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1年寒冬,一份关于刘青山和张子善问题的文件被送到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那天晚上,毛泽东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他仔细研读这份报告,多次翻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毛泽东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眼中泛起了泪光。
毛主席迅速审阅了这份报告,并作出批示:批准执行死刑,即刻实施。
刘青山和张子善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毛主席会下令立即处决他们?刘青山和张子善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曾在解放初期担任重要职务。然而,他们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的行为包括侵吞公款、滥用职权以及生活腐化,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毛主席认为,这种腐败行为不仅破坏了党的形象,还威胁到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为了维护党纪国法,警示全党,毛主席决定对刘青山和张子善采取最严厉的惩处措施,立即执行死刑。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腐败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也彰显了法治的严肃性。
【“革命功臣”被捕】
1916年,刘青山在河北安国县的一个贫苦农家出生。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他尝尽了生活的艰辛,这种经历在他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种子。年仅15岁,刘青山就投身革命,成为了一名年轻的革命战士。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
1934年秋天,河北高蠡地区发生了一场农民起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起义失败后,敌方抓获了19名游击队员,并进行了残酷的集体处决。行刑者在接连杀害了18名革命战士后,面对最后一名俘虏时却迟疑了。这名战士看起来年纪很小,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行刑者怀疑是否抓错了人。这名年轻的战士正是刘青山。
被捕后,刘青山一直喊冤,行刑的刽子手们看他年纪小,觉得可能抓错了人,再加上他们自己也累得够呛,就糊里糊涂地把他给放了。
经历生死考验后,刘青山迅速返回党组织,再次投身革命事业。在随后的战斗岁月里,他始终冲锋在前,屡次从险境中脱身,并因此不断获得晋升。
1941年3月,刘青山被任命为中共大城县委书记,同年9月,他又调任中共任河县委书记。在1942年日军发动的“五一大扫荡”这一极端严酷的时期,刘青山紧密依靠群众,率领县大队展开了顽强的反扫荡斗争。通过这一系列斗争,他在群众中建立了极高的威望。
1944年起,刘青山因表现优异,先后担任中共冀中八地委的城工部长、组织部长及地委副书记等职。
1945年,张子善在担任中共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部长期间,与刘青山开始了共事。
张子善的革命生涯同样颇具传奇色彩,与刘青山相比有着独特之处。他的革命历程充满曲折,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件,展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非凡的领导才能。从早期的地下工作到后来的公开斗争,张子善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史,更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无数革命者的共同命运。
张子善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但他天资聪颖,远超其他兄弟。14岁那年,他在安平县城读完了小学,两年后顺利考入当地的乡村简易师范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张子善作为学生也积极投身其中。不久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开始暗中组织师生参与革命活动。
1934年,因内部人员背叛,张子善等地下党员被敌人抓获。在狱中,面对残酷的审讯和折磨,张子善毫不屈服,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随着“七七事变”爆发,狱中同志发动集体反抗,张子善抓住这一时机成功越狱,随后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投身革命事业。
张子善在战争期间表现极为突出,短时间内连续晋升三次。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他成功组织了数十万民工,负责前线物资供应和伤员转运,为几十万参战部队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在战争期间,由于部队数量庞大,人力运输粮食的效率无法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子善动员当地群众破冰开河,利用船只进行粮食运输。这一举措有效保障了前线物资供应,张子善因此得到了平津战役前委的嘉奖。
1949年冬天刚开始,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派到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担任新职务。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各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当时,各级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与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和工作都相当艰难。为了解决财政上的紧迫问题,并帮助人民恢复生产生活,中央政府建议各级机关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生产活动来增加收入,以此弥补财政上的缺口。
1951年11月,正值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推动国家建设之际,在河北省第三次党代会上,李克才公开揭露了刘青山和张子善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违法乱纪行为。同年年底,这两位曾经在革命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因涉嫌严重犯罪被河北省公安部门依法拘捕。
【毛主席同意处以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在日理万机的政务之余,内心却浮现出一丝隐忧。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他清楚地认识到,虽然革命取得了胜利,但国家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在繁重的国务活动中,这位领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保持着深切的。他意识到,巩固革命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建设,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妥善处理的重大课题。这种忧虑并非消极,而是源于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思考,体现了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国前,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向全党强调了一个重要观点。他眼光长远,提醒全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因为胜利就骄傲自满。毛主席特别指出,革命成功后,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能因为取得政权就放松警惕。他还提醒大家,要防止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因为暂时的成功就忘记长远目标。毛主席的这番话,体现了他的深谋远虑,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指明了方向。
毛主席的忧虑确实有其依据。建国初期,刘青山和张子善作为党内的骨干,本应严于律己,但他们却逐渐放纵自己。刘青山甚至口出狂言:“老子出生入死打下江山,享受一下怎么了!”这种态度反映了他们在权力面前丧失了应有的警惕和自律。
刘青山和张子善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采取了多种不正当手段进行剥削和非法经营,从中获取大量财富。他们将所得钱财用于极度奢侈的消费,生活极度铺张浪费。
时任天津行署副专员的李克才得知此事后深感意外,立即向张子善求证。面对李克才的询问,张子善故作不知,这时刘青山插话道:“这事是我们集体决定的,既然出了问题,没必要推卸责任,更轮不到你这个‘胆小鬼’插手。”
李克才绝非刘青山所说的懦夫,他对党的坚定信念使他无法涉足贪腐行为。他的清廉源于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而非胆怯。这种坚定的信仰成为他抵御诱惑的坚固防线,使他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始终保持清醒。李克才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勇气不在于对抗外在威胁,而在于坚守内心原则,这种精神品质远胜于表面上的无畏。
面对刘青山的提醒,李克才并未采纳。他利用在省级会议上的发言机会,向高层领导汇报了相关情况。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阻碍,这个问题最终未能得到妥善处理。
1951年7月,刘青山和张子善为了防止李克才揭发他们的贪污行为,试图通过送礼来拉拢他。得知李克才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张子善便亲自上门,送去200万元(旧币)。当时李克才不在家,后来得知此事后,他马上派人将钱退还给了张子善。
数日后,张子善又差人将钱款送至李克才住处,然而李克才依旧态度坚决,再次拒收了这笔钱。
尽管未能成功争取李克才的支持,但在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严密控制下,他们的腐败行为始终未被曝光,继续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通过欺瞒上级和压制下属,他们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罪行,使得奢侈的生活方式得以持续。这种局面一直维持着,直到最终他们的不法行径被彻底揭露。
在1950年至1951年的建设过程中,刘青山和张子善滥用职权,将国家提供给工人的优质粮食私自出售,转而购买劣质粮食供应给工人。他们不仅提高了工人的伙食费用,还因为提供的食物质量低劣和过度劳动,导致多名工人不幸身亡。这一系列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不满和广泛抗议。
刘青山曾利用公共资金从香港购买了两辆汽车,其中一辆归个人使用,另一辆则赠予他人。
刘青山发财后,生活上变得特别讲究。有一次,他让厨师给他包韭菜味的饺子,但特意强调饺子里不能有韭菜叶子。
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腐行为并未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长久持续。他们的不法行径最终被揭露,无法继续隐藏。两人的腐败活动在短时间内就被制止,未能长期维持。这一事件表明,任何试图掩盖的违法行为都难以逃脱制裁。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案例提醒我们,腐败行为终将受到法律严惩。
1951年11月21日,河北省第三次党代会在石家庄举行。由于刘青山当时正在国外访问,未能到场参会。作为天津代表团团长,张子善带领团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进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件让张子善始料未及的事情......
在这次大会上,李克才主动站出来,面对800多位参会人员,公开曝光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贪污问题。他的发言持续了整整一小时,引发了全场强烈反响。来自天津的各位代表也接连发言,支持李克才的揭发。最终,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腐败行为被彻底揭露。
针对这一情况,河北省委高度重视,鉴于刘青山和张子善在革命时期的贡献,迅速展开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证实了李克才等人关于刘青山和张子善涉嫌重大贪污的指控属实。
中共河北省委迅速提议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对刘青山和张子善采取法律行动。1951年11月29日,河北省公安厅依法拘留了张子善。紧接着,刘青山在同年12月2日回国后,也被依法逮捕。
在刘青山和张子善被逮捕之后,中共华北局收到了河北省委提交的报告。经过内部讨论,华北局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对这两人的处理建议。在提交的意见中,第二条明确指出:
关于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处理意见,经研究决定,建议对两名案犯判处死刑,同时考虑给予两年缓刑期。具体执行需由省级政府向政务院提交申请,待正式批复后依法执行。
周恩来总理收到报告后,仔细审阅完毕,随即前往毛泽东主席办公室进行汇报。毛主席在阅读报告后,沉思片刻,随后在文件上作出批示:"批准执行死刑,即刻实施。"
周恩来与毛泽东共事已久,他十分清楚毛泽东的性格。毛泽东一向重视人才,但对贪污腐败绝不姑息。看到毛泽东在文件上签字后,周恩来试探性地问:“主席,如果有人来说情怎么办?”
毛泽东凝视着周恩来,简洁地回应道:“不行。”
还没等周总理开口,毛主席接着说道:
由于刘青山和张子善的职位显赫、贡献突出,处理他们的案件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通过严惩他们,可以教育并挽救一大批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干部,防止更多人走上错误道路。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个人的惩戒,更是对整个干部队伍的一种保护,旨在维护纪律和公正,确保更多干部能够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周总理对毛主席的言论深表赞同,他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完全支持。
【行刑前,毛主席特别关照四件事】
周总理去世后,毛主席在处理刘青山、张子善案件的相关文件时陷入了深度思考。根据李银桥的回忆,毛主席在这一时期抽烟的频率和数量显著增加,眉头紧锁,形成了深深的“川”字形皱纹,这种情况甚至超过了他在陕北时期的紧张程度。
1952年2月9日,刘青山和张子善在监牢里被安排了一次特别的晚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还有一瓶酒。看到这些,他们立刻明白,这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了。两人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
监管人员随后通知:“省里明天举行公开审判,将对你们作出判决。组织上期望你们在法庭上保持良好态度,维护党的形象。”
面对质问,刘青山和张子善依然心存侥幸,急切地追问:“是否还有机会通过立功来弥补过失?”
监管人员轻轻摆了摆头,说道:“这是最高层的指示,由毛主席亲自批准,你们需要向公众承认错误。”
1952年2月10日,在群众震耳欲聋的呼喊声中,刘青山和张子善被带往刑场。随后,河北省人民法院院长宋志毅立即宣读了判决结果。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最终裁决,对重大贪污案件的主犯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极刑,即刻执行,同时依法没收其个人全部资产。
在即将执行死刑之际,有人向刘青山和张子善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
听到消息,刘青山和张子善本以为事情还有挽回余地,但得知毛主席的指示后,两人顿时懊悔不已,忍不住痛哭流涕。
尽管毛主席对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判决无法更改,但他也考虑到两人在革命中的贡献。因此,在枪决执行前,毛主席特别指示了四项具体安排。
子弹瞄准的不是头部,而是后背心脏位置。
死者遗体由官方出资购买棺材进行妥善安葬。
对于第二类罪犯的家属,不应将其视为反革命分子的亲属来对待。
对于两名罪犯的子女,国家将承担起抚养责任,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毛泽东的宽宏大量和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刘青山和张子善。面对自己的错误,刘青山主动提出:"把我当作一个反面教材来处理吧,这样对历史也有警示作用。"这番话既表达了他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对自己过错的深刻认识。刘青山希望自己的案例能够成为后人引以为戒的教训,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张子善表示:“这太让人难过了,真的很难过!现在说别的都没用了,只能从这次血的教训中吸取经验。”
话一结束,两人如释重负,眼眶微微泛红,不约而同地侧过脸去,轻轻合上双眼。还未等旁人示意,他们便主动屈膝跪地。
执行者见状,慢慢抬起手臂,猛然挥下,两声枪声瞬间响起,震撼了整个天地。
刘青山被执行死刑后,按照毛主席的安排,他的三个子女得到了妥善安置。张子善的两个大儿子每月从国家领取15元生活补助,而最小的孩子则由刘青山的妻子范勇负责抚养。
在随后的岁月里,公职人员普遍秉持节俭作风,坚持清廉为政,积极与民众互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时期,贪污腐化问题几乎销声匿迹,整个干部群体展现出了高度的自律和责任感。这种风气的形成,不仅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增强了群众对领导层的信任,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克才曾表示,通过处决两人,有效维护了数十年的社会秩序。
这是新中国反腐斗争的开端,党中央通过果断行动展现了打击贪污腐败的坚定立场。如今,这一历史事件已过去70年,但它依然警示着我们要坚守初心、牢记责任。勤俭廉洁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