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淘到两本书,一本是署名“青莲室主人辑、新镌施耐庵先生藏本《后水浒全传》”,另一本是1983年版的《水浒外传》。
古代托名假冒出书者甚多,《后水浒全传》肯定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青莲室主人跟兰陵笑笑生一样,肯定都是“自号”或“笔名”——他们不署真名的原因很复杂,不是怕被达官显贵对号入座打击报复,就是自己也觉得文字太过香艳,子孙后代看了会说老祖宗不正经。
在《后水浒全传》中,宋江转生成为杨幺,并在洞庭湖被岳飞击败,这两件事一真一假:宋江转生为杨幺是不可能的,杨幺被岳飞擒斩,确实有史料可查。
杨幺在很多人眼中是农民起义领袖,但是在《宋史》中,他却有叛国投敌之嫌疑,岳飞灭杨幺,也是为国锄奸为民除害:“伪齐遣李成挟金人入侵,破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及信阳军,湖寇杨么(杨幺)亦与伪齐通,欲顺流而下,李成又欲自江西陆行,趋两浙与么会。帝命飞为之备……么技穷,举钟子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皋投水擒么,飞斩首函送都督行府。”
杨幺是被岳飞部将牛皋生擒而被宋江下令斩首的,宋江是不是被高俅潼关下毒害死,史书没有记载,但他的死亡时间不会早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却是有据可查的——宋江接受招安后,还参加了征方腊之战:“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禽其副贼,江乃降。方腊反睦州,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军二十余万讨之。宣和三年六月辛丑,辛兴宗、宋江破贼上苑洞。”
公元1121年宋江还活着,《后水浒全传》说他转生为杨幺,那就不能自圆其说了:杨幺是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被岳飞擒斩的,如果宋江在1121年就死掉并变成杨幺,那么杨幺被擒斩时顶多十四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后水浒传》中宋江和卢俊义转生为双胞兄弟杨幺和王魔,而且妖儿魔儿之名还是入云龙公孙胜给取的,浪子燕青就是旁证——他也看到了出生时两团黑气入室的杨幺王魔。
宋江不可能转生为杨幺,因为宋江还没死,杨幺就已经挺大了:有史料记载,杨幺生于1108年。
我们细看相关史料就会发现,岳飞年纪确实比宋江小,但韩世忠却可能比宋江年纪还大——征方腊之战,韩世忠也参加了,方腊就是韩世忠擒住的:“世忠潜行溪谷,问野妇得径,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险数里,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
如果宋江没有归隐,是完全有机会参加抗金作战的,这一点我们看看宋江招安、方腊被斩和靖康之难的间隔时间就知道了。
宋江被朝中大佬陷害致死,是极有可能的,因为他当年横行齐魏、转掠十郡,没少杀朝廷军将,被仇家报复合情合理。
宋江从史料中消失,但是另外几位梁山好汉却一直在战斗,比如《宋史》中那个在四川称帝的史斌,就是“宋江支党”,也就是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李逵在当密州乐将节级的时候,杀害了长官叛宋投金,在《宋史·本纪第二十五·高宗二》中也是有记载的。
除了《宋史》中的史斌、李逵,还有杨志、呼延灼(呼延绰)等人的事迹在史料中也多有记载,活阎罗阮小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在南宋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的绰号和名字都没变:“地下阎罗,追魂摄魄。今其活矣,名喝大伯。”
按照施耐庵的描述,阮小七被免官后回了世界村,六十岁寿终正寝,那么按时间推算,他是有可能见过宋高宗赵构和金将完颜宗弼(金兀朮)的。
既然时间对得上,那么写“赵构坑害”阮小七的《水浒外传》就比《后水浒全传》靠谱了。
《水浒外传》不是袁阔成的评书,而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搜集当地民间传说、地方志和族谱整理而成的英雄故事汇编,比如晁盖在郓城南十里的晁庄就是有族谱,但族谱上的晁盖名叫“晁盍”——繁体字的盖就是盍字上面有一个草字头,晁盖变成晁盍,是说他犯了杀头之罪,这在礼法上叫“砍头入谱”。
晁盖是东溪村人,阮氏三雄是石碣村人,阮小七免官回乡,自然是要回到石碣村,他就是在那里遇到了南逃途中被金兵追赶的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康亲王赵构。
赵构认为自己报出姓名,山寨主阮小七就会纳头便拜,没想到阮小七怒发冲冠:“你就那赵鸡(佶)的儿子、赵唤(桓)的兄弟?看来你赵家与俺梁山泊缘法未尽,老天将你送到这里来!站稳了,小的们,告诉公孙先生,申时开祭!”
阮小七果然是梁山第一欢乐英雄,他给赵佶赵桓取的绰号也恰如其分,那位公孙先生,自然就是入云龙公孙胜了。
公孙胜写好祭文,阮小七正要将康王赵构剖腹挖心,却不料须发苍白的神医安道全风尘仆仆赶来,要救赵构一命:“七兄弟,你只知道朝廷跟咱有不共戴天之仇,可不知那里面的人也分三六九等哩,这康王不但主战难得,而且是愚兄的救命恩人(安道全在赵佶脚下当太医,药方犯忌差点被杀,赵构求情救了他)呢!”
阮小七出于大义,释放了赵构并答应与其一同抗金,赵构却想用他爹赵佶和奸臣蔡京高俅的伎俩坑害救命恩人:“金兵来了固然不好,那阮小七一旦成势,与俺又有什么好处?引得二强(金兵与阮小七的梁山军)相克,俺也坐获个渔翁之利,现终将金兵栓到梁山寨上,此时倘不下手,却待何时?”
赵构假意承诺与梁山军前后夹攻金兵,却在开战前向完颜宗弼通报消息,又将梁山地形图送上,还在开战时带兵逃走,于是阮小七被金兵抄后路攻下梁山大寨,陷入了四面合围。
阮小七力战殉国,康王赵构却一路南逃,这就是所谓的“建炎南渡”,康亲王变成了宋高宗,梁山好汉也被赵构借金兵之手杀害殆尽,这一手“攘外必先安内”,赵佶蔡京会,抗战时期的蒋某人也会,看来古往今来的“昏君”,还真就是一个德行。
有人说梁山一百单八将,算得上英雄好汉的,除了鲁智深武松史进,就是石秀和阮小七,那么在读者诸君看来,阮小七的人品,是否比朱仝和李逵要高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