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回应!官媒曝光0添加酱油黑幕,12款中7款存在致癌风险

暮云史记 2025-03-24 11:03:29

文 、编辑|暮云史记

酱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品,不论是增味还是想要让菜有好看的卖相,都离不开酱油的帮助。

而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酱油品牌层出不穷,现在有不少人在选择酱油的时候更是会选择零添加酱油。

但大家知道吗,零添加酱油也不是绝对安全的,有些写有零添加的酱油却存在致癌风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文章所展示的图片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部分情节虚构,请理性观看,侵权请联系删稿

——【·零添加酱油暴雷·】——

在当下,“零添加”食品概念愈发火热,吸引着众多追求健康生活的消费者。

在食品领域,调味品酱油也卷入了“零添加”的潮流。

3月的时候,《消费者报道》秉持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市面上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旨在为大众揭开这些产品的真实面纱。

结果没想到检测结果令人震惊。在关乎食品安全的重金属污染物检测方面,13款酱油中,竟有12款检出了有毒重金属镉,7款检出了总砷。

镉作为一种有毒重金属,长期摄入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影响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还可能引发骨骼病变甚至存在致癌风险。

此次检测出镉的12款酱油,其含量范围在0.00572-0.0110mg/kg之间。

而砷,它的毒性因形态而异,无机砷毒性较强。

长期低剂量接触无机砷,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在这13款酱油里,有7款被检出总砷,含量范围处于0.00606-0.102mg/kg。

那这些重金属究竟从何而来?

根据这些商家所说,他们没有在其中添加有害物质,是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

比如酱油的原料如大豆、小麦,在大豆、小麦的种植过程中,若土壤受到污染,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会被植物根系吸收。

水源若被污染,同样会将重金属带入植物体内。

在酿造环节,生产过程中会使用金属设备,由于长期处于复杂的化学环境中,也可能会发生腐蚀现象,从而酱油产品里产生重金属。

虽说这次检测样品中的镉和总砷含量没超过国家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者正常食用这些酱油,暂时不会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但显然,检测结果一公布,还是引起了很大轰动,对“零添加”标签的信任遭受了严重冲击。

很多消费者原本认为“零添加”就意味着纯净、安全,可如今重金属的检出无疑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期许。

像是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老恒和双晒鲜酱油(特级)、海天0金标酱油、金龙鱼零添加特级味极鲜等多款酱油,纷纷以“零添加” 作为产品的主打卖点,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它们在宣传中强调不添加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常见添加剂,觉得这样就能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的渴望。

谁知道一个检测报告就将他们打回了原型,千禾方面更是表示“千禾 0”只是他们的品牌名称,并不意味着所有产品就是零添加。

这真的是打了一手混淆概念的好牌。

——【·“零添加”到底存在吗·】——

当下调味市场其实对于“零添加”概念的界定极为混乱。

包装上印有 “零添加”字样的产品,其所标志的“零添加”意义其实各不相同。

有的产品所谓的“零添加”指的是零糖,有的则是零防腐剂,还有些是在某几种特定添加剂上做文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添加任何非必要成分。

事实上,从生产工艺角度而言,调味品要真正做到零添加是极其困难的。

以酱油为例,其酿造过程涉及原料发酵、风味形成等多个环节,原料本身可能携带杂质,酿造环境中的微生物、设备等也可能引入其他物质。

那为何众多企业还要纷纷标榜“零添加”呢?

主要原因在于消费者如今越来越追求不含添加剂的食品,认为添加剂可能对健康有害,“零添加”产品反而更受欢迎。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抓住消费者心理,便纷纷打出“零添加”旗号。

然而,这种做法若缺乏严格规范与清晰界定,极有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

此次 “零添加” 酱油暴雷,其实已经给了食品行业警钟。

一方面,企业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宣传产品时保持严谨、诚信,不能单纯将“零添加”作为营销噱头,而要切实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亟待完善“零添加”食品的相关标准与监管机制,明确“零添加”概念,加强对食品生产全链条的监管力度。

至于后面如何挑选酱油,大家还是在买的时候多看看后面的配料表吧。

参考资料

光明网-《“千禾0”竟然只是商标,不是零添加?客服回应》

新黄河-《海天、欣和……零添加酱油12款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

0 阅读:62
暮云史记

暮云史记

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