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多年以后,当汽车驾驶座上空无一人时,人们将仍记得被响彻“全民智驾”口号的2025年2月。
2月9日和10日,以智能化为主题,长安汽车与比亚迪分别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和“天神之眼”智驾战略。
尽管两场发布会地点各异、战略内容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剑指同一个目标——普及全民智驾。
“从今年起,长安汽车将不再开发非智能化新产品。”“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天枢智驾系统将于8月率先在10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舞台之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宣布。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则发出豪言:“没有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2025年是全民智驾元年。”“未来2-3年,智驾将成为和安全带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智驾平权时代来临。”“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比亚迪是首个旗下所有车型均搭载高阶智驾的车企……”


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后,这两家车企直接“掀桌子”,一口气合计发布了超30款搭载高阶智驾的产品。
长安旗下的深蓝汽车先行,将高阶智驾技术普及至全系车型,并下探至10万元级别。而比亚迪更进一步,推出21款高阶智驾车型,其中大部分车增加高阶智驾功能且未上调价格,甚至涵盖仅7万元级的海鸥车型。
帮宁工作室认为,2025年第二个月尚未过半,长安汽车和比亚迪大胆行动,拉开2025全民智驾的时代大幕,加速重塑行业格局。
一是,传统车企崛起。这两家车企的规模化普及战略,将倒逼其它车企加速研发智驾技术,推动行业从“三电”竞争,转向以“算力+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化纵深争战。

二是,新势力车企面临压力。此前,华为、小鹏等新势力将智驾绑定在高价车型上,而此次比亚迪和长安通过成本优势,抢占低价主流市场,重塑消费者对智驾性价比的认知,这让原以智驾为护城河的新势力感受到飕飕寒风,将不得不扭转观念、转变战略。
不过,智能驾驶是一场需要长期投入的长跑竞争。作为第一梯队,华为和小鹏目前只让同行看到背影。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做好自动驾驶,核心是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等软硬结合。小鹏汽车将在2025年下半年做到L3级自动驾驶,并在2026年推向全球。
“鸿蒙智行断代领先。”华为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自信地表示。
三是,合资车企如坐针毡。一方面缺乏自研技术,严重依赖供应商,在技术更新和成本控制上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受自主品牌全民智驾战略和技术的冲击,市场份额将再受挤压。
全民智驾的水有多深?背后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友商纷纷喊话
长安和比亚迪掀起的全民智驾口号,如平地惊雷在汽车圈乃至社会引发关注与讨论,众多车企纷纷发表对智能驾驶的看法和规划。

2月11日,长城汽车魏建军在个人微博上表示,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真正的智能驾驶技术,关乎每一个用户和家庭的出行体验和安全,应该满足用户高频出行场景。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极致的安全,这是长城汽车孜孜不倦的追求。
“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余承东在微博上发文称。

何小鹏则表示:“欢迎最近数家头部车企发布智能化战略,加入智能驾驶全国甚至全球普及的开始……期待与行业共同推动中国智驾的进步,预计未来10年将是L3智能汽车的iPhone4时代,并最终走向全无人驾驶的L4时代。”

“都叫智驾,但体验也会有天差地别。如同传统的搜索结果与当下的DeepSeek,都是检索,但效果却完全不同。”岚图汽车CEO卢放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智驾和彼智驾的认识,需要宣传普及,更需要实际体验。

吉利汽车则透露,今年3月初,对外发布AI智能化战略。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智驾普及让大众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智驾、接受智驾,是正和博弈,零跑也是受益者。

宝骏汽车也不甘人后,其官方发表声明,坚称自己是首个将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引入10万元以内车型的品牌。
“华为余承东、长城魏建军等纷纷发声,反映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智驾等级不同
“以贴心、懂你的AI数智新汽车为愿景,坚持‘自主研发+合作共创’两条腿走路。”朱华荣表示,北斗天枢2.0将开启四大数智升级行动,即升级数智产品、数智制造、数智运营和数智生态。
此中,最引人关注的,是长安汽车的智驾战略攻势:在10万-15万元级市场,由自研的DEEPAL-AD-PRO系统构建护城河;在20万级市场,交由华为ADS SE技术矩阵镇守;在金字塔尖,搭载192线激光雷达的ADS3.0如同长矛,直指40万+高端市场咽喉。

更让人惊讶的是,当行业还在争论“激光雷达是否属于豪华车特权”时,长安已准备把这项曾标价30万元的技术,植入10万元级车型。
作为长安汽车“北斗天枢2.0”计划的承载者,深蓝汽车在价格策略上全方位出击。
比如,紧凑型SUV深蓝S05将价值6000元的深蓝智驾AD PRO版列为全系标配,直接将智驾体验门槛下探到11万元;中型SUV深蓝S07推出7款车型,其中搭载华为乾崑智驾ADS SE版的车型有4款,售价17.99万元起,成为20万元内唯一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的SUV。
根据规划,长安汽车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其中启源和深蓝各推10款,阿维塔是7款。

这些本已让行业惊诧、让消费者雀跃。不承想,次日,比亚迪发布的战略更“疯狂”。
在整车智能战略下,比亚迪构建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其全系车型将搭载高阶智驾技术,其中天神之眼C首批进入21款车型,覆盖7万元级到20万级,包括价格最亲民的海鸥。
天神之眼包含3套技术方案:A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B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和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
天神之眼A主要应用在仰望,B版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C版则搭载于比亚迪品牌。
由此,天神之眼C版凭借高适配性与性价比,成为比亚迪开拓市场、普及高阶智驾的杀手锏。

在硬件配置上,天神之眼C(DiPilot 100)采用纯视觉方案(5R12V12U),即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但没有激光雷达。芯片为地平线J6M或英伟达Orin N,算力84-128TOPS,主打低成本普及。
在功能与性能表现上,C版聚焦高快领航、代客泊车和城市记忆领航(MNOA,需OTA升级),支持高速场景1000公里0接管、100km/h AEB刹停,但城市功能依赖用户高频路线记忆,通用性受限。
简而言之,天神之眼A性能最强,价格最昂贵;B版配备激光雷达,达到主流智能驾驶水平,支持城市NOA功能;C版无激光雷达配置,主要适用于高速及快速路,不支持城市NOA。
无论是长安汽车将激光雷达应用于低至10万元级别车型,还是比亚迪天神之眼C系列首批搭载21款车型,这两家车企的行动,都将血洗智驾赛道。

底气何在
然而,尽管全民智驾口号喊得震天响,也极具市场吸引力,但要真正达成这一目标,绝非轻而易举,需要车企在技术、市场、安全、成本等多个关键层面,全力攻克诸多棘手难点,且每个方面都是一道难关,犹如翻越大山。
比如,在市场层面,当前行业持续深陷“价格战”泥沼,多数车企盈利空间不断收窄,使得车企在推广智能驾驶技术时面临成本和技术的两难困境。
曾经,在问界新M5发布会上,余承东表示,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车,若售价低于30万元,便会亏损。由此可见,华为高阶智驾产品成本相对较高,30万元以下车型难以覆盖这部分成本。
这不仅是华为智驾产品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在智能驾驶技术普及中遭遇的成本困境的缩影。
而在成本层面,除了研发成本高昂,硬件配置(如激光雷达等)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在“价格战”压力下,车企既要控制成本,又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先进性,这对成本管理和供应链优化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比亚迪敢于率先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关键在于三大底气。”王传福表示。
其一,拥有巨大的数据优势,目前累计销售超过440万台搭载L2及以上驾驶辅助的车辆,构建起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
其二,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工程师团队,研发人员超11万名,其中智驾工程师共5000多名,可实现软硬件全栈自研。
其三,依托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体系,比亚迪可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智驾普及。
而长安汽车的“北斗天枢”计划,同样离不开硬核技术、巨额资金和超5000人研发队伍的支撑。
朱华荣透露,在“北斗天枢”计划实施7年来,长安汽车累计投入超过1148亿元,支持智驾技术研发与创新。
同时,打造了一支规模达1.8万人的研发团队,其中软件及AI人才超过5000人,收获200余项标准和9345件专利,为长安汽车发展提供了后盾。

2025注定是汽车市场格局重塑的一年。
一方面,“价格战”仍在延续,特斯拉、小鹏、广汽丰田、北京现代、蔚来等众多品牌纷纷祭出购车优惠大招,从“零利率贷款”到“一口价”,多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2025年开启的全民智驾时代,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传统车企、新势力还是合资品牌,都必须在这场变革中,努力寻找定位和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成熟,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最终受益的是广大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