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只要血糖没超过这个值,不要过度吃药,别自己吓自己

张家养护讲坛 2024-11-13 06:00:4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赵先生是个做销售的,平时工作忙碌,经常在外跑业务,作息也不太规律。大概半年前,他突然感到疲倦无力,常常口渴,夜里还得起床几次喝水。妻子李女士担心他的身体,强烈建议他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

赵先生心里其实明白,自己平时饮食不太讲究,特别是应酬多,经常大鱼大肉,再加上运动少,体重也渐渐增加。他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些健康隐患,但总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直到那天,医生皱着眉头告诉他:你的血糖有点高,空腹血糖已经到了6.9。

听到这个消息,赵先生有些慌了,心里想着:是不是得糖尿病了?”医生见状,赶紧安慰他:“别急,虽然血糖高了点,但还没到糖尿病的标准。

赵先生的疑虑并没有因此消除。回到家后,他开始在网上查各种关于高血糖和糖尿病的资料。越查越觉得自己可能已经陷入了某种严重的健康危机。

看到一些患者控糖不力导致并发症的故事,赵先生心里更加不安,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立刻开始吃药降糖。

几天后,他再次回到医院,特意请教了内分泌科的张医生。张医生耐心地解释道:“其实你的血糖虽然高了,但还不至于要立刻用药。很多人一听到血糖高就紧张,甚至有些人会主动要求使用降糖药物,但这并不是最好的做法。”

“那我该怎么办?”赵先生急切地问。

张医生微笑着,给他详细讲解了一番:“其实,空腹血糖在6.1到7.0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异常’。

这时候确实要引起重视,但并不一定要马上用药。很多时候,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它进一步恶化。”

张医生接着说:“我们来看一下,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一般在3.9到6.1之间。如果超过6.1但还不到7.0,说明你有一定的胰岛素抵抗,但这个阶段并不代表你已经得了糖尿病。

实际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0,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所以你的情况还在临界点,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

赵先生听了,稍微松了口气,但还是有些担心:“可是,我是不是应该少吃主食或者直接不吃糖类了?”

张医生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过度严格的饮食控制对身体反而不好。我们不建议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人体需要能量,尤其是大脑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很大。关键是要选择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全谷物、粗粮,减少精制糖和甜品的摄入。此外,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适当摄入优质蛋白质和脂肪。”

赵先生点了点头,似懂非懂。张医生继续说道:“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运动。适量的运动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你可以每周安排3到5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者骑自行车,每次至少30分钟。”

听到这些,赵先生终于释怀了不少。他意识到,光靠吃药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自己依赖药物,忽视了健康的本源。

张医生最后叮嘱道:“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但不要过度担心。很多人一看到血糖高一点就吓得不行,其实只要懂得科学应对,并不需要过度依赖药物。”

回到家后,赵先生和妻子商量了一番,决定从饮食和生活方式着手。李女士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些低糖、营养丰富的菜肴,而赵先生也决定每天早上出门跑步。

几个月后,他的体重减轻了不少,精神状态也好了许多,最重要的是,他的血糖逐渐恢复到了接近正常的水平,不再像之前那样波动。

通过这次经历,赵先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血糖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吓自己。只要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生活方式的改善往往比吃药更有效。医生的建议不仅让他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也帮助他找到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此,赵先生不再为血糖的问题过度焦虑,而是更积极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真正行动起来,才能掌控健康的未来。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0 阅读:85

张家养护讲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