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故事讲了教皇乌尔班二世为了掌握军事力量,实现东西教会合并的理想,在法国的克莱芒做了一次十字军动员演讲,掀开了十字军东征的序幕。
不得不说,教皇的演讲很成功,欧洲的贵族骑士纷纷响应,抱着不同的目的聚集在十字架之下。
但是打仗不是过家家,要有人、有钱、有装备才行啊,所以这些大贵族开始变卖家产组织军队,骑士们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为战争做着周全准备。
然而还未等这支正规十字军准备完毕,一支由农民、流浪者、盗贼、罪犯组成的贫民十字军就已经浩浩荡荡向着东方开拔了。

前面我们简单介绍了,十字军东征不同阶层的想法,教皇为了东西教会的合并,贵族们为了领地,骑士们为了金钱,那这些贫民目的何在呢?
和其他阶层相比,贫民的目的似乎更单纯,或者说更原始才合适。中世纪的欧洲农民生存得苦不堪言,当时欧洲的人口开始增长,但是可耕种土地严重不足,导致平民百姓的生活反而越来越差。即便如此,他们还要饱受贵族老爷的压榨盘剥。他们每日过得浑浑噩噩,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只希望死后能进入教士口中的天国。
可能真的是上帝在惩罚他们,11世纪末,洪水袭击了法国,随之而来的是蝗灾和瘟疫,导致严重的旱灾和饥荒,平民们已经失去了生的希望。
而就在此时,教皇来到了法国发表了一通极具鼓动性的演讲,这些贫民可能感受不到解放圣地,把天主的荣光扩散到地中海东岸的宏愿,不过有两点打动了他们。

一是精神上的,教皇说只要参加十字军东征,所有罪孽都可得到赦免,死后就能进入天国。一直紧闭的天国之门,明晃晃地向他们张开,岂有不入之理。
二是物质上的,教皇说,圣地一块留着奶和蜜的富饶之地,金钱俯拾皆是。这对他们来说,不啻现实的天堂,而如今他们所处的这个污秽肮脏,粗野鄙陋,一无所有的世界则是地狱,他们只想赶快逃离。
贫民的狂热让教皇既喜又忧,喜的是他的号召得到了响应,西欧的宗教狂热被他的演讲调动起来,教皇的权威进一步巩固,忧的是他不希望这些乌合之众出现在圣地的战场上,拜占庭皇帝需要的是西欧装备精良的重装骑士,而不是一群毫无战斗经验的贫民,除此之外,大量农民的流失,会使更多土地荒芜,导致教会财产的减少,甚至对欧洲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为此,教皇不得不作出很多规定,限制贫民参加十字军,然而这些贫民的宗教热情一旦调动起来,就很难被扑灭。贵族和骑士虽然也信仰上帝,但都有田产,还有现世的顾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太过冲动。而贫民就不同了,他们没有世俗的物质羁绊,除了宗教狂热之外,别无长物。
然而只有宗教的狂热还不够,这些来自三教九流的贫民犹如一盘散沙,必须有一个合适的人将他们组织起来,否则他们到不了圣地就会被风吹到哪里去了。此时,一个叫彼得的隐士如同先知一样出现了。
彼得其貌不扬,身材瘦小,身着长及脚踝的酒麻布衣衫,看上去与乞丐无异。他骑着一头毛驴从一个村庄走到另一个村庄,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停下来步道。

他和一般教士不同,他的步道很朴实,却充满了感染力,可能是他言语中包含了对普罗大众的怜悯,也可能是他的形象让贫苦大众产生了共鸣,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他的周围。当时的人们在听彼得讲道时,经常被他的言语打动潸然泪下。彼得在法国贫民之中成了圣人般的存在,当时的人们甚至会从他所骑的毛驴身上拿下一根毛当作圣物。
在步道时,彼得经常讲起自己在耶路撒冷朝圣时遭受穆斯林的凌辱,引起了贫民心中对穆斯林的同仇敌忾。彼得号召基督徒前往圣地,将耶稣基督坟墓所在的圣城从异教徒的统治中解放出来。
贫民高喊着“去圣地”“这是上帝的旨意”,从四面八方而来聚集到彼得身边,就这样一盘散沙的贫民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十字军。尽管和贵族骑士相比,他们仍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好歹有了一个组织者和领导人。贫民十字军成立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队伍如滚雪球一般迅速壮大。
这些贫民没有武器,就变卖家产换取一把破旧的二手长剑,没有家产的只能拿起锄头、铁叉等农具充当武器。

这支贫民十字军从法国北部出发,彼得骑着毛驴走在最前面,每经过一个城镇,队伍就会更壮大一些,除了农民外,乞丐、劫匪和罪犯也混入其中,甚至还有老人、女人和儿童。当然彼得队伍也吸引了一些等不及的骑士加入。其中有几千名农民格外引人瞩目,他们始终跟随在展现神迹的一只鹅和一只母山羊后面,他们认为这两只动物为圣灵所有。
这些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行进,有的背着包裹,有的驾着牛车,有的赶着羊群,仿佛不是去和异教徒去进行生死之战,更像一场全民狂欢的朝圣之旅。
贫民十字军的路线是从法国出发,经过德意志再向东,到达君士坦丁堡,然后渡过波斯普鲁斯海峡,从小亚细亚南下,最终到达圣城。
离开了法国,就进入了德国境内。彼得一如既往一边行进,一边演讲,尽管他讲的是法语,德国人听不懂他的话,然而却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感染,加入十字军队伍中。很快十字军人数达到两万多人。

然而这些贫民在出发时所带的口粮已经见底,只靠宗教狂热是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他们又没有多余的钱财来购买当地的食物,于是一些暴力行为就产生了。
贫民们开始在德国境内烧杀抢掠,掠夺财产。在这些狂热的基督徒眼中,无论是穆斯林还是犹太人,都是异教徒,都应该被消灭。关键犹太人还非常有钱,自然成了他们首要攻击目标。德国境内的贵族也趁机攻击犹太人社区,掠夺他们的财富。莱茵河流域的犹太人有4000-8000人遭到了屠杀,幸存者也被迫皈依了基督教。
从德意志离开后,贫民十字军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十万多人,其中包括来自德意志的不少落魄骑士。这些德国人和法国人语言不通,于是就分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团体。

从德意志离开后,这支乌合之众就进入了匈牙利境内,匈牙利人对这支来历不明的十字军充满了戒备。在一次采购物资中,当地居民和十字军发生了矛盾,进而引发一场惨烈的军事冲突,十字军开始全面攻打匈牙利的城镇。十字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很快就攻陷了一个叫泽蒙的城镇,并杀死了4000多同样信仰基督教的兄弟。
杀戒已开,就在也收不住了。十字军继续向匈牙利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进发。贝尔格莱德的守军也远少于十字军,同样未能挡住十字军的攻势。贫民们涌入城中,大肆劫掠,享受着在西欧从未见过的华服、美食和美酒。或许从此时起,贫民们东征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悄然变化,解救圣城死后进入天国的狂热被劫掠沿途城镇享受现世的欲望所取代。
将贝尔格莱德洗劫一番后,贫民们临走之前还放了一把火,在冲天的火光和浓烟映照下,这支打着上帝旗号的十字军更像撒旦派遣的恶魔军团。

进入拜占庭境内,这些贫民的暴虐行为丝毫不收敛,最终和拜占庭的驻军发生了冲突。虽然此时拜占庭日薄西山,但是他们的军事力量还是比这些乌合之众强很多。
贫民十字军在行军途中第一次遭遇了惨败,损失了近万人,剩下的人作鸟兽散。所幸在彼得的号召下,幸存之人又重新聚集起来,才免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
最终在拜占庭军队的押送下,这支十字军前往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到达君士坦丁堡后,这支十字军因为战斗、饥荒、疫病、逃跑等各种原因减员到了4万人,但仍是一支规模可观的“军队”。
尽管这支“军队”目前在拜占庭正规军的约束下收敛了许多,但是拜占庭皇帝相信如果他们在都城逗留太久,肯定会引起骚乱。果然,没过多久,这些被君士坦丁堡的繁荣震撼得无以复加的贫民们再度暴露出贪婪的本性。他们洗劫民宅,偷盗商人的财产,甚至开始攻击教会。本来对这支远道而来的“十字军”报以同情的拜占庭居民们也开始仇视起他们来。

拜占庭皇帝本来是想让西欧那些大贵族率领的精良骑士来帮忙,没想到却招来了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尽管这些贫民人数众多,但拜占庭皇帝丝毫没有指望他们能对抗突厥人,于是就用船将这些贫民送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对岸去了。
来到了异教徒的地盘,这些贫民丝毫没有感到战争将至的恐慌,反倒是有了一种再也不用顾忌兄弟相杀的自由和畅快。
他们沿路尽情烧杀抢掠,无论基督教堂还是清真寺统统洗劫一空,无论基督徒还是穆斯林,稍有反抗立刻被杀死。很快有些一贫如洗的贫民们开始富裕起来,让其他贫民嫉妒不已,也加快了劫掠的步伐。
此时他们早就不再理睬隐士彼得的规劝,也忘了去解救圣城的梦想,一心只想着尽可能地多抢劫财富,比别人抢得更多。法国人和德国人分成两派,就掠夺战利品展开了暗中较量。

十字军的劫掠行为,很快引来了突厥正规兵的注意。在到达突厥重镇尼西亚后,等待他们的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是比他们更凶猛的狼群——塞尔柱苏丹亲率一万多精兵而来。
骑着战马,随意在贫民之中穿行,每一次弯刀起落就会带走一条生命。漫天的箭雨落下,成批的人倒下,毫无防御能力的贫民成了突厥人的活靶子。
贫民十字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几千人幸存了下来,他们随同隐士彼得于1097年被真正的十字军所吸收,并最终见证了圣城被光复的那一刻。
只是不知道那些死在路途饥荒中、死在基督教兄弟手中和死在突厥人箭下的那些贫民是否比他们更早升入天国,沐浴在上帝的荣光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