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葡萄牙里斯本的居民听着音乐广播在家中休息时,音乐声突然中断。随后电台中响起另一首歌曲,让听广播的居民震惊得难以言语:“……在这片友爱的土地上,人民当家作主……”。收音机中传出的是葡萄牙政府刚刚宣布为禁曲的《格兰多拉,黑色之城》,里斯本居民模糊地感受到,这一晚,将会彻底改变葡萄牙的命运。
与此同时,由前陆军将领斯皮诺拉将军领导的“救国委员会“,在听到作为起义信号的歌声后,立刻动员革命军队在夜色中开赴首都里斯本,向市区内的关键部委、广播电台、邮局、电报站、机场等关键设施开展进攻。在经过不到一天的战斗后,葡萄牙第二共和国卡丹奴总理与托马斯总统向军方投降,流亡巴西。斯皮诺拉将军取得了葡萄牙最高权力,随即宣布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灭亡。里斯本的居民纷纷上街庆祝,康乃馨的花瓣洒满了街道,人们欢呼道:”安东尼奥·萨拉查的统治结束了!
在革命中,不愿效忠于第二共和国的士兵,为表示不愿作战,将葡萄牙盛产的康乃馨插在枪口,以示支持革命,”康乃馨革命“因此得名。
这场被后世誉为“康乃馨革命”的前因后果还需要从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的塑造者、统治葡萄牙近四十年的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查讲起。
充满书生气息的独裁者——萨拉查
01
国家起源
1889年,萨拉查出生于科英布拉的一个富裕的天主教家庭之中,早年学习神学,大学期间学习法律与政治学,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葡萄牙1910年爆发反对君主专制革的命,推翻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萨拉查随即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并于1921年作为右翼势力代表当选为国会议员。
1926年葡萄牙爆发军事政变,葡萄牙内部不断爆发的政治暴力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前的1928年,葡萄牙经济在连年的动荡下已经接近崩溃。但随着萨拉查出任财政部长,葡萄牙财政取得了惊人的收入:在其任职的第一个财政年度,葡萄牙的财政 15 年来第一次出现盈余,顺差达 27.5 万孔多,约占葡萄牙全国财政收入的12%。萨拉查由此声誉鹊起,被视为民族的“救星”,这就为他在政治上进一步扩充自己的权势,实践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构想开辟了道路。
随后,发源于美国的1929年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彻底击溃了葡萄牙脆弱的经济。1931年,萨拉查着手组建了类似于政党的组织“国民联盟“,并在1932年出任葡萄牙总理,随即宣布其领导的”国民联盟“为全国唯一合法政党,建立起带有法西斯性质的独裁政府,葡萄牙第二共和国在这样政治环境中诞生。
国民联盟标志
02
二战中的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萨拉查的领导下,葡萄牙保持了接近中立的地位。一方面,葡萄牙庇护了大量从德、法逃难的犹太难民,并且承接了同盟国军工企业大量订单,例如英国在二战期间就欠了葡萄牙近8000万英镑的军工订单款项。另一方面,葡萄牙也与纳粹德国保持了较为亲密的关系,不仅向德国出口了大量用于制造武器的钨矿,并且默许大量纳粹德国间谍在国内活动。二战后,葡萄牙不仅没有被当作战败国遭受清算,而且获得了美国主导的马歇尔计划的近9000万美元的大规模援助。
萨拉查政府将由战争获得的大量资金用于国内发展。以教育行业为例,从40年代开始,葡萄牙开始大规模投资教育行业,在短短10年内,葡萄牙小学数量增加近1.5万,这意味着每90多名7-10岁的儿童就有一所新的小学。同时政府规定不遵守义务教育规定的家长将会被罚款。在葡萄牙政府的大力努力下,葡萄牙全国识字率由54%升至77%,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文盲率基本清零,人民的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从总体上看,在这一阶段萨拉查的统治为葡萄牙带来了在战争时期难得的和平与繁荣。但是,战争带来的繁荣只是暂时掩盖了萨拉查政府的缺陷,当世界重回和平时,萨拉查政府为国家带来的繁荣是否还会持续呢?
时代杂志将萨拉查称为“独裁者”,随后该版时代杂志在葡萄牙全境被封禁
03
意识形态
与一般依靠军事手段维持的独裁政府不同,萨拉查所建立的独裁政府最明显的特点是国家治理仍然倚重文官,军人集团地位与一般西方国家并无太大差别,处于大致独立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萨拉查为葡萄牙建立了一套意识形态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一个新类型的国家——具有葡萄牙特色的合作主义国家,用萨拉查本人的话说,即“新国家体制”。
普遍意义上的合作主义,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意识形态。合作主义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洲的一些知识分子,尤其是天主教知识分子,为了对抗在欧洲工人阶级中影响日益增长的社会主义思潮而创立的一种社会政治学说。合作主义与社会主义一样强调社会正义,但却反对阶级斗争和废除私有制,而是提倡各阶级之间的协同合作,其具体办法是:将一国的社会经济按照不同行业组织成各种各样的协会,由这些协会的代表通过协商来解决纠纷。根据这一原则,工厂里的劳资双方都隶属于同一个工业协会,双方的代表应通过集体谈判解决工资等问题;工会和罢工则被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和好战精神的象征予以取缔。
合作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天主教传统。天主教提倡和谐与合作精神,教导人们尊重和维护上帝创造的“自然秩序”。在合作主义思想家看来,他们设计的这一套体系正是 “自然秩序”的体现,这套秩序也正是按照和谐与合作的精神来运作的。国家在“自然秩序”中居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国家的任务就在于维持“自然秩序”。因此,合作主义既反对破坏“自然秩序”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也反对违背“自然秩序”的自由资本主义。可见,合作主义在本质上乃是一种保守甚至反动的主张。
04
新国家体制
“新国家体制”作为具有葡萄牙特色的合作主义,带有许多独有的特点。首先,“新国家体制”以葡萄牙传统文化与宗教作为两根重要支柱。按照萨拉查本人的话来说,即“葡萄牙人的光荣传统”,包括葡萄牙在历史上长期的独立自主,葡萄牙人的团结协作精神,葡萄牙民族对上帝的忠贞信仰等等。正因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而非国家色彩,萨拉查治下的国家强制力较弱,对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有限。与德、意法西斯建立的行业协会相比,葡萄牙的行业协会更类似于中世纪的城市行会,由各个行业从业者组成,负责协调行业内的生产活动,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并于其他产业相互配合。
新国家时期的小学必备元素
其二,“新国家体制”具有重精神轻物质的特点。萨拉查认为,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占有物质财富,物质需求是次要的,精神才是人的第一需求。即“只有当一个人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后,他才能够从事适当的工作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因此,萨拉查有意识地限制了工商业经营者部分权利,包括与其他企业开展竞争、开除企业员工等,以更好的服务“社会公益”。诚然,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但是这些制度安排也限制了葡萄牙的经济发展,由于缺乏竞争,葡萄牙企业的创新意愿受到打击,产业升级困难。在西欧各国普遍投入市场经济怀抱的情况下,葡萄牙很难融入国际市场,并与他国开展竞争。因此,虽然葡萄牙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好,GDP年增长率能保持在5.7%,但大部分产业居于价值产业链的中端甚至底端。
其三,“新国家体制”具有威权政治特征,萨拉查主张国家在发展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维护国家统治,在他的主导下,国家情报与安全警察(PVDE)建立,专门负责处理国内的政治敌人和异见人士。除了暴力手段之外,萨拉查还建立了许多社会机构,以加强对整个社会的控制。例如,面向青年群体的“葡萄牙青年团”,面向妇女的“国家教育母亲组织”,借由这些组织向民众宣扬所谓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以及纪律性”。
正在农田中义务劳动的青年团
05
外交政策
在对待国际问题特别是对于殖民地事务上,萨拉查政府的举措也与英国、法国等在二战后或主动或被动着手拆解殖民体系的国家不同。葡萄牙对于殖民地(安哥拉、莫桑比克、东帝汶、印度果阿等)极其重视,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块殖民地,并且自欺欺人地对外宣称所有的殖民地都属于“海外省“,而不是殖民地。
葡萄牙政府印制的宣传海报,大致译为“葡萄牙的省份,在非洲的省份”
对此最为典型的事件是印度收复果阿战争。1961年12月,印度在与葡萄牙关于果阿问题谈判破裂后,决定武力进攻果阿,对此萨拉查命令守军守至一兵一卒,并期望国际社会介入,但是,长期缺少后勤补给和轮换人员的葡萄牙守军仅仅坚持了36个小时便宣告投降。在果阿之后,类似的情况在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其余殖民地同样上演。虽然非洲殖民地并没有如印度一样一举推翻殖民统治,但持续不断的游击战争无异于给葡萄牙造成了一个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在安哥拉作战的葡萄牙士兵
萨拉查政府为了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动用了巨量的国内资源,国家军费支出接近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二十余万的年轻士兵与大量武器装备被投入非洲,与非洲独立运动游击队开展永无止境的作战。与此同时,葡萄牙国内受战争影响,民众生活水平一降再降,抗议示威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消失了40余年、曾经击垮了第一共和国的财政危机,再一次在葡萄牙重演。
06
尾声
时至1968年,79岁高龄的萨拉查在别墅中摔倒并被检出有脑溢血,之后长期卧病在床,不再过多参与政务。两年后的1970年,81岁的萨拉查终于离开了这个他为之服务了30余年的国家。在临终前,他任命马尔塞洛·卡丹奴为总理,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卡丹奴既没有如萨拉查的名望,也没有很强的执政能力。他亦步亦趋地追随着萨拉查遗留下来的政策,连年的殖民战争耗尽了国家的最后的财政储备,士兵们也在与非洲民族解放者的作战中疲惫不堪,民众对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的愤怒已经难以压抑。最终,随着反战派将领皮诺拉将军被罢免,长期积压在中下层军官的不满被彻底点燃。1974年4月24日,康乃馨革命终于终结了第二共和国的统治。
康乃馨革命后,革命者摘下萨拉查总理的画像
康乃馨革命后,原本一批在独裁时期受到压制的政治势力得到释放,为葡萄牙国内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政变成功的十八个月里,葡萄牙始终处于严重的动乱之中。政变军官集团内部分裂严重,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保守派、温和派、马克思派等诸多派系。六届政府如走马灯一般更迭,政府的权威不断削减,政变与反政变如家常便饭。工人,农民罢工乃至暴动此起彼伏。葡萄牙几乎走向了内战的边缘。直到政变成功一周年后,温和派领导人马里奥·苏亚雷斯当选总理与总统后,于1975年11月25日彻底粉碎了极端派军官的政变企图,才将葡萄牙从内战的深渊拉了回来。
康乃馨革命不仅在葡萄牙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还让葡萄牙海外殖民地的独立斗争迎来重大转折。康乃馨革命后,葡萄牙宣布实行去殖民化政策,放弃一切海外殖民地。大量在殖民地工作生活的葡萄牙人开始回国,人数接近一百万之多。这导致原殖民地地区人才大量流失,政权被仓促交给了没有从政经验的本地官员。与此同时,突然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内部也因殖民者的撤离而出现裂痕。原本合作反对殖民的诸多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共同的斗争目标,不同派系的民族解放组织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独立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并由此在国家内部发生了剧烈的政治动荡,甚至走向内战的境地。例如在安哥拉,受到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与美国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矛盾逐渐激化,由此引爆了安哥拉内战,这个脆弱的新生国家随即被内战的战火吞噬,陷入了持续十余年的严重动荡之中。
07
写在最后
萨拉查的葬礼
2007年,萨拉查被葡萄牙评为“最伟大的葡萄牙人”之一。但他的一生始终充满争议。他建立了类似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但统治手段却相对温和;他手中紧握权力,却没有为自己或家人谋取私利,恰恰相反,萨拉查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妻子、情人,更没有留下子女。但是,三十余年的独裁统治也让葡萄牙的经济走向僵化,让它成为了70年代最贫穷的欧洲国家之一。萨拉查对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的功过评价至今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