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6月,考古人员在秦始皇陵封土西侧,挖出了两辆极品豪车。其一体现黑科技满满,另一彰显人性化设计。30年后,这两辆秦代豪车,竟启发了一场“阴招”频出的现代商战。
这两辆豪车,是在一片麦地里发现的。自兵马俑被当地农民意外发现后,这位始皇帝规模庞大、蕴藏神秘的陵墓就成了中国考古界的“顶流”。

1978年,为了解秦陵陵园的布局和地下埋藏情况,考古队对陵园展开了一次大面积的考古普查和勘探。当探铲打到地下七八米的时候,一个栗子大小的圆形金属件随着土块被带了出来,考古队员擦去沾在上面的泥土,金光闪亮直刺眼睛。
这一抹金光,正是秦始皇的随葬豪车给后世人的“第一印象”。随后,一个圆形银质构件和一个金片又相继被探铲从地下带出,综合探测结果,考古队推断,这麦田下,深埋着一座包含车马随葬品在内的大型陪葬坑。

两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队对这处车马坑最北边的一个耳室进行了发掘。陪葬坑是一个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底部有一个木椁,在地下深埋2000多年,木椁全部腐烂,上层填土全部塌压,但考古队欢欣鼓舞,这是因为,木椁内放置着两乘彩绘铜马车,虽然已压成碎片,但周遭没有盗掘的痕迹,这意味着,古考队可以提取出完整的铜车马。

为了安全起见,考古人员在铜车马坑旁用干草搭起了一个简易棚,日夜守护。然而,仅靠人守护,并不是办法,按传统的清理办法又所需时日久远,更难以保证铜车马的安全。加上当时是隆冬季节,土层已经上冻,继续进行发掘会对遗址及铜车马本身造成损伤。为了将铜车马安全、完整、尽快地运入博物馆,考古队采取整体切割法,将铜车马堆积层连同土遗迹一起从坑底切离并装箱,调用了当时稀罕的吊装设备,搬运至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1980年12月28日,被装入4个木箱的两乘铜车马,安全运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修复室。但经过清理,如何修复这两辆珍贵的秦代文物,成了文物专家们眼前的难题。原来,经过清理,人们发现,这两辆车几乎到了“粉身碎骨”的状态。
一号车损坏情况最为严重,残破成1325块,断口2069个,缺失473处,大部分部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与锈蚀;二号车残破成1685块,断口2244个,缺失316处,裂缝55处。

为了保证修复质量,由考古、文物保护以及自然科学方面专家组成清理修复小组,从1982年开始对2号车进行修复,到1988年一号车修复完成,整个铜车马的发掘、修复、整理共经历了8年。期间,秦代工匠熟练使用的嵌铸、焊接、粘接、铆接、子母扣、纽环扣接、销钉连接、活页连接等多种机械连接工艺,以及车身马身体现的标准化设计、制作流程,不断震惊着考古人员,让人们越发理解秦国能横扫六国的强大实力。
虽然历经波折,但车马成功修复时,人们还是被秦始皇銮驾的风采所折服。
这两辆车,堪称极品。从外形看,这车马驾具齐备,装饰华丽,铜马四肢粗大,威武雄壮,铜御俑造型逼真,神态恭谨。而从内涵看,这车马更是豪车榜样。一号车是战阵中最拉风的存在,蕴含满满的黑科技,而二号车则是舒适度满分,细节处展现了秦始皇车驾的人性化设计。

一号车是秦始皇乘舆中的立车,车前驾四匹铜马,四周敞露却有大伞遮蔽,又配有铜弩、铜盾、铜箭镞等兵器。甚至,考古人员还在车上发现了一个现代感十足的链条款“军用水壶”。

蔡邕在《独断》中记述秦始皇法驾卤簿的车马仪仗时曾说:“又有戎立车以征伐”,说明了立车在皇帝车队中用以开道、警卫和征伐的作用。
在这立车中,曾碎成三百多块的青铜伞科技感满满。在功能上,除了遮阳、避雨,还要显示皇帝威仪,甚至要有一定的防御力。为了达到这一功能定位,两千多年前的能工巧匠们,在伞座、伞杠之间用上了自锁式闭锁结构。不仅便于安装,还能防止剧烈运动将伞柄折断。伞座上设立了调节角度的机关,可以灵活控制伞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动,从而使得伞盖可以根据太阳方向的不同而调整合适的倾斜方位。

作为秦始皇的警卫仪仗之车,为了确保车辆的喜爱防御性,工匠对车载武器特设了弩辄。强弩很难单手拉开,必须以足撅张或以绳腰引,但在车上操作起来极为不便,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一用以承弓;二用以张弩。卫士将凹槽的勾曲部分卡住弩弓弓把两侧,再向斜上方用力拉弦,便可拉开弩弓,远程输出火力。

而相比一号立车的威慑力,二号安车作为始皇帝的车驾,舒适度就是第一功能需求了。
这辆安车为单辕双轭,四马分两服两骖。车舆分为前后两室,前室很小,仅容御手就座。后室是供主人乘坐的主舆,主舆四周屏蔽,后边留门,门上装有可开闭的门板。

这精美的安车还有一个逼格十足的名字-辒辌车。辒辌车拥有双层推拉式设计的车窗,外面一层车窗的窗板上遍布着微小的孔洞,内层车窗则能开闭自如,这样的设计使车内温度能得到一定范围的调控,故而名为辒辌车(温凉车)。

为了让始皇帝舒适出行,车内铺满了软垫,可坐可卧,配合秦代广泛修建的驰道,又快又稳又舒适,堪比如今的空调软卧。
这两辆铜车马因为精巧的设计、标准化的工艺,惊艳世界。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秦始皇已用了如此高端奢华的车马,那为何后世皇族并没有沿用呢?
这与秦始皇的凄凉结局相关。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巡游的归途中病逝于沙丘行宫。赵高伙同丞相李斯,扶持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上位,又怕其他公子知道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后天下有变,所以秘不发丧,把秦始皇的遗体塞进了“辒辌车”,率领车队经由太行山的井陉与秦直道,绕道九原,再返回咸阳,途中让亲信宦官假装照常侍奉饮食。
但古代版“空调车”也抵不住炎炎夏日,秦始皇的遗体在车中发臭。赵高找来腥臭的咸鱼与秦始皇“共眠”……回到咸阳后,胡亥即位,成为秦二世。不过,大秦帝国二世而亡……

秦始皇的豪华车驾,承载着腐烂的尸体与腥臭的死鱼烂虾,成了掩盖高位者死亡消息与奸臣发动政变的工具,辒辌车风评一落千丈。后来西汉权臣霍光去世时也是用辒辌车(“载光尸柩以辒辌车”)。就这样,辒辌车携带着“灵车”“不祥”的寓意,被贵族日常出行抛弃。
不过有意思的事,辒辌车的命运,还启发了2000多年后的一场“阴招”频出的商战。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下的子品牌依维柯进军中国市场,与南京汽车集团合作生产轻型商用车。
当时南京依维柯生产的车空间大,动力强,高效能,很快就占据了很大一块国内轻型商用车的市场。在两广一带,依维柯优势明显。
为了打击依维柯,某车企买来8辆依维柯参加了某殡仪馆殡仪车招标。殡仪馆使用了依维柯后,发现这款车果然“适合殡葬”……就这样,因为“依维柯大金杯,拉完死人拉骨灰”的特殊定位,依维柯被动认输。
真实的商战就是这么朴素无华,而依维柯也是被迫走上了两千年前秦代豪奢“辒辌车”的道路。可叹~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