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再出发——大湾区文学联谊交流活动”在深举行

陪读时间 2024-12-28 23:49:59

“重塑・再出发——大湾区文学联谊交流活动”在深举行

奏响大湾区的文学之声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12月10日下午,作为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承办的“重塑・再出发——大湾区文学联谊交流活动”在深圳荔园酒店举行。来自北京、辽宁以及广东省作家协会、兄弟城市作家协会和大湾区相关文学机构的代表人士,还有深圳市作家协会2023-2024年度新会员代表、本土作家代表与文学爱好者等齐聚一堂,畅谈如何推动大湾区文学观念的形成与文学潮流的兴起等话题,冀以文学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秦锦屏主持。

构建更广泛更强大的大湾区作家群体

活动开始,深圳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王国猛致辞介绍,本次活动以“重塑・再出发”为主题,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恰逢深圳市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在这一重要节点上,“再出发”意味着对深圳文学40年来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梳理后将开启新征程。“重塑”即指深圳文学将开展的新方向与新举措。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是深圳的根脉与魂魄,所以,“重塑”就是重新的改革与创新。在王国猛看来,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具有独特的移民文化,能够在文化融合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纵观全球四大湾区,纽约湾区融合世界多元文化,旧金山湾区在科技创新背景下孕育出以改革、创新、新锐为主基调的新文化,东京湾区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后形成独特的东京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更是包罗万象,国际文化、岭南文化及全国各地文化在此汇聚碰撞,必然能形成全新、多元且丰富的融合文化。

“深圳文学是大湾区文学的一部分。”王国猛表示,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此次联谊交流活动,旨在汇聚大湾区的文学之友,增进大湾区的文学情谊,奏响大湾区的文学之声,推动形成大湾区文学的新观念,激发大湾区的文学活力。他期望深圳文学在深圳市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的新起点上,塑造独特的文学观念与理念,推动深圳作家们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作家群体,在全国作家群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希望联动广东省各城市作家资源乃至整个大湾区资源,构建一个更广泛更强大的大湾区作家群体。

今年7月20日,深圳市作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了新一届主席团,这是今年深圳文学界的一件大喜事,备受文坛关注。活动上播放了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香港作家联会副会长、香港女作家协会主席周密密,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周振华,中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马拉,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主编贺仲明,《香港文学》杂志总编辑游江,《十月》杂志主编助理谷禾等文学名家对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文学季及深圳文学的祝福视频。文学名家们纷纷回顾了与深圳文学界的情缘,充分肯定了深圳文学过去40多年来在繁荣创作、创新机制、服务交流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期待深圳文学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开拓深圳文学新局面,推动深圳文学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重建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本位意识

如何重塑深圳文学?怎样推动大湾区文学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建设大湾区文学创作高地?与会嘉宾结合各自的创作与研究经验,纷纷提出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建军看来,若要“再出发”,要“重塑”大湾区文学和深圳文学,就要恢复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本位主义意识。他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学意识和技巧经验大都来自于翻译文学,而在中国古典文化和古典文学方面的修养有所欠缺。中国当代作家与中国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的断裂,说明亟需增强文化本位意识的高度自觉。“现在是21世纪了,而且已经过去五分之一了。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对我们写作的方向和目标,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和正确的判断。”李建军强调,今天我们要重建中国文化本位意识和中国文学本位意识。这意味着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作家,要尊重自己的古老的传统,要下“沉潜往复,从容含玩”的功夫去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作家,写出真正杰出的汉语文学作品。

《中国校园文学》主编徐峙特别同意李建军对“重塑”的见解,即在汉语文化基础上重新审视文学创作的资源。在徐峙看来,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在短短40多年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对于文学来说,深圳是一个特别好的试验场,一定有很多故事可以写,一定有丰富的人性可以挖掘,一定有更好的文学作品可以产生,这就是文学的重塑。“我们说重塑文学的时候,可能也存在其他任务,比如文学如何重塑城市的文化。”徐峙认为,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要如何重塑自己的文化,使之具有鲜明的文化标识和树立起自己的文化品格,这也是深圳文学要承担的重任。此外,如何通过文学重塑城市的气质,这一点也很重要。“未来,文学不仅是写好作品,同时也要考虑到如何以文学影响或重新塑造城市的气质,尤其是塑造人的心灵。”

“时代精神决定艺术品质,地域精神也决定了文学审美品格。”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李犁曾经担任诗歌期刊《深圳诗刊》的执行主编,他发现,深圳的诗人很多,而且不少都在全国有影响力。“如果要找关键词来形容,那就是浩瀚和浩荡。前者是指深圳的诗人和作品多,题材也非常广袤、多元又自由;后者是说深圳的诗歌还有其他文学体裁,很多很前卫,有冲击力。这都归功于深圳这个有生气、朝气又自由鲜活的人文环境。所以,有人说文学起源于地理,有些作家和作品就只能产生在深圳,不能产生在北京、上海,以及其他地区。”李犁认为,提倡“重塑”,就是要让写作返回本土,返回中国;同时提倡“再出发”,就是倡议作家要有世界眼光和视野。“但不论是传统性还是世界性,文学最主要的还是要探索人性和心灵,只是要把这种探索放进本土的文化核心和世界的格局里,这样才能让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融汇到世界文学的大潮里。”

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王晋军在书面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深圳市作家协会近年来的工作成绩。他表示,深圳市作家协会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筑就新时代深圳文学不断向上攀登的长梯,在不断推动深圳文学出精品、出人才、树品牌,促进文学生产全链条各个环节通力合作,推进深圳文学高质量发展实践方面都强烈展现出其先行示范与引领作用,生动勾勒出“文学深军”的整体形象。

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社长兼总编辑王十月借用元代管道升的《我侬词》中的“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这几句话来描述重塑的过程。他认为,这几十年来,广东文学经历了从本土叙事到他乡叙事,再到我城叙事的转变。现在要打破重新塑造自己的东西。他强调,我们不但要认可自我,认可脚下的土地,也要认可世界上优秀的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被自己认知的过程,也是被重塑的过程。重塑提醒我们要时时刻刻重新出发,时时刻刻把自己的条条框框打破。”

贡献一种带着未来性的新城市经验。

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庞贝认为,大湾区文学不必拘泥于城市规划,应有一种整体的风貌,应有一种整体的资源整合,由此产生一种气质独特的文学。比如说,就资源而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深圳作家的创作主流是现实题材写作,以打工文学、青春文学和个体经验写作为主,由此产生了很多颇有影响的力作。广州是千年商都,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高校云集,有此背景,广州作家的作品有更多历史底蕴,同时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很有实验性和先锋性。为此,我们应“重塑”大湾区文学概念,在大视野中共享历史文化资源,这也是营造整个大湾区的文学生态。“大湾区文学应是一种形象,也是一种气象。”庞贝认为,“重塑”大湾区文学,还要把大湾区放在中国文学版图中,彰显自身独特的美学风貌,也拥有独特的文学话语权。

在珠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卢卫平看来,近年来一系列大湾区文学活动的举办,正是体现了对大湾区文学发展的持续探索与创新。“如今提及‘重塑’大湾区文学,这是一个极具深度与挑战的命题。就如同塑形需要模具一般,我们不禁要思考,是遵循旧有的模式进行重塑,还是大胆开辟全新的路径?如果选择前者,旧模式中其实也蕴含着丰富的可挖掘资源,有着多种重塑的可能;若选择后者,则需在打破诸多传统束缚的基础上,精心雕琢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形态。但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求我们深入剖析大湾区文学的现状与需求,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从而找到最适宜的重塑策略。”卢卫平认为,深圳作为大湾区的前沿阵地与创新高地,拥有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多元的创作土壤。大湾区城市应借助深圳的优势,整合大湾区的文学资源,在传承优秀文学传统的同时,积极鼓励创新与突破,重塑大湾区文学的新格局。

惠州市作家协会主席陈雪称赞“重塑・再出发”这个活动主题很有创意,也很鼓舞人心。依他的理解,“重塑”就是重新塑造全新的文学形象;“再出发”即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着一个更高的目标进发。为此,他提出要用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角度去给大湾区文学定位,用文学共同体建构的理念去审视并重塑大湾区文学形象。要多开展异地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促进湾区文学创作的资源共享。要重视湾区文学网络化的平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汇聚地,既有共同的文脉传承,亦有差异的文化背景,促进三地的文化交流,接纳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是湾区文学共同体构建的重要内容和明显体征。总而言之,重塑大湾区文学再出发,需要创作精品、树立标杆、形成品牌,在具体实践中要守正创新,用现代化科技拓宽视角,求存同异、凝心聚力、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创作更上层楼。”陈雪说。

江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启雄则提出,大湾区文学若要在未来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就需要持续塑造大湾区风格与个性。唯有形成较大的差异性与较强的辨识度,才能与其他地区的文学有所区分。故而要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粤语语言特色、湾区传统文化特色以及湾区人的性格特征等。他认为,借助这些文化元素,展现大湾区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拓展大湾区文学的深度与广度——近年来的大湾区文学作品在这些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挖掘与呈现。张启雄还特别强调,新媒体与文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大湾区文学传播的关键趋势。“大湾区文学的特色创作与传播的新形式探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他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激励创新与合作,让大湾区文学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河源市作家协会主席罗志勇直言,本次活动让他深刻感受到,河源也需要做好“重塑・再出发”的准备。他表示,对标新时代,吸取大湾区文学发展经验,河源必须从三个方面“重塑・再出发”:一是找准定位,自觉地融入大湾区的文学浪潮。二是提纲挈领,抓好培养文学新人这个重头戏。大湾区文学的希望在于文学新人的崛起。三是直面交流,发挥河源作为网络作家重镇的作用。

中山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黄廉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需要共鸣,而此次“重塑・再出发——大湾区文学联谊交流活动”就是文学共鸣的“奏鸣曲”,能让大湾区写作者一起聚焦探讨地域文学的融合现象。他表示,今天,“如何书写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一命题摆在大湾区作家们的面前。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间有着特有的风物、故事、族群等。回观这个独特的区域,在多年的文化融合中,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特定经验写作,在现有的作家群中不乏风格卓越者,他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写作的笔触关注了大湾区内容,也融入自己的生活元素,他们的写作实践能够观照大湾区的生活新质、创造新的美学。因此,大湾区城市的作家们除了关注自身城市元素之外,还应熟悉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生活特质,从而在写作当中丰富作品的元素。就如深中通道通车后,城市间的距离拉近,人与人的生活方式改变,必定会产生更多的故事。而城市间在融合中碰撞出的火花正是作家天然的好题材,作家们若想写好这些故事,就得熟悉这里的场景、肌理及人的特质,还有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如此,作家们才能创作出属于大湾区的文学精品。

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胡磊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从文学发展史来看,大湾区文学是时代的文学沉淀。大湾区城市作家群体内部存在差异与代际鸿沟,但也正因此而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大湾区文学离不开城市转型与社会变迁的背景,城与乡是其根基,熟悉的大湾区生活场景是其源泉,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产物与精神隐喻,具有独特的社会学价值。胡磊认为,大湾区文学需要思考如何反映当下文学现实,如何在新的价值体系下进行文化阐释,如何找到新的表达立场与方式,这些困惑也是深圳文学乃至中国文学面临的共性问题。

东莞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赵勤认为,大湾区不是一般的城市群,而是最具高新科技含量的城市群。香港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深圳则汇聚了中国最多的高新科技公司,蕴含着科技新变与人类未来生活的可能性。这些经验既是人类未来将共同面对的并正引起热议的话题,也是最具“大湾区性”的文学经验。大湾区贡献的城市文学经验,不是传统的城市文学经验,而是一种带着未来性的新城市经验。“大湾区代表的是大,是前沿科技,是经济繁荣,而文学是弱者的事业,是世道人心,是微小的人心的内里褶皱。”赵勤说,塑造“有变化”“与众不同”的人物总让写作者“纠结”不已,这事关小说的成败,构成了写作的难度之一。解决好这些叙述的难度,也许是湾区文学再出发的起点。

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张况在书面发言中表示,搭建并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三地文学发展、文化建设交流,发挥文学原创力,提高文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让湾区文学焕发时代之光,是共同构建湾区文学精神大厦的必由之路,湾区作家们应视之为自己的使命。粤港澳三地山水相连,同宗同源。这一代作家应积极把握发展机遇,发挥湾区文学独特优势,加强湾区三地作家协会的合力作用,努力建立常态化文学交流合作促进机制,以文学力量支持湾区融合发展。

肇庆市作家协会主席钟道宇在书面发言中表示,今年,广东文学馆、香港文学馆相继开馆,“文化澳门”愿景下中西文化交流基地的搭建,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活动的举办,以及第十一届深圳文学季的开展,都为大湾区文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大湾区文学破圈跨界传播,提升大湾区文学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是建设人文湾区的时代召唤。”钟道宇期待大湾区城市文学组织都能树牢湾区意识,加强城市间的文学交流合作,激活湾区文学力量,助力人文湾区建设。

在科技浪潮中重新定义文学的创作与表达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汪洋认为,创作本身当然是个体化的,需要忍受孤独和寂寞,但创作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是为了传播,为了共情和共享,所谓“独木难成林”,所以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学生态。就如此次活动的举办,正是希望为所有文学创作者、文学爱好者创造和重塑一个更开放包容、多元共生、温暖有爱的文学生态。此外,汪洋还表达了他对“再出发”的期待。“如果说大湾区是我们的原点,深圳是我们的原点,文学是我们的原点,我们这次所有人聚合在这里,但‘再出发’的方向并不只有唯一的赛道。”汪洋强调,从音乐人鲍勃·迪伦、剧作家约恩·福瑟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文学、戏剧、音乐、影视、游戏、新媒体都是我们燃烧自己和释放能量的方式。他期待每个人都能突破自我、社群和地域的圈层,但最终是以有文学价值、传播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历史价值的作品为大湾区的城市著书立传。“期待大湾区的每一座城市因为我们的作品而变得更丰富更美好更生动,期待世界因为我们的作品而记住大湾区星光灿烂的城市之名。”汪洋如是寄语。

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深圳市作家协会监事于爱成认为,以世俗性、商业性、都市性、现代性为核心的广东性、岭南性,仍是我们今天讨论粤港澳文化复兴、讨论大湾区文化认同的基底和话语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就可以说,所谓“湾区文学”,包括当前部分学者倡导的“新南方写作”,以及岭南文派的升级再造,就不是一个“本质”意义上的区域文学流派,但不妨将“湾区文学”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将其作为审美现代性在文学上的必然反映。它具有“一体多元”“和而不同”的特质。于爱成介绍,“一体多元”——即在岭南文化“一体”之下,审美现代性呈现精英性和世俗性兼容的特点,体现一种价值多元和形式多样;“和而不同”——即用市民文学、城市文学之“和”去包容各种颇具差异性的相关文学形态(风格流派)之“不同”。唯此,才能呈现“湾区文学”的真正形态,呈现“湾区文学”的内在气质禀赋,也才能真正走向现代性、多元性、开放性的文学未来。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安裴智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体现于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体现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与区域位置。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现代性、国际性、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大湾区文化具有开放、多元的特点,我们要发扬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今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共同体,一定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文化特点。湾区几个城市要多元共存,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美与共,多元、共融,互相借鉴合作,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与人民的文学力作。尤其要与香港、澳门文学界多联系,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深刻变革的史诗力作。”安裴智说。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钟二毛从影视的角度切入,分享了他对融合的看法。据他观察发现,近年来,影视逐渐在去中心化。他认为,去中心化,也是高度互联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说,影视业过去那种所有资源都集中在几个头部机构、头部导演、流量明星的时代在逐渐过去。现在是小而美的业态。未来,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种小而美故事上。“这恰好给了广东、大湾区机会。在影视业里,广东、大湾区是洼地。随着影视业的去中心化,我相信广东、大湾区的影视工业、人才会慢慢崛起、聚拢。作品,尤其是反应大湾区的作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那么,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机会,是一个让自己的创作获得更多读者、更多‘被看见’的机会。同时也需要作家的敏锐和转变,就是要求作家的创作更要接地气,更要真实并且准确地捕捉时代、社会的细微变化,不然创作出来的作品永远是泛泛而谈、老生常谈、隔靴搔痒。”钟二毛强调,融合势在必行。但融合是机会,也是挑战。

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艺文儿童文学院院长周艺文表示,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重塑”与“再出发”成为了我们文学探索的关键词,而“科技”则是引领我们迈向未来世界的强大引擎。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上,如何结合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特点写好科幻小说,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周艺文认为,“重塑”,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共同体而言,意味着我们要在科技的浪潮中重新定义文学的创作与表达。而“再出发”,则是对“重塑”理念的实践与深化。这包括加强科幻小说的创新与探索,通过引入新的科技元素、构建新的未来世界,不断拓展科幻小说的边界与可能性;同时也要注重科幻小说的现实关怀与人文思考。在结合大湾区的科技创新特点写好科幻小说的过程中,周艺文提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深入挖掘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资源。二是关注大湾区的科技产业动态。三是展现大湾区的科技人文精神。他强调,“重塑”与“再出发”是我们构建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科幻文学共同体的必由之路,而“科技”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与源泉。对于大湾区文学的“重塑”和“再出发”,深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作家协会主席郭建勋则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在注重写什么的同时,更要注重怎么写;二是在注重大湾区的作家与作家、作协与作协之间的关联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大湾区的作家和作协与大湾区的读者、受众之间的关联性;三是大湾区是个世界性的概念,那么大湾区文学也应该是个世界性的概念,所以大湾区文学要对标世界文学。

在深圳书房主理人、深圳市龙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费新乾看来,关于湾区文学的“重塑”和“再出发”,最重要的是对青年作家的挖掘与培育,如果没有青年作家的整体崛起,就谈不上“重塑”和“再出发”。他介绍了这些年来深圳本地的一些文学期刊、文学平台与文学赛事为湾区文学的“重塑”和“再出发”所做的有益尝试,称赞其有效助力了一批文学新人的成长。他重点推介了今年在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开设的深圳书房,并坦言作为深圳书房主理人,他的愿景是将深圳书房打造成深圳作家的一块“根据地”与“自留地”,对深圳文学做整体的推荐与展示。通过持续发声,让深圳书房成为湾区文学重塑与再出发的“样板间”与“加油站”。

0 阅读:1
陪读时间

陪读时间

品味文字之美,静享生活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