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代表团申办2000年奥运会,与之一同竞争主办权的国家是澳大利亚。
中国本有望以微弱优势获得主办权,然而结果出乎意料,发生了大反转。
事后有猜测称,朝鲜或因中韩建交心存不满,在当年投票中未支持中国。然而,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1979年,中国结束长期封闭,重新踏上融入国际社会之路。
这一年,中国在国际奥委会恢复合法席位,随后以中国大陆名义参加奥运会。
台湾省历来作为中国一地区参与奥运,现更明确归属中国整体范畴内。
中国重返奥运会同年,我们即参与冬奥会赛事。
尽管成绩尚未突出,这却标志着我国已开始重视运动员培养,并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竞赛。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表现出色,共获得15枚金牌。
在此背景下,国际奥委会时任主席萨马兰奇频访中国,亲身体验并见证了这个东方大国正发生的深刻变革。
观看中国建国35周年庆典后,萨马兰奇确认,中国已具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能力。
1990年,北京如预期般成功举办了亚运会,这一盛事顺利举行,验证了先前的预期。
此时,邓小平考察北京亚运会体育场地,发现工程建设与准备工作均进展顺利,认为中国已具备举办奥运会的条件。
因此,产生了申请举办奥运会的想法。
国家体委迅速行动,组织成立了专门的申奥代表团。
何振梁经萨马兰奇推荐加入国际奥委会,随后被选举为代表团副团长。
1991年12月,中国北京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申请,正式表达承办2000年奥运会的意愿。
中国首次以本国名义申请举办奥运会,体现了中国决心正式加入国际社会,彰显融入国际大家庭的强烈意愿。
此次申奥的结果完全超乎众人预期。
当时,除北京外,曼彻斯特、柏林、罗马、伊斯坦布尔、里约热内卢、塔什干、悉尼等城市,均表达了申办意向。
在激烈竞争环境中,中国要实现奥运梦,显然仍面临挑战,能否脱颖而出尚待观察。
1993年9月,89名国际奥委会委员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经过四轮投票,从多个申办城市中选定了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地点。
各国申奥代表团陆续到达,蓄势待发,旨在为自己的城市做最后的努力,争取奥运举办权。
此关键时刻,西方媒体频现负面言论,诋毁中国并借机拉票。
有人认为奥运会起源于欧洲,故2000年奥运会应由欧洲国家主办,而非中国。
为应对潜在负面影响,萨马兰奇安排何振梁在国际奥委会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不实报道作出回应。
投票前夕,巴西里约热内卢、意大利罗马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原申办城市,相继宣布放弃申办计划。
最终进入正式投票的城市共五个,分别是:中国北京、英国曼彻斯特、德国柏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及澳大利亚悉尼。
尽管面对诸多强劲对手,中国仍遥遥领先,因投票前我国已主动与友好国家接触,成功争取到众多国家的支持承诺。
首轮投票结果揭晓,中国北京以32票领先,比第二名澳大利亚悉尼多出2票,成功占据榜首,符合预期。
伊斯坦布尔在土耳其的评选中因票数最低,被淘汰出局。
第二轮投票中,中国得票数增至37票,似乎吸纳了部分原本支持土耳其的选票。
澳大利亚悉尼依旧保持30票的高分领先。相比之下,德国柏林因得票最低,已被淘汰出局。
第三轮投票时,中国北京形势趋佳,原属德国的9票中,7票转投澳大利亚,仅余2票投给中国。
英国曼彻斯特在此轮排名垫底,仅收获11票。
关键决胜投票到来,本轮中,中国北京凭借40:37的微弱优势领先澳大利亚悉尼。
最终结果是悉尼胜出,北京未能入选。所有守候在电视机前看直播的中国观众,均深感失望。
各大电视台转播的主持人同样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失望表情。
中国落选的原因复杂多样,与朝鲜和台湾的投票并无直接关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者联系起来。需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来深入理解这一结果。
1992年,中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朝鲜得知此事,导致中朝关系再度紧张。
因此,有猜测认为朝鲜在投票时可能倾向于支持澳大利亚的悉尼。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因此不存在“站在中国的对立面”的说法。当前的两岸关系虽然复杂,但始终在向着和平发展的方向迈进。我们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
有人认为,台湾地区代表若收受澳大利亚贿赂,则会因此将票投给悉尼。
随着更多信息的逐步公开,先前的臆测最终被证实为误解。
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朝鲜对中韩建立外交关系表达不满,但其投票仍支持北京。
台湾代表吴经国最终投票给北京。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后来经国际奥委会公开投票详情得知,有两个国家代表未参与最终投票。
埃及与保加利亚为两国代表。埃及代表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亲自到场,表达了对中国的投票支持。
遗憾的是,埃及代表当日身体不适,因此埃及最终未能参与投票。
保加利亚的情况略有不同。
保加利亚因国内政局动荡,中途回国处理事务,因此未能参与投票。
除两国代表缺席投票外,有分析指出,中国申奥失败的另一关键原因是澳大利亚在背后进行的一些操作。
据悉,澳大利亚为在奥运申办中取得优势,采用了一些不正当手段。
投票前,澳大利亚私下宴请了两名非洲国家代表,并承诺向每国提供3.5万美元资助体育设施建设。
原本,这两个非洲国家计划投票给中国,但澳大利亚采取措施,改变了投票结果。
奥运会举办对一国而言,不仅是荣誉象征,更能直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弃自身机遇,而是会牢牢把握,不让予他国。
澳大利亚为达目的,采用令人不齿的手段,行为卑劣至极。
尽管中国首次申办奥运会未能成功,但我们并未因此气馁,依旧坚持不懈。
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如愿向全球呈现了一个富强、民主且文明的国家形象。
百年奥运史上,申奥曾以两票之差失利,直到黑幕被揭露,方知所受不公——中华网新闻,发布于2024年7月20日13时36分。
北京如何从错失良机到最终胜出,一步步实现申奥成功?——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时间2024年7月24日15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