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歌独树一帜,与唐代诗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唐诗重抒情,情感奔放、辞藻华丽,经常可以直击人心;而宋代才子则经常在诗歌中阐述深刻的哲理,从而启发人们对世界与人生的思索。
在语言运用上,宋诗摒弃浮华,风格平淡质朴。宋人以文为诗的手法,也极大地拓宽了宋诗的题材,日常琐事、自然万象,皆可入诗,内敛深沉,尽显宋人理性与睿智。
不过南宋一位才子的诗作却颇具唐人意蕴,他以新颖的构思、独特的题材,创作了不少令人赞赏的佳作。下面欣赏王炎的两首七绝,别出心裁,传达出作者对山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山间偶成二绝 其一
南宋 · 王炎
人家鸡犬近相闻,村落纡回古木深。
山客一来尘想尽,水声终日奏鸣琴。
南宋诗人王炎32岁进士及第,入仕后沉浮不定,晚年因为得罪权贵而被罢官,后来便隐居于林泉之间。诗人在这两首诗中引领人们走进一个宛如桃源的世界,令人体验到自然之美与超脱情怀的完美交融。

起首两句展现出山村生活的独特景象,鸡犬之声相闻,充满乡村气息。“纡回”二字,生动地表现出村落布局的曲折,道路蜿蜒。
“古木深”则描绘了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不仅为村落增添了古朴、幽静的氛围,也暗示了此地的与世隔绝,宛如世外桃源。
作者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刻画了和谐而静谧山村场景,委婉地抒写了心中的惬意,并为下文打下了铺垫。

后两句融入了作者的亲身感受,“山客”即诗人,当他悠然地漫步于山间小路,烦恼与杂念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尽” 字,直白地表达出诗人获得的心灵解脱。
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终日弹奏着美妙的琴弦,声音萦绕在山间,增添了一种空灵与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山村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对宁静、质朴生活的向往,也让读者感受到一份熏陶,心灵似乎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其二
隔枝啼鸟唤幽梦,排闼青山无世情。
绿树阴阴遮日影,虚窗卧看白云行。
首句描写景物,鸟儿在枝头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是在轻轻唤醒诗人的幽梦,暗示出诗人正沉浸于如梦似幻、悠然自得的状态。
次句化用王安石的名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巍峨的青山推开房门,扑面而来,没有尘世的繁杂情感,始终保持着纯净与质朴。
诗人借青山的 “无世情”,与尘世的喧嚣形成对比,表达出对宁静悠然生活的追求,也含蓄地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后两句传达出诗人轻松的心情,茂密的绿树层叠错落,投下浓郁的树荫,遮挡住炽热的阳光,令人感觉清凉宜人。诗人悠闲地躺在敞开的窗边,静静地看着天空中白云缓缓飘动。
“卧看”这一动作,展露出诗人闲适自得的神态。此时此刻,才子惬意地躺着,周围被自然美景环绕,他沉浸其中,尽情享受着一份宁静与凉爽,尘世的烦恼与纷扰全然消散,内心溢满了悠然与自在之情。

山村生活,蕴含着无尽的哲理与纯粹的快乐。晨曦微露,农夫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土地翻涌,作物抽穗,从中可以领悟成长的奥秘。
溪边垂钓,虽然只是简单的欢愉,却能收获纯真的快乐。炊烟袅袅,家人围坐,扑鼻的饭菜香味就能让人明白,平凡点滴皆是幸福生活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