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了,贫民十字军因为纪律涣散、装备较差,最后成了突厥人的活靶子,十字军的先行军以惨败而告终,不过这并没有打击西欧人的宗教热情。
在贫民十字军出发后的半年后,一支由西欧大封建主率领的十字军主力开始了真正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这支十字军由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的骑士和专业步兵组成,尽管人数无法和贫民十字军相比,但战斗力却远超前者。

不过这支十字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而是由多个封建贵族所招募的士兵共同构成,这主要和西欧中世纪封建体制有关。
大致可以将这支十字军分成四大势力:
第一个是图卢兹伯爵雷蒙四世,第二个是诺曼的博埃蒙德和他的外甥坦克雷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诺曼人和法国的诺曼公国不是一回事,这是诺曼人的另一支,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西西里王国),第三个是洛林公爵戈弗雷和他的弟弟鲍德温,第四个是法国境内的其他贵族,包括法王的弟弟于格、诺曼底公爵罗贝尔、布洛瓦伯爵埃蒂安和弗兰德斯伯爵罗贝尔。
这支十字军的总兵力大概在3万到3.5万之间,包括骑兵5千人,其中诺曼的博埃蒙德兵力最盛。来自不同地区的十字军从各自所在地出发,沿不同线路行军,最终在1097年4月先后抵达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此时坐在拜占庭皇帝宝座的是阿莱克修斯一世,阿莱克修斯十分擅长权谋和外交,十字军正是因为他致信教皇,请求派遣援军对抗突厥人才组建成功的。
在各支十字军先后抵达君士坦丁堡后,阿莱克修斯要求所有十字军将士集体向拜占庭皇帝宣誓效忠,并承诺把夺取的原属于拜占庭的土地交由皇帝统治。
尽管这些条件有些无理,不过十字军名义上是拜占庭的援军,这样的要求也无可厚非,所以各路诸侯纷纷在宣誓书上签字。只有洛林公爵和诺曼的坦克雷德不愿意签字。

洛林当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洛林公爵已经向一位罗马皇帝效忠了,就不太好向另一位罗马皇帝效忠了。而坦克雷德不愿签字,应该是源于诺曼人和拜占庭人长期的敌对关系。
因为两人不愿在宣誓书上签字,差点引起十字军与拜占庭军队之间的武力冲突,两人在其他诸侯的劝说下才不情愿地签字效忠。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当时十字军要想前往圣地,必须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小亚细亚,然后一路南下。博斯普鲁斯海峡虽然很窄,但这三万大军也不可能游着过去啊,需要大量的船只。可惜的是十字军并没有足够的战船,只能依靠拜占庭提供。
先来介绍下这时候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土耳其这一块的情况。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小亚细亚处于突厥人的控制之下,不过突厥人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治者,有两个部族为了争夺小亚细亚的统治权相互争斗了很多年,这就给了十字军可乘之机。

十字军和突厥人的第一场遭遇发生在尼西亚。尼西亚是突厥两个部族之一的首都,防备森严,是小亚细亚的重镇之一,也是十字军南下的必经之路,所以双方在此发生了一场大战,战争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
十字军攻陷尼西亚后,拜占庭皇帝随即派人手持诸侯的宣誓书接管了对尼西亚的控制权。十字军对此愤怒不已,但也无计可施。
十字军也没想着和拜占庭争夺尼西亚,他们的目标是耶路撒冷,在处理完尼西亚的善后事宜后,十字军继续向东南进发。一个月后,博埃蒙德的诺曼军队在尼西亚东南的多利留姆遭遇突厥人的伏击,损失惨重,但很快图卢兹的十字军赶来,将突厥人包围,最终十字军又取得了多利留姆战役的胜利。

这两场战役打出了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的威名,从此以后小亚细亚再也没有阻挡十字军前进的力量了。
本来十字军可以一路向南直取圣城的北大门安条克,然而此时洛林公爵的弟弟鲍德温却收到了同样信仰基督教的埃德萨领主的请求,希望借十字军力量对抗信仰伊斯兰教的摩苏尔领主。
鲍德温率领两千多人的队伍离开十字军主力,转而向东前往埃德萨。埃德萨领主十分感激鲍德温的支援,当众收其为养子。巧合的是没过多久,领主就被暗杀了,作为养子的鲍德温就成了埃德萨的新领主。
鲍德温是家里的最小的儿子,在西欧是没有资格继承领地的,却没想到成了第一个在地中海东岸征服新领地的人。
凭借自己的两千多名十字军以及埃德萨原来的守军,鲍德温很快肃清了周围敌对势力,站稳了脚跟,在伊斯兰世界扎下了一颗钉子。

十字军的大部队继续向南进发,攻向安条克城。安条克从亚历山大到罗马帝国再到拜占庭一直是中近东地区的战略要冲,十字军要想攻下圣城以及未来拱卫收复后的圣城,必须要夺取安条克。
安条克有突厥人的重兵把守,布防严密,十字军久攻不下,而突厥的十万援军即将赶来。在这危急时刻,博埃蒙多在城内内应的帮助下,以较小兵力夺取安条克重镇。
十字军攻陷安条克城后不久,突厥大军也随即而至,不久前围困安条克的十字军此时成了被围困的一方,更要命的是城中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很多信仰不坚的十字军已经开始逃离安条克。
在生死存亡之际,一名教士宣称挖掘到了刺死耶稣基督的圣物朗基努斯枪,在圣物的激励下,十字军宗教热情再度燃起,纷纷出城与突厥人展开了对决。最终十字军以少胜多,大败突厥大军,取得了安条克之战的胜利。这样安条克以及周围的区域也落入了十字军手中。诺曼的博埃蒙多因为在此次战役中居功至伟,成了安条克的领主。

博埃蒙多留下重建安条克,将部分兵力交由他的外甥坦克雷德,随同十字军主力继续向南进发。1099年,十字军剩余的主力部队终于到达了圣城耶路撒冷。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围城战后,十字军终于攻占耶路撒冷。
十字军将耶路撒冷城中的穆斯林全部屠杀殆尽,圣城每一处都被异教徒的鲜血所覆盖。经历三年多的长途行军和艰苦作战,十字军终于实现了解放圣城的夙愿,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后续圣城的治理问题。
最后经过诸侯们的商议,洛林公爵戈弗雷当选耶路撒冷的第一任统治者,戈弗雷没有自称耶路撒冷国王,而是以一个更谦卑的称号自居——“圣墓守护者”。

不久后,埃及的法蒂玛王朝率大军向耶路撒冷反扑而来,十字军在亚实基伦再次以少胜多大败埃及军队,巩固了耶路撒冷的胜利成果。随后十字军继续在耶路撒冷周边征战,肃清了亚实基伦、阿苏夫、雅法等地的穆斯林势力,扩大了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的生存空间。
然而戈弗雷在收复圣城后不久就去世了,年仅40岁,成了第一代十字军领袖中最早去世的一位。与此同时,安条克公爵博埃蒙多中了埋伏,成了突厥人的俘虏,两位领导人的不幸遭遇给十字军带来了沉重打击。
此时的图卢兹伯爵雷蒙三世离开了圣地,十字军处于无人领导的境地,埃德萨的鲍德温(戈弗雷的弟弟)只得离开埃德萨领地,前往南方。

鲍德温把埃德萨交给了自己的堂兄(也叫鲍德温)治理,自己率领部分兵力先到达安条克,处理好博埃蒙多被俘后的事宜,然后继续向南到达耶路撒冷。到达圣城后,鲍德温接替其兄长成为耶路撒冷第二代统治者,他没有继续采用“圣母保护者”的头衔,开始堂堂正正地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称鲍德温一世。
如此看来,在十字军所有贵族中,最不被人看重,连封地都没有的鲍德温反而成了成就最大的一位。除了他之外,另一位少壮派贵族诺曼的坦克雷德作战骁勇,也成为耶路撒冷王国境内一个公国的公爵。
后来在鲍德温一世和坦克雷德以高昂赎金将被俘的博埃蒙德解救出来,就这样形成了鲍德温(另一个鲍德温)治理埃德萨,博埃蒙德统治安条克,鲍德温一直统治耶路撒冷的格局,但是这三块领地并不相连,在耶路撒冷和安条克中间还有一块地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之下,这就是的黎波里。

因为的黎波里的领主一直和十字军关系交好,所以十字军一直没有对的黎波里动手的想法。然而图卢兹伯爵雷蒙三世眼见其他诸侯都取得了新领地,有些不甘心,于是把目标瞄向了的黎波里。1103年,图卢兹的雷蒙率军攻打的黎波里,然而两年后雷蒙就去世了,最终未能实现在圣地征服新土地的梦想。
其他十字军力量也意识到了的黎波里的重要性,在雷蒙三世死后继续攻打的黎波里,最终在1109年征服的黎波里。至此十字军在地中海东岸的领地连在了一起,形成了四个基督教国家:分别是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埃德萨伯国以及新征服的的黎波里伯国。

十字军另一个主要领导人诺曼的博埃蒙多返回南意大利的领地后于1111年去世,就这样第一次十字军的领导人先后退场,领地也基本成形,十字军征服基本告一段落,随后进入十字军守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新一代十字军领导人登场,大名鼎鼎的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也走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