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u0002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859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2024年中国国内资本和金融市场,最为敏感,也非常尴尬的,恐怕就是债市的表现了。
关于国债收益率以及对应信号的内容,本号已经写过多篇专题文章,这里也就不多赘述了。
这轮国内债市走牛的行情,明面上的原因并不复杂:头部资本和众多金融机构纷纷抢筹长期国债,导致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差距拉大,债市交易失去“理性”。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国债因低风险、收益稳定的特性备受青睐。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国债因此成为了投资者规避风险、寻求稳定收益的重要选择。
特别是12月以来,由于年底效应与市场预期,引发了众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码进行抢筹国债。为迎接新一年的“开门红”,保险、银行等机构会提前储备资产,增强配置力量,长期国债因其稳定收益和较低风险成为了这些机构的首选。同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的下调以及《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的实施,也促使机构更倾向于购买长期国债以锁定收益。
抢筹现象导致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后迅速向1.7%靠近。
截至2024年12月23日,中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为1.71%,而同期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则高达4.59%。
而且,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有明显的进一步下行压力趋势:
一个微妙,而又非常尴尬的僵局,就此形成:
一边是国家和央妈持续出手发声甚至敲打,想要驱赶抱团国债的资金离开债市;
一边,则是头部资本和金融机构,不顾压力和央妈脸色,一致共识,扎堆债市。
这里面的利益逻辑和现实因果,其实该说的本号前面几篇文章已经说过了,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比较难看和尴尬,而且局面僵持。
但是任何僵局,只要有第三方的介入,就有打破的希望和可能。
2024年12月,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出来一个信号,就很有看头了:
截至11月底,境外机构持有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的规模从10月的4.25万亿元降至4.15万亿元,约合5697.80亿美元。
自8月触及4.52万亿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以来,外资持债规模每月都在下降,目前占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2.7%。
外资持续减持中国债券,那么接下来,中国国内的债市行情走向,就很有看头了。
这篇文章,将基于外资持续减持中国债券的动向详细梳理,结合当下国内经济环境的几个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个动向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关键本质,并对后续国内金融管理和债市的几个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1
2024年下半年以来,外资纷纷减持中国债,具体是怎么一个情况?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表现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然而,最新数据显示,外资在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持有量持续下降。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境外机构持有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债券规模从10月的4.25万亿元降至4.15万亿元,折合约为5697.80亿美元。
自8月触及4.52万亿元的历史峰值以来,外资持债规模逐月下降,目前占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比例为2.7%。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美元/人民币掉期点数的负值深度较大(一度接近-2900点),外资机构曾通过掉期交易大量涌入,以套利为目的购买存单等资产。
更有意思的是,就算外资持续减持中国国国债,国内债市还是持续走牛。
外资减持中国债券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中美利差的收窄。
中美利差是指中国和美国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它反映了两国之间的相对投资回报和货币政策预期。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有依有据,一目了然,也不需要什么过度解读吧?
2
外资减持中国债,背后的逻辑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怎么看?
外资减持中国债券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中美利差的收窄。
中美利差是指中国和美国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它反映了两国之间的相对投资回报和货币政策预期。
过去一年,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占比不断上升,尤其是在过去12个月中,境外机构增持了大量债券。
当时,这种增长是受到中国经济逐步复苏、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等因素的推动,吸引了大量优质资产进入市场。
可以质疑这些外资的逐利本能和立场态度,但是没有必要去怀疑这些资本的眼光和信息差优势。
看结果就行了:一点都没有踏空,2024年全年看下来,中国国内,只有债市是持续稳定走牛的,就连924以后拉升起来的股市都比不了。
当下外资从中国国债市场撤离,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但是随着2025年美元降息持续的确定性开始模糊,投资者的资金流向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外资流出中国市场转向盈余机会更大的美债等市场。尽管中国债券具有吸引力,但在高流动性的美元资产面前,外资的偏好发生了变化。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债券市场目前存在一种违反直觉的现象:
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债收益率反而上行。
自美国各大银行9月开始大幅下调基准利率以来,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反而已攀升逾75个基点,为该收益率自1989年以来降息周期头三个月的最大涨幅。
就未来一段时间而言,美债收益率很难大幅下行,中美利差预计仍将维持在250~300BP的区间。
当前,美联储对未来降息的预期已经减半。美联储在9月议息会议上预测明年将有4次降息,但最新预测已将降息次数减少了1~2次。
别说什么格局立场眼光这些废话,中国央妈对债市走牛的态度是明牌,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也是明牌,挤压效应之下,自由流动的资本基本上没有第二个选择。
接下来,主导中国债市走势的仍然是境内机构和头部金融资本。
当然,还要考虑央妈和政策市的规则环境。
这一轮围绕国债的利益博弈,可算是越来越有意思,渐入佳境了。
但另一方面,折射出来的信号,是值得警惕的:
中美两国的利差持续存在,展望未来一段时间,美债收益率预计难以显著下降,中美利差预计将保持在250至300个基点(BP)的区间内。
这就必然会给中国这个国家,造成大量国内资本和储蓄有流出的持续压力,虽然有货币管制的规则存在,但是资本流动这个东西,永远都是堵不如疏的。
接下来,国内债市的利益引导和立场博弈,干扰项和外部理由没有了,就注定更精彩了。
3
趋势研判:对于接下来国内债市和资金流向的变化,应该如何判断?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接下来,国家和央妈,就有的忙了。
一方面,是全球资本和市场,对中美利差走向的共识开始形成,国内资金和财富外流的压力和冲击会持续发力;
另一方面,是国内金融机构和头部规模资本,顽固抱团国债的共识和行动,对国内经济环境的流动性和资金引导形成了抗性。
当然,机构和资本抱团债市,必然会进一步导致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一方面会导致中美利差增大,致使人民币汇率承受压力,不利于中国人民银行维持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
所以,接下来,围绕债市的博弈,明里暗里的东西不多说,但是最终的结果,必然会直接决定了2025年中国国内的经济体感和货币环境。
而从现实和逻辑出发来看,将规模资本从债市中引导出来,靠讲道理和有形之手的敲打,是不可能的。
逐利本能,就决定了资本只会看盈利的确定性和预期。
2025年,国内债市可能会有政策性波动和短线的调整,但是牛市预期和趋势表现,是比较有确定性的。
政策只能改变斜率,不能扭转趋势,就是这个意思。
对应的,就是国内经济环境中流动性持续收紧,各种机遇和风口出现的可能性降低,以及楼市股市的承压和低迷延续。
这个问题最大的麻烦其实很多人没有看到点子上,那就是大量机构和资本抱团国债,那么国家央行,也就是货币源头,和经济环境,居民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渠道堵塞郁结的情况,在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会产生进一步的恶化。
这会给经济环境中货币的流动成本,产生增加的效果。
而且,机构和头部资本扎堆债市,抱团国债,折射出来的信号也非常负面。
大家就想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市场和环境但凡有机会和确定性,精明的机构和头部资本,会去扎堆哄抢收益率不到2%的国债么?
这是个好问题,值得大家仔细体会理解一下。
写在最后:
基于对外资减持中国债动向的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当然,有一说一,国家央妈和机构,以及头部资本的博弈,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是说不上什么话,民间舆论和观点,实际上在规模资本盈利的诉求面前,也没有多少现实影响力。
所以,看问题要看到本质,外资减持中国债,国内机构和头部规模资本抱团中国债这样的现实情况下,会给国内经济环境和个人的经济体感带来哪些影响,才是关键。
文章最后,基于以上的梳理和讨论,分享几点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历史经验表明,中美利差扩大常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
长期来看,增加了人民币贬值压力,而短期内,将面临主权基金、共同基金等国际“热钱”逃逸等问题,推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度造成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机构增持主要是提前交易中国人民银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若中国人民银行宽松力度不及预期,就可能导致债市大幅波动。
而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国债产品,其实是当下不确定迷雾环境中,最好的资产配置安全垫。
2,警惕和远离当下对国内股市和楼市,特别是针对房价要涨的鼓吹论调。
中国的房价盘子太大,要实现反弹,需要大量的资本持续的进入。
而当下的国内资本代表,不投机,不冒险,都去抱团国债,难不成指望国家掏钱出来?
股市的问题就更复杂一点,但是融资市的定位和本质就决定了普通个体和散户想要赚钱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下行承压阶段,往股市楼市上忽悠的,基本上不是为了赚手续费,就是想要解套的。
3,不搞道德绑架,也建议更多的国人,不要轻易有“配置海外资产”的打算和尝试。
特别是没有海外生活工作经验,连英语都说不明白,但是手上又有点闲钱,心里蠢蠢欲动的群体,更是要保持理性和定力。
不是说资金出海,多元配置这个动作不对,而是有两个现实情况需要考量:
第一,从中国国家的官方态度,以及中国的经济逻辑上来说,是明确不支持这样的行为的。
这就是典型和国家利益和态度对立的一种选择;
第二,是渠道问题,因为国家的态度和规则环境,实际上国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靠谱的海外资产投资,甚至是接触了解的渠道的,绝大多数当下做所谓“海外资产配置”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中国人专骗中国人”的案例。
安全性没有保障的事情,实际上没有必要参与。
接下来,对于国内同胞,现金为王,捂紧口袋,安全第一的观点和建议,不变。
等待确定性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枯燥,但是在不确定性迷雾充斥的阶段和环境冒险,不是一个好选择。
以上,就是对“外资减持中国债券”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u0002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