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次子蒋纬国,曾在他的口述自传之中,谈起红军长征至西南各省的情况,他说:
当时,与其说是没有包围成功而被中共突围,不如说是我们放水。
也就是说,作为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认为,红军长征到达西南各省之后,并不是蒋介石没有能力消灭红军,而是蒋介石驱虎吞狼,利用红军进军西南各省,并故意放红军突围,中央军因此趁机而入,并完成对西南各省的统一。
蒋纬国还进一步解释道:
以当时的情况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政治战略,我们随着共军进入云贵川,使中国达成真正的统一。
红军长征到达西南各省、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不是共军厉害,而是蒋介石故意放水。
持这种观点的不仅仅是蒋纬国,也有海外的作家持同样的观点。
这个作家认为:毫无疑问,蒋介石有意放走了红军主力、中共中央与毛泽东。蒋介石此时的战略计划,是把四川建成将来对日本作战的大后方。
甚至,这个作家还联想到了此时仍在苏联的蒋经国,并将其和蒋介石的战略联系在一起:蒋介石放走红军还有一个更秘密的纯私人动机,他要斯大林释放在苏联做人质9年的儿子经国。
不得不说,这种观点确实很有很强的迷惑性,在这种观点的逻辑之下,蒋介石没能消灭红军并不是他无能,而是他在驱虎吞狼,一举两得。
事实似乎还佐证了这种观点。因为,借红剿灭红军,蒋介石的中央军确实成功地进入了云贵川三省,并将势力牢牢的扎根于此。
也正是因为蒋介石在此时控制了云贵川三省,才有了全面抗战爆发之后,蒋介石将大后方建立在云贵川的基础。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种观点不但是对红军和毛主席的军事能力的贬低,同时,也是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侮辱。
纵观蒋介石在大陆的所有举动,自北伐胜利之后,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直具有着根深蒂固的仇视。
这种仇视,甚至已经到了不顾民族危亡、失去理智的地步。
北伐时,在国共合作下的北伐军取得阶段性胜利、即将真正的统一全国的时刻,蒋介石不顾统一的大好时机,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挥起屠刀,大肆屠杀共产党,弃北伐的大好形势于不顾,也要消灭共产党。
而到了土地革命时期,蒋介石更是不顾其他各路军阀坐大,调集重兵,锲而不舍,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对各个红色根据地的疯狂围剿。
甚至,在日寇发动918政变,鲸吞中国东三省,已经将侵略中国的野心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之后,蒋介石依然无比头铁的将大部分军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用于剿灭和屠杀共产党上面。
蒋介石的剿共之心之坚决,行动之坚定,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而且,蒋介石还为他的这一举动,提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可以说,蒋介石对于剿共,早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那么,蒋介石为了为了某一省或某一地的地盘,会放弃他这一生最重要的目标,将红军的主力故意放走吗?
这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既不符合蒋介石的形式,作风更不符合蒋介石的一贯举动。
事实上,蒋介石能够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也坚决剿共,甚至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稍有喘息之机,蒋介石就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高潮。
那么,在红军最为虚弱的时刻,蒋介石怎么可能放弃他这一最大的人生目标于不顾,而对付小小的西南各路军阀呢?!
要知道,作为军阀中撕出厮杀出来的优胜者,以蒋介石的能力,如果没有毛主席,他完全有能力击败各路军阀,取得中国的统治权。这一点,也在蒋介石以往的经历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狡猾如阎锡山,还是善战如白崇禧、李宗仁,亦或是悍勇如冯玉祥,这些占据多个省份,累计拥兵百万的军阀,统统不是蒋介石的对手。
从始至终,蒋介石对于国内的各路军阀,顶多只是忌惮而已,远远没有达到对红军欲置之死地而后已的地步。
所以,连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这样的大军阀蒋介石都不怕,都是他的手中败将,更遑论川军、桂军或者滇军呢?
其实,蒋介石的内心清如明镜:川军、桂军和滇军固然占据一省地盘,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军队人数都远超红军,但是,他的心腹大患始终是红军。
这一目标,在蒋介石的内心坚定到,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和改变。
所以,红军长征进入云贵川之后,蒋介石趁机派兵进入云贵川,一石二鸟,在消灭红军的同时,也趁机消耗云贵川的军阀部队,并趁机掌握西南三省的想法,肯定是有的。
但是,想让他放弃自己最主要的目标——剿共,去消灭早已被他视为种中枯骨的西南各路军阀,对于蒋介石而言,是丢西瓜捡芝麻的事儿,精明如蒋介石绝不可能这么做。
所以,红军能够在云贵川跳出包围圈,并顺利长征到达陕北,不是蒋介石大发慈悲,也不是蒋介石故意放走红军,而是蒋介石没有消灭红军的能力。
这一点,在蒋介石的日记中也有充分的佐证。素来爱写日记、甚至有“日记强国”称号的蒋介石,在几乎各个时期都有详细的日记,记载他心路历程。
红军长征时期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这段时间蒋介石的日记中,从未有过丝毫故意放走红军的想法。
事实上,红军以1万余兵力,在蒋介石的数十万大军之中来去自如,从始至终,都得益于红军自身的能力。
这也是遵义会议在党的地位上拥有如此崇高地位的原因,因为,遵义会议之后,毛主席事实上成为党和红军的领导人。
也因此,毛主席的军事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之下,犹如脱胎换骨,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最终顺利跳出了过蒋介石的包围圈。
至于所谓故意放走红军为了营救蒋经国离开苏联,更是无稽之谈。
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蒋介石,都是颇为纯粹的政治人物,他们绝不会为了私情罔顾“大业”。
以当时的蒋经国的分量,既不可能让蒋介石因此放过红军这个他心目中最大的心腹大患,也不可能让斯大林将蒋经国的分量与中国工农红军划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