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明,好似水月镜花。人的心智的成熟非常困难,要经历各种人情世故的磨砺,善良的人或许会更晚熟;文明的成熟则更加艰难,从古猿到猿人再到现代人,人类用了数百万年的时间。文明的初始形态,我们至今尚未破译;文明的终极形态,我们更无法预知;或许文明没有初始形态与终极形态吧?!无论是人类现在所处的0.7级文明还是所谓的13级的神级文明,或许在上帝眼中都是清晨的露珠,虽然晶莹剔透,但随手即可拂去。
为什么要假设上帝的存在呢?康德认为:“道德行为是理性的,道德法则的实现需要某些必要的假设,需要假设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上帝的存在,人们可能缺乏遵循道德法则的充足动机,特别是在面对现实中的各种不公和苦难时。”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在面对苦难与不公时,人们是否敢于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这一点关系到道德能否实现。02
马克斯·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深刻预见了现代社会的四个基本特征:现代社会是祛魅的社会、科层组织社会、信念诸神之争的社会、钢铁牢笼的社会。人类社会经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运动的洗礼之后,科学理性完全主导了人类世界,科学理性将一切迷魅加以祛除,宗教所创造的终极价值逐渐隐没。当人们失去了共有的信仰,现代社会必然充斥着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里,现代人好像被抛入价值战场。每个人都必须做出“谁是自己的上帝,谁是自己的魔鬼”的判断,基督教作为最高价值权威的丧失,让人们把自己的信念视为“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这种价值观的冲突,就好像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神,到处爆发着“宗教战争”。韦伯把科学理性分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工具理性有客观的标准,人们容易达成一致;但是价值理性出于主观,很难找到确定的标准。就比如有些人认为财富和权力最重要,有些人则认为价值感与归属感最重要;有些人则认为爱情与家庭最重要。韦伯清醒地看到现代社会虽然像钢铁牢笼把我们牢牢禁锢。但同时也保护了我们,工业社会的高效运转,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并且尽可能去解决困扰人类的共同问题:贫困、匮乏、疾病、压迫、不公、愚昧,等等。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常常感到当代社会再也没有了传统社会的温情,人情味淡薄,人们之间似乎只剩下了例行公事,很多人只关注自己的物质获得与即时感受,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如果我们用传统的价值观去衡量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显然是不道德的行为。如用儒家的义利观去衡量,这将是君子与小人的分野。《论语》喜谈君子小人的区别,如:“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孟子所说:“天下之大防有二,曰夷夏之防,曰君子小人之防。”如果单纯用传统的价值观去衡量现代社会的各种现象,则太容易激化人际关系中矛盾。因为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把彼此立刻推到自己的对立面,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传统儒家的义利观的背后逻辑是人与人对立与不平等,正如古人见到官员称对方为大人老爷,自称小人或草民。1789年,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博爱。”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则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么基于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显然传统的义利观与价值观很难再适用。有一天康德的学生问他:“为什么人际关系总是充满着各种矛盾?”康德指着远方的钟摆说:“人际关系好比钟摆,正常的关系建立在动态的平衡之中,而非绝对的静止。正常的关系在于彼此的平衡,而非一方一味的妥协。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于尊重彼此的边界,并愿意调整自身,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公正。”那如何才能保持这种和谐?康德又指着墙上的彩画说:“每个人就像画中的一种颜色,它既保持着独立又融入到整体之中。”学生若有所思。有一天荣格在湖边散步,他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一张陌生的、扭曲的脸,他吓得连连后退,却被水中的倒影叫住,我是你的一部分,你为何要逃避我?荣格静静看着水面上自己的倒影,水面也逐渐恢复平静。他意识到这个倒影就是自己心灵中的恐惧、阴暗与隐藏的欲望;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胜过逃避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胜过做别人的影子;接纳真实的自己,才能拥有改变的力量。03
人是自然的产物,二者是否有某些相通之处?太阳与黑洞的区别是什么?太阳放射光芒,黑洞吞噬一切。老子:“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大乘佛教中的“布施”为六度之一: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尼采:“给予的道德是最高的道德。”弗洛姆:“爱就是要给予,给予是能力最高的表现。”看来古今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推重:“奉献高于索取”。真花与假花的区别,并不在于是否美丽与妖艳,而是有没有生命与芬芳;其实人也是一样的,在于有没有灵魂、良知与人情味。雪中送炭可能会温暖人心一辈子,锦上添花则容易被淡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反映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如果主要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那么社会可能处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等较低级的阶段。如果以平等的、温和的、儒雅的、绅士的方式来处理人际矛盾,则可能达到“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大同社会。何为文明?康德说:“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形成尊重人、爱护人本身的文化,那么它距离真正的文明还差的很远。”这同样适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文明的初始形态,似水月镜花。文明的终极形态,亦似水月镜花。文明的当下形态,则显得五彩缤纷且光怪陆离。因为我们都很忙碌!每天忙于应付各种社会事务,我们往往倾向于用最简单最粗暴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这可能会使“芝麻绿豆”的矛盾变成“不共戴天之仇”。科技的不断进步,提高着我们的物质文明水平;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则体现着我们的精神文明水平。尼采说过:“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愈是向往高处的光明,它的根愈要伸向黑暗的地底。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流,要能容纳不洁而不致自污,人必须是大海。生命的意义,不能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是永恒。” 文明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实体,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文明虽然望似水月镜花,但它却无始无终并永远在路上。作者简介
李博(1985—),男,汉族,江苏铜山人,历史学博士,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