错了,医生认为对肾功能影响已经不大了,继续维持就行。但患者自己认为必须降到0,和正常人一模一样才行,复查24小时尿蛋白稍微高一点就焦虑抑郁,长期焦虑抑郁的心情比那一丢丢的尿蛋白反而危害更大,这种心情可能导致过度治疗。

其实正常人每天也会漏出少量尿蛋白,并不是0,尿蛋白150mg/天以内为正常值。在活动后,正常人也会出现尿蛋白排泄一过性增加,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肾功能。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蛋白尿完全消失,而是长久的保住肾功能。许多肾病患者治疗后,依然会遗留轻微的尿蛋白超标,但低水平的尿蛋白往往对肾功能的毒性已经很小,不影响健康寿命。

误区九

说明书没写可以治蛋白尿的药

不能吃

很多治尿蛋白的药,药物说明书都没有写明可以治疗尿蛋白。

比如RAS阻断剂,说明书写的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一些血压不高的蛋白尿患者觉得医生在忽悠自己,药不对症,自行停掉。

药品说明书不能代替医生,不然对着药物说明书就可以看病,还要医生干嘛?患者有疑问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疑问的下一步应该是找医生确认,而不是擅自做主停掉。

误区十

专门降蛋白就行了,其他不重要

血压高的患者,如果没有充分的降压支持使血压达标,尿蛋白不容易降下来。

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一塌糊涂,尿蛋白也会越来越高。

存在狼疮、乙肝等系统性疾病患者,如果狼疮活动没控制好,乙肝病毒复制高,也都会升高尿蛋白。

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恐惧,祝大家早日获得病情稳定。

3 阅读:532

尔曼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