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牛人,一人灭一国,只能说只有强大国家才有这样的牛人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1-15 16:46:45

大唐贞观十七年,在位于大唐融州黄水县接到了大唐吏部HR的一纸调令,大概的意思是黄水县知县治理地方有功,政绩显著,因此着知县立即到长安报道另有重任。我的乖乖,这个消息传出之后,整个县城都轰动了,要知道融州黄水县(今天广西仫佬族自治县)可是荒凉之地,能被安排到这里当官的基本上在政治上已经没有任何前途了,但现如今,这位县令到底做了什么惊天伟业居然能惊动大唐天子。

而黄水县百姓唯一了解的就是他们的知县叫——王玄策。如今看来,这位王大人肯定不简单,至于哪里不简单那就不得而知了。

二主唐王李世民之所以想起王玄策这个七品小官,大概率是因为其精通“番语”,要知道,此时由于受到玄奘影响,包括李世民在内都信奉佛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贞观十七年三月,王玄策作为副使,跟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

当初,受玄奘在西域的巨大影响,西域天竺婆罗门国戒日王对于玄奘口中的大唐可谓是神往已久、为此派出外交使团出访大唐。对于天竺使团的的拜会,李世民颇为高兴。在正常的外交访问过后,李世民才让李义表、王玄策等人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

而那位倍受吐蕃百姓爱戴的大唐文成公主,此时也正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庇护下,做着幸福的赞蒙(吐蕃的王后)。身为大唐肩负和平使命的臣子们,即便不是出于政治任务,冲着传统的中原礼节,他们也理应前去觐见松赞干布夫妇。这次护送天竺使团的出色表现,使得王玄策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再次以大唐帝国特使的身份,带领由副使蒋师仁等30人组成的使团出使天竺戒日国,但让王玄策万万想不到是,此时的戒日国却是一片混乱。

就在王玄策刚刚迈出国境线那一刻,消息传来戒日国国王戒日王驾崩。由于国王无子,女儿也远嫁国外,有道是“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而偌大的戒日国居然没有太子接班,在这种情形下,各个势力集团开始利用手中的军队开始发动叛乱,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各个地方纷纷独立,杀的是人头滚滚,暗无天日。就此,一个强大的戒日帝国重回分崩离析的状态。经过几番厮杀之后,戒日王的宰相、“中天竺”城邦的创建者阿罗那顺对外宣布自己拥有帝国的合法继承权。

就在这个时候,王玄策一行即将抵达天竺。应该说,此时只要阿罗那顺这位国王能保护王玄策一行进行正常的国事外交,谁当戒日王,大唐帝国并不想干涉。可也许是为了政局的稳定,或者是为了防止反对派与大唐相互勾结,阿罗那顺派出军队,将大唐特使王玄策一行挡在了国门之外。

阻止入城也就罢了,国家内乱王玄策也未必非要进城,阿罗那顺千不该万不该命令军队围攻王玄策一行。毫无疑问,在力量悬殊的较量中,王玄策等人双拳难敌四手,兵败被俘。那批从大唐沿途向西收受的各国贡品,也悉数被阿罗那顺劫走。这无疑是对大唐国威的严重挑衅。

兵败被俘后不久,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等人趁着阿罗那顺的士兵看管不严逃了出来。面对这一严重的外交危机,摆在王玄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带着蒋师仁和剩下人员不多的使团成员,狼狈不堪地逃回唐朝;李世民肯定不会处罚二人,二是,拼死一搏,利用大唐帝国在西域的影响力,卷入戒日国的权力纷争。

但当时仅凭中为数不多的随从攻击戒日国无异于以卵击石,可空手回国,王玄策也知道他的前程也就结束了。在这种情形下,王玄策决议置之死地而后生,灭掉戒日国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王玄策决定借助自己代表大唐出使的身份,向沿途西域各国借兵。王玄策等人逃出来后,即直奔吐蕃西境,并以国书的方式向吐蕃及其邻国征调兵马。正是由于大唐的强大,王玄策借兵十分成功,仅凭王玄策的一张嘴,无论是吐蕃的松赞干布,还是吐蕃周边的泥婆罗等国都非常支持。短短几天内,王玄策麾下就集齐了松赞干布派出的1200名牦牛兵以及泥婆罗国王免费赠送的7000骑兵,有了与天竺戒日帝国阿罗那顺较量的实力。要知道,此时泥婆罗国王的女儿的赤尊公主也嫁入吐蕃,算是大唐半个亲戚。

借兵容易,那又如何打仗,要知道王玄策没有任何实际军事经验,他可是文官,在这种情况下,王玄策跟副使蒋师仁做了一个分工。由他率领部分兵马,直奔中天竺的首府茶镈和罗城而去。蒋师仁则负责管理余下军队,在后方压阵,准备随时接应在前方进攻的王玄策。

对于王玄策突然带着大军回来报复,戒日王阿罗那顺一无所知,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直到王玄策大军兵临城下,阿罗那顺才仓促应战,令手下精锐大象兵出战。结果就是使阿罗那顺部队溃不成军,只能逃回城中,边打边撤。据《旧唐书》所载,王玄策一战令阿罗那顺大军,“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眼见抵抗不过,赶紧召集手下亲信,趁着两军混战的空当,溜了。

阿罗那顺跑到另一个城邦国东天竺,并从东天竺鸠摩罗那里借兵复国。而王玄策也并不满意当前战果。于是他又命蒋师仁率剩余的精兵紧追阿罗那顺,誓要将阿罗那顺其擒拿归案,就这样两支不共戴天的军队,在半道上相遇了。对于这场遭遇战正史记载不多,但结果就是阿罗那顺做了俘虏的下场。

随后,在王玄策的运筹帷幄下,这支两国联军又相继俘虏了阿罗那顺手下一万两千余人以及牛羊数万匹,并朝着阿罗那顺的帮凶——东天竺鸠摩罗一方攻去。面对这样的大唐神人,鸠摩罗直接献表投降。由于东天竺首领的积极举动,其他城邦的首领也纷纷上表大唐,要求归顺,希望成为大唐帝国海外藩属国。

就这样,王玄策凭借自己过人的外交能力和军事才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征服古代印度的“外国人”。他的这项纪录,直到1000多年后的19世纪,才被一群日耳曼人打破。对于王玄策在出使期间偶然作出的丰功伟绩,唐太宗李世民颇为满意,连升三级,封授王玄策为朝散大夫(从五品下)。干这事儿,胜亦无功败则有罪。但也仅此而已,就好比刘仁轨击败日本,在《旧唐书》也不过是三十六个字,实际上就是说,这些事在大唐看来都不值得一提。

王玄策这人实在太神秘了,生卒都不详,正史记载也不多,就好比凭空出现一样,又突然消失,出来就是为了一人灭一国。完成这一任务又消失了,实在是过于传奇,更有意思的事,王玄策被定性为外交家而非军事家。

在将星如云的初唐,王玄策这灭国之功实在是不算什么。所以暂授朝散大夫,可自那次封官之后,王玄策未再有官位变化以及其他见诸史册。只知道他在唐太宗去世后,又曾于唐高宗年间出使天竺仅此而已。这或许也是大唐盛世的一个传奇吧。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5
真益谈谈历史

真益谈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