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分享#\u0002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853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12月24日至2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新闻通稿25日中午对外正式发布。
会议对2024年房地产市场进行了盘点,10月、11月全国新建商品房交易网签面积连续2个月同比、环比双增长,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呈现“止跌回稳”势头。
同时,会议明确了2025年全国住建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分别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和“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信息量比较大,而且,一些细节和变化,也很有看头。
毫无疑问,这是国家层面,并且专业对口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最高级别的最新政策表态了。
那么,基于这个最新的政策表态,接下来,也就是2025年,会给中国国内楼市和房价,带来哪些影响和趋势信号呢?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最新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新闻通稿内容的重点梳理,结合当下国内楼市和房价的几个现实情况,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本次政策表态中的细节变化和趋势信号,并对这个表态后续国内的楼市房价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分析研究,以及展望思考。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1
最新这次“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具体说了哪些内容?
会议的通稿内容很长,文字很多,这里就不占用篇幅进行重复,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自行搜索阅读。
这里主要梳理一下重点和要点:
会议通稿主要就两个板块:前半部分的年度总结,以及对2025年的工作安排。
总结的东西大家都懂,年底了,评职称,发奖金什么的,总得拿成绩出来说话。
主要这里来看看对新一年的安排。
会议提出,202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要重点抓好5项工作。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是着力释放需求。把“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坚决落实到位,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作用。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在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对群众改造意愿强烈、条件比较成熟的项目重点支持。
二是着力改善供给。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以需定购、以需定建,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配售型保障房要加大力度,再帮助一大批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一是着力优化和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发展保障性住房,满足城镇住房困难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市政府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特别是好房子供给。
二是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三是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优化预售资金监管。
四是加快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为房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五是完善房地产全过程监管,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一是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查找人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目标导向,找出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体检出的问题就是更新改造的重点。
二是深化城市建设、运营、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三是谋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已排查出老化燃气管道的更新改造任务,基本消除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持续实施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和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建筑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建设、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城市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民生工程、发展工程。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四是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五是以“新城建”为引擎打造高水平“数字住建”,系统推进数字家庭、智慧住区、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任务,全方位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一是全面深化建筑业改革,变革建造方式,改革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等制度,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化建筑产业。
二是以更高质量的制度供给激发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强大活力。全面梳理建筑业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凡是影响活力和积极性的,该改的改、该废的废。
三是整体提升工程建设标准,国家标准提高底板、行业标准相应提升,鼓励支持制定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以标准提升引领建筑产业升级。
四是更大范围推广智能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筑。选择一些基础好的地区,支持打造形成现代化建筑产业链。
五是把绿色建筑培育发展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5年实现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目标,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开展建筑光伏高质量发展试点。
——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一是提高住宅建设标准,发布新修订的《住宅项目规范》等住宅标准。
二是构建支持住房品质提升的制度体系,大力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好房子。
三是支持房企特别是大型房企打造一批好房子样板,把保障房率先建成好房子。
四是推进老旧住宅更新改造,推广装配式装修,把老房子、旧房子变成好房子。
五是大力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整体来说,会议通稿的表达是比较正式,官方的风格,四平八稳,滴水不漏的风格。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一目了然。
2
细节变化和信号的挖掘:国家当下对于房地产的态度和思路,该怎么看?
当下这个节点和环境,不利于和谐,积极,稳定,还有正向引导的词语,都不适合出现,相信也不用多解释吧?
这一次的官方高级别表态和定调,也是这样。
总的来看,凡是可能影响楼市回暖的,或者仍有争议的提法,在这次的会议通稿中,都消失了。
比如“房住不炒”,“房产税”,“房屋养老金制度”,以及2023年提出的“三大工程”等等,在本次会议通稿中均没有出现。
没有任何咬文嚼字,生搬硬套的意思,国家对于当下房地产经济和楼市,在预期和情绪维度的呵护意图,其实非常清晰。
在“没提及”的另一面,则是几个提法的变化和细节,很有看头:
第一个重点提及的是:现房销售
推行现房销售,对开发商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资金成本上升会带来房屋建设成本上升,可以帮助稳房价。
第二个重点提及的是: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具体表述是:
1、推动建立要素联动新机制,以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为抓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房地产供需平衡、市场稳定。
2、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以需定购、以需定建。这意味着,从2025年开始会要求地方政府控制土地供应量,通过减少供应量推动去库存。
第三个重点提及的是:好房子
最近几年,随着房地产出现历史性拐点,住建部提出了“好房子”的概念。
房地产拐点之前,20多年里中国住房建设主要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未来,将主要解决住房“好不好”的问题。
(2023年12月)的年度工作会议通稿里,“好房子”出现了5次;
(2023年1月)的年度工作会议通稿里,“好房子”出现了2次。
这次的通稿里,“好房子”出现了12次,创下历史新高。
会议还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在提到稳定市场时,表述也跟去年有了显著不同。去年会议就是一句轻描淡写的“稳定房地产市场”,今年的表述是“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通过说出来的,以及没有说出来的内容综合来看,实际上能够清晰勾勒出国家住建部门,对于2025年中国楼市和房价的一个主线思路,那就是“止跌回稳”。
进一步来说,就是当下还不稳,或者说实际情况和国家预期还存在差距。
3
趋势研判:基于这个最新的政策表态,会对2025年的楼市和房价,带来影响吗?
当然,国家高级别的定调和表态,自然会成为很多利益关联群体用来炒作预期,引导情绪的重要内容。
客观来说,这种风气和模式,放在当下国内经济环境和现实来看,没有多少意义。
当下中国楼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其实和过往的情况相比,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楼市未来最大的利空是什么?这个其实没有太多可以争论的,就是人口因素的变化。
这个因素也是当下很多人看空未来楼市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不是说只要有人口,楼市就一定能发展起来。但基本上可以说,如果人口增长处于下滑趋势,楼市行情必然会受到影响。
中国过去的楼市之所以发展如此快,首先是享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人口红利。
在拥有如此人口红利的情况下,城市化进程将这些人口转化了城市住房需求,而经济发展及居民收入的增长又有一部分转化为了住房的购买力。
多重利好因素的合力下,中国楼市毫无疑问迎来发展最快的十多年,创造了波澜壮阔的楼市大牛市。
国家当下想要打造的一个属于中国的保障性质住房和商品化市场的“好房子”双轨制,无论这个比例如何调整,最终还是需要市场真实需求来承接和买单转化的。
或许人口因素并不会这么快的作用到楼市上来,但是会改变市场对后市的预期。
从数据上看,中国是从2022年开始进入总人口负增长的,当年总人口减少了85万人,差不多是一个县城的人数了。
而2023年延续了这一减少的态势,且减少的幅度在扩大,当年减少了208万人,差不多是一个四线城市的人口数量了。
2024年的人口变化是怎样?
从目前的一些间接数据显示,2024年大概率会继续延续人口减少的态势。
大家可以看看与人口出生率密切相关的结婚登记对数,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数量为474.7万对,同比2023年减少了94.3万对,降幅高达近20%。分季度来看,一季度196.9万对,二季度146.3万对,三季度131.7万对,季度数据是一路下滑,按照这个趋势,2024年结婚登记数量大概率会再创新底,低于近期的低点2022年的683.5万对。结婚数量上不来,出生率的数据也难言乐观。
从国际上其他国家已经走过来的经验来看,人口一旦进入了负增长,一般在短时间是难以逆转的,也就说这种总人口减少的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
实际上,总人口减少是一个全面的利空,不仅仅是对楼市。
所以今年国家也出台了支持人口发展的措施,随着这些措施在各城市的落地,相信还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下滑带来的利空影响。
既然方向和趋势是存在确定性和逻辑共识的,指望国家开个会,表个态,楼市就能扭转趋势,原地起飞,现实吗?
别的大道理和逻辑理由,其实也没有多少必要去讨论,经济社会,一切价值的最终体现和承载载体,还是要落到人这个关键因素上去考虑。
沙漠里面的黄金,没有人的存在和发现,和其他石头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从国家的表态来看,止跌回稳是接下来政策的意图和方向没有争议。
2025年,对于全国房价和楼市来说,跌势企稳,或许已经最理想的结果了。
写在最后:
结合当下国内楼市的几个现实来看,普通人有哪些认知和策略值得重视?
文章最后,基于以上的梳理和分析,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接下来几年,对于个体和家庭来说,除非是有扎根定居,子女教育,以及改善生活空间这样的真实自住需求,否则,不应该从功利,逐利的角度,去考虑进行买房这件事。
2,一线城市,以及头部二线,经济基本面强劲的省会,有望2025年房价和楼市初步企稳,但是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大概率还是一个跌幅和效率得到控制的趋势。
不用听房吹拿一些极端个例来炒作情绪,意义不大,实际去找个中介聊一聊就知道了。
3,当下国内楼市完全转向买方市场的特征非常清晰,卖方和炒房群体兜售房产说房价上涨和价值如何,其实没有任何的说服力了,当下都是用“通胀预期”来忽悠。
现金为王的时代,现金在谁手上,谁说了算。
4,相信国家的政策力量,但是也要尊重趋势和规律的威力。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最终还是由人口决定,尤其是由高收入人群决定的。而目前国内人口的流动趋势,仍是更多高学历的年轻人往大城市聚集。像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能够为这些流入的高学历人群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他们的到来也为这些大城市的楼市带来新增住房需求。而大城市的范围也不可能无限扩大,住房供应终究是相对有限的,所以这些大城市的供求关系不会出现长期、不可逆的供大于求的情况。因此房价的下跌调整大概率也是暂时,未来还是有望回到上涨通道的。
相对于大城市,以三四线城市为代表的中小城市的情况就正好相反了。大城市流入的人口,很多都是从这些中小城市流出的,这就会导致这些中小城市的年轻人大量流出,住房需求就会不断萎缩。但随着近些年的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也是高楼林立,住房供应非常充足,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住房市场呈现出了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特征,房价自然也就难涨,甚至会保持一种下跌态势。更不利的是由于总人口增长在减缓,意味着这些中小城市人口减少的问题在短时间是无法解决的,这就可能会导致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城市的住房市场都是供大于求的。
不管态度和意图如何,绝大多数城市的房子,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的未来想象力空间了。
请注意,是已经,而不是即将。
当下还把发财的念头放到的房子上的人,注定是可悲的,也难以被说服的。
以上观点,不多不空,不吹不黑,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因素和情绪干扰,用逻辑和现实说话。
有些人,可能不爱听不爱看,难以接受,可以理解。
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成为时代的成本吧?
以上,就是对2024年12月最新国家级别针对楼市的最新定调和表态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u0002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