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为什么伤农?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

北溟鹿鸣 2024-06-07 21:22:42

我相信很多人都明白这句话,那就是:谷贱伤农。但其实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谷贱会伤农的道理,其实谷贱不仅伤农,还会伤及国本,影响非常大。我们先再来回顾一个的故事,也许很多人看过,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个道理:说是一个以色列人在沙漠里走着,当他走过了一段坎坷的道路之后,他的车突然没油了。无奈之下,他只有在原地等待,过路的很多车辆虽然有心想帮助他,但是自己的油也不多了,所以他等了很久才得到帮助。后来,这个以色列人思考了一下遇到这个问题的原因,结果就是车辆的油箱容积跟距离相比,大多数车辆只能到达这个地区,容积也大的车到了这个地方剩余无几。于是他就在这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非常红火,后来其他的以色列人相继来到此地,开了餐厅,旅馆,不久这个地方越来越热闹,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小镇。

        

同样,一个中国人也经过了这个地区,也遇到了这个困难,也进行了反思,同时发现了商机并在此地开了一个加油站。后来,其他的中国人发现了,也跟着在这个加油站的旁边开了更多的加油站。由于这种现象产生了恶性竞争,大家相互降价想要招揽更多的顾客,最后是所有的加油站的成本都已经超过了利润,最后大多数的加油站都倒闭了。我之所以要把这个故事再给大家重复一遍,其实是这个故事其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并不简单是恶性竞争的问题。今天下午我看了关于唐朝贞观年间的历史,在隋朝灭亡之后,大唐一统天下,于是采取了常规操作,那就是均田免赋。在太宗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唐不仅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平定了北方的乱局,还威服了周边大量的小国,一时间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华荣景象。

        

在这种太平盛世之下,很多老百姓能够安心种田,粮食产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尤其是在一个丰收之年,太宗皇帝非常高兴,认为现在粮食价格便宜了,老百姓能够吃到更多的粮食,这是盛世之像。但是此时魏征又站出来扫了他的兴,他对太宗说:谷贱伤农啊。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库粮食充沛,民间又获得粮食丰收,所以按照市场规律,粮食的价格降低了。但是在魏征看来,粮食价格太过便宜,不仅会伤害到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还会伤及国本。因为粮食一旦价格太便宜,很多群众就享受不到盛世的成果,只能把粮食以便宜的价格卖出去,用来换取其他的生活物资,结果很多粮食就会流动到一些商人的手中。一旦出现灾年的时候,老百姓粮食不够,想要买粮的时候,却发现价格已经涨了好多倍。

        

所以说,很多老百姓多年努力积累的财富就会被一些商人剥夺,而这种现象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不会减轻。那么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在国家粮食充足的时候,应该鼓励部分农民把农田改种一些经济作物,以此来缓解粮食价格太便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可以给老百姓增加很多渠道来积累财富,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太宗皇帝就听从了魏征的建议,对农民的耕地减少了限制,全国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也能够遵循市场规律,粮食供大于求的时候,他们就改种水果,桑麻等经济作物,一旦粮食紧张的时候,他们又改种回粮食。在保证粮食稳定的同时,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国家积累了财富,最后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

        

说完了历史故事,那我们再来看一看当今时代的农业景象,不得不让人非常担忧。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据官方的数据说我国粮食已经达到了“十三连增”,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还大量进口国外的粮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就是说,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不存在粮食问题了,国库也是非常充足的。表面上看,我们的粮食价格由于国家的调控,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是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生活中的其他物资来看,其实粮食价格下降的异常严重。90年代我国的水稻和小麦的价格大约是0.25元每斤,而现在是1.2元每斤左右,大概上涨了5倍到6倍左右。90年代初一根冰棍不到1毛钱,而现代5毛钱的冰棍极少,多数冰棍都是2元左右,有的贵的甚至达到十块钱以上,善于营销的钟薛高甚至卖到了几百块一根。按普通的雪糕来看,已经上涨了大概20倍左右。

        

至于生活费用,这个大概率不用对比了,因为已经没有办法对比。90年代的时候,除了必要的电费之外,其他的生活用品几乎在农村随处可见,根本都不用花费什么钱。但是现在不仅是每月水、电、气必须得花钱,吃的油,蔬菜,肉类,喝的水没有哪一样不要花钱。不仅如此,在农村还有保洁费,保险费,医保,养老等各种杂费分摊到每一个月也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更不用说教育和医疗的费用了。90年代即使没钱,你也可以去上学,只是没有书本而已,可以与别人共用一本书;但是现在呢?如果你没有钱估计连学校大门都进不去。90年代的时候,没有钱也可以看病,家庭贫困的可以欠着,甚至不要钱;但是现在呢?估计你前脚停止交费,后脚马上人就会被医院赶出来。

        

对于农民来说,除了家中有一些青壮劳力可以在外打工赚钱之外,单纯靠种地估计想破产都没有机会,更不用说通过勤劳来致富了。而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当前的粮食价格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严重不符,与物价上涨的速度严重不符。90年代的时候,家中没钱可以卖点粮食就能够解决问题;而现在没钱指望卖粮食那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那点卖粮食的钱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不够交纳,更别指望卖粮食来看病治病了。所以说,之所以农民不能致富,与粮食的价格有着极大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希望保障粮食安全,让很多年轻人回乡种地,解决社会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畸低的粮食价格导致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敢回乡种地,因为种地连最基础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更别说什么致富了。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的农村耕地有着严重的限制。大家知道种地不赚钱,想要种一些经济作物的时候,对不起,政策不允许;种地不赚钱,想要搞一些养殖的时候,对不起,也不允许。既然我国粮食都连续十连增了,那想必国库粮食已经十分充盈了,为什么在粮食价格如此低廉的情况下,还不准农民利用自己的土地为自己增收呢?为了所谓的粮食安全,一些专家竟然还提出了《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建议,最后竟然还得到了通过,成为了正式的法律,并于2023年12月29日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虽然国家安全非常重要,但是这个法律无疑是把农民致富路堵死了,让很多农民只能离开土地去另谋生路。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农民的生存都是十分艰难的,为了能够给自己增加一点收入,想尽了各种办法。历朝历代,都没有农民的土地只准种粮的传统,人们会按照市场的需要来种植不同的作物,种地不赚钱,那就改种经济效益更好的桑麻。尤其是在汉朝以后,在人口集中土地较少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种植粮食作物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并举,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实行集约化生产,这才促进了古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代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商品化明显,人们广泛种植商品性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靛蓝、乌桕、黄草、灯草等。很多经济作物也被大量出口到国外,为我国历史上的王朝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然而时至今天,在粮食价格畸低,种地基本无收益的情况之下,居然还能出台法律强制耕地只准种粮食,这种思维委实让人难以理解。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很多国企转为民企,也有很多企业转型,由生产军工产品,改为生产民用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为我国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有很多企业摇身一变,转变为生产一些疫情期间急需要的物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之后,我们居然又出现了限制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各种举措和规定,甚至是以立法的形式来强制农民的土地只准种粮,我非常不理解。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粮食价格持续萎靡不振,在种地不赚钱甚至亏钱的情况之下,会发生什么呢?最终就是很多农民会远走他乡,抛弃自己热爱的土地,另寻一些维持生计的门路和职业。一旦当这些农民放弃了土地之后,资本会不会趁要入手?我想这也是很多专家和学者倾心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重要原因吧。一旦当土地掌握在资本的手中,那粮食的价格在资本的影响和操纵之下,价格还能稳住?我估计到时候就不一定了吧。所以说,粮食安全不能靠压低粮食价格和强制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来实现。如果是粮食价格达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我相信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就会被激发,即使有一些被改变用途的耕地也会恢复种粮,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大家觉得呢?

4 阅读:254

北溟鹿鸣

简介:社会评论者! 艺术行路人! 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