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唯一没有执行不抵抗政策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

念桃说历史 2025-04-01 14:44:55

1931年9月18日,早已对中国垂涎三尺的日本,终于按耐不住,悍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然而,当时作为中国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对此却不以为意,认为这不过是日本人在挑衅而已,不宜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仍然将全部精力用于内战,不仅如此,他还下达了中国军队不许抵抗的命令。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撤退到关内,而沈阳市公安局局长黄显声,却对蒋介石的政策深感不齿,他毅然将他所管辖的警察队伍组织起来,殊死抵抗日军的入侵,成为“九一八”唯一没有执行不抵抗政策的东北将领。

坚决不执行不抵抗政策 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

1896年,黄显声出生于辽宁凤城县,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他积极投身于爱国学生运动,后来由于在五四运动中组织并参与游行示威和火烧赵家楼行动,遭校方开除,此后,他毅然弃笔投戎,决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1921年,他考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投身东北军,由于他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被破格任命为奉天兵工厂担任少校卫队营长。

黄显声处理事务和作战中表现出的智勇双全和过人的胆识,赢得了张学良的赏识和信任,张学良将他调到自己身边任随从参谋。

张作霖遇刺身亡后,张学良采纳黄显声的建议,他乔装打扮混在部队中,从北平安全返回东北,并顺利接管了政权。

与此同时,黄显声被擢升为卫队旅旅长,负责保护张学良的安全及沈阳的警卫工作。

1930年,随着日本人不断的挑衅,东三省与日本人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黄显声临危受命,被张学良任命为辽宁全省警务处任处长,同时兼任沈阳公安局局长,张学良期望他在中日冲突爆发之时,能够尽可能的掌控住一线局势。

自此,黄显声成为了东北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东北保安总队的总指挥。

一上任,他便迅速展开部署,一边着手抓紧时间整顿、扩充警察队伍和保安队伍,一边搜集日军情报,密切监视他们在东北的军事动向。

另外,他还对对部下下达了一道密令:日军一旦越境入侵,必须立即进行驱逐,倘若遭遇武装挑衅,必须全力还击。

从1931年9月初开始,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夕,黄显声就已经做好了随时抗击日军的准备,他一刻也不离在办公室,严阵以待,准备随时应对日寇的入侵。

9月18日半夜时分,驻扎在沈阳的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事端,向驻扎在北大营的东北军第七旅发动了进攻。

尽管张学良这支部队装备精良,但由于在遭到攻击时毫无防备,因此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与此同时,黄显声面对日军的突然入侵,却反应极其迅速,他立即向警察局各分局及保安部队,下达了全力抵抗的命令,并特意强调,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放弃抵抗。

就在黄显声指挥部下拼命抵抗日寇入侵之际,蒋介石却下达了一道令所有国人唾弃的命令:日军只不过是挑衅闹事而已,为避免激化矛盾,中国军队一律不与抵抗。

彼时东北已经宣布易帜,张学良无奈的服从了蒋介石的命令,命令部队不要抵抗。

但黄显声却全然不顾蒋介石的命令,依然指挥着警察队伍,顽强的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成为九.一八事变后,唯一一位没有执行不抵抗命令的东北军高级将领。

尽管警察部队在黄显声的指挥下,奋勇作战,但由于日军的攻势极其猛烈,而我方又无后援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黄显声被迫向各分局下达了退出了沈阳的命令。

创建义勇军 血肉长城第一人

沈阳被日军侵占后,东北军政中心迁移到了锦州,张学良指派黄显声负责主持新成立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和辽宁省政府行署的各项工作。

在锦州任职期间,黄显声一面主持军政两署的工作,一面积极号召、组织民间力量奋起抗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组建起了一支支抗日义勇军队伍,义勇军总司令一职则由他本人来担任。

面对日寇入侵,中国正规军不积极组织抵抗,反而选择撤退,而黄显声却凭借一己之力创建辽宁抗日义勇军,顽强抗击日寇,因此后人赞誉他为“血肉长城第一人”。

当时,日军为了早日攻入关内,达到侵占中国全境的目的,急于打通辽西这条入关的必经之路,于是,1931年11月,日军调集重兵,向辽西地区发起了猛烈攻势。

面对强敌,黄显声毫不畏惧,迅速做出部署,令第一路义勇军司令项青山率部前往青岗子一带设伏,阻击进犯辽西之敌。

此战沉重打击了日军,使其放弃了进攻计划,被迫选择了撤退。

义勇军此次取得辉煌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军侵华的嚣张气焰,还极大地振奋了义勇军将士们及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

然而,由于敌我各方面悬殊太大,最终锦州还是在强敌的猛烈进攻下失守了。

此时,蒋介石向中国军队下达命令,继续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尽管张学良心有不甘,但依然遵照蒋介石的命令,指示布防在锦州城及大凌河沿线的东北军,立即向山海关方向撤退,其中也包含黄显声所统领的一部分骑兵警察部队。

就这样,日军于1932年1月3日,轻而易举的占领锦州这座战略重镇。

不久后,黄显声所统领的入关部队进行了重新整编,被改为东北军骑兵第二师,张学良任命黄显声为该师师长。

尽管黄显声撤离了锦州,但他仍然远程指挥着义勇军继续抗击日寇,在这个过程中,他曾制定了一项计划,趁日军主力部队集中在锦州之际,令潜伏在沈阳的警察部队,寻找机会收复沈阳城

但张学良在接到他的请战电报后,立即回电表示不能违抗蒋介石的命令.....

对国民党失望至极 为抗日救国毅然加入共产党

随着日军侵略的步伐日益加快,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而蒋介石却依旧无动于衷,黄显声内心的愤怒和悲凉几欲破胸而出。

就在他苦闷至极,陷入报国无门的煎熬之时,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时任辽宁省政府秘书的刘澜波,在刘澜波的指引下,与中共北方局建立了联系。

通过与我党深入接触后,黄显声阴暗心情一下子晴朗了起来,同时清醒的认识到,唯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救中国。

随后,应黄显声的请求,中共北方局即刻选派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进驻到黄显声的骑兵二师去指导工作。

为了培养部队中的抗日骨干力量,黄显声专门成立了士兵委员会,积极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并深入阐述我党的抗日理念,此举,有效增强了骑二师官兵的抗战信念。

此外,黄显声还在地方上创办夜校,积极发展党组织。

与此同时,蒋介石、何应钦等国民党反动派也察觉到了骑二师与共产党关系密切,遂将黄显声归入“桀骜不驯之徒”的行列。

1935年,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西北剿总”副总司令,黄显声为新成立的骑兵军副军长,令他们去剿共。

黄显声却明确通令自己的部队绝不能向红军开火,他还劝张学良不要中了蒋介石“一石二鸟”的诡计,并主张他应与联共抗日。

尽管张学良当时迫于蒋介石的压力,没有听从黄显声的规劝,违心的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但他在内心深处,其实已经认同了黄显声的主张,在执行蒋介石剿共命令的过程中,他与共产党暗中建立了友好联系。

而黄显声则在1936年8月正式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派人来游说黄显声,规劝他离开张学良,去效忠老蒋。

黄显声断然拒绝了来人的提议,并郑重声明,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抗击侵略者,随后,他便全身心的投入到联共抗日准备工作上。

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黄显声心急如焚,他一面积极想办法营救张学良,一面坚持不懈的组织抗战。

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黄显声毅然率部奔赴漳河前线,去与日军作战。

虽然连连重创日军,但黄显声却并未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嘉奖,反而遭到亲蒋势力的排挤,被迫离开了部队。

黄显声将军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党组织为了黄显声的安全考虑,决定安排他前往延安,但就在他于1938年2月2日,准备动身去延安时,却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的秘密逮捕,随后被关押到贵州息烽集中营。

1946年7月,黄显声又被转移至重庆,囚禁于歌乐山下的中美合作所。

在狱中,国民党特务机关给黄显声罗织了多项罪名,并在审讯中逼迫他认罪。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黄显声宁死不屈,回到牢房后,他与狱中的共产党员们紧紧团结在一起,与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

反动派为了改变被关押的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人手发了一本蒋介石编写的《中国之命运》,强令大家学习。

黄显声接过书后,猛地摔到地下,冷笑一声,轻蔑地道:“一个丧权辱国的人,还能写出好东西来?”

黄显声的老部下曾经好几次策划营救他出狱,但他坚定的表示,自己爱国无罪,绝不能就这样逃走,否则就正好给反动派提供了颠倒黑白的机会,而且还会连累其他狱友遭受迫害,要走我也要堂堂正正的从监狱大门走出去。

最终,国民党反动派也没有放过黄显声将军,1949年11月,就在重庆即将即将解放之际,蒋介石下达了一道将囚禁在重庆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进步人士全部处决的密令,其中包括被关押了长达12年之久的黄显声。

结语:

黄显声将军虽然没有战死在与日寇拼杀的疆场上,但他仍是国人公认的抗日英雄。

令人痛心的是,在国家危难之间,他冒着违抗军令、被杀头的危险,奋不顾身率部去抗击入侵的日寇,不仅没有得到国家的嘉奖,反而遭受迫害,最终被杀害,这其实也便是国民党政府最终倒台的原因之一。

对于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民永远不会遗忘,重庆解放后,我党确定黄显声将军为烈士,并将他的灵柩迁往北京,安葬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1 阅读:163

评论列表

用户48xxx70

用户48xxx70

1
2025-04-03 02:11

还有王铁汉

念桃说历史

念桃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