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76炮兵不但是战争之神,是战场之神,还是战斗的第一功臣

大肥肥文史说 2024-08-01 17:32:55

作者:倪创辉

■我炮兵发威

「炮兵是战争之神」。在中越战争中我军官兵亲身体会到:炮兵不但是战争之神,是战场之神,还是战斗的第一功臣。如果没有炮兵,步 兵很难依靠自己的战斗力攻下敌人的阵地。就是能攻下阵地,也得付出 重大的代价。邓小平也说过:「现代战争主要是打钢铁、打后勤、打指 挥。」

火炮神威

在10年中越战争中,越军对中国军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国陆军占 压倒优势的炮兵火力。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撃,保卫边疆」 战斗中,我敌炮兵力量对比为5:1,数量上我占绝对优势,质量上也远胜越 军。

以西线为例,整个越军第2军区只有3个炮兵团,5-6个独立炮兵营, 而我13军一个军就有9个炮兵团。从装备上比较,13军的军炮团有85加农炮 18门、122榴弹炮12门、152榴弹炮12门,而越军第2军区直属168炮团只 有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各12门。

越军战俘反映,与美军作战时从未遇见过这么猛烈的炮火打撃。美 军由于拥有空中优势,作战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持。

而中国军队炮兵 的配备密度和火力强度远远超过越战中的美军,通常在师一级进攻背景下,对尖刀连突破的火力强度为半小时内在1平方公里左右的设防工事区域及敌炮兵、指挥区域进行273次火力准备,发射炮弹七、八万发,其中近半为130-152毫米口径炮弹。

越军炮兵在1979年战争全程中一直被中国炮火有效压制,直到1984年老山战役时得到苏联122毫米「冰雹」火箭增程弹后,才得以对中国炮兵进行超射距袭击。

从1979年的自卫还撃作战、老山战役及以后各大军区的轮战,中国 军队的炮兵都有一个由远程炮兵师及集团军、师、团、营、连编制的各 型炮兵部署。

其中,军区直属炮兵师主要编配130毫米加农弹炮和大型火箭炮;

集团军炮兵师(旅)主要编配152毫米加农榴弹炮和中型火箭炮;

师炮兵团主要编配122毫米榴弹炮、85加农炮及中、近型火箭炮;

团炮兵营主要编配100毫米迫撃炮和107火箭炮及14.5高射机枪;

营属炮兵连主要 编配82毫米迫撃炮和无坐力炮,后增加了12.7高射机枪;

步兵连主要编配 60毫米迫撃炮;

边防连编配有160迫撃炮。

这些各型火炮形成了从50米至 30多公里的火力打撃范围。

不同的火炮有不同的功能:

加农炮主要作为直瞄火炮,用于消灭坦 克及工事、暗堡、火力点;

榴弹炮主要用于阵地作战,摧毁坑道工事及 压制表面阵地敌人;

火箭炮主要用于大面积杀伤表面阵地敌人;

迫撃炮主要用于消灭表面阵地、半地下工事火力点及反斜面敌人。

同一种炮 弹,不同的引信可以产生不同和杀敌效果。瞬发引信可以杀灭地面上敌 人的有生力量,短延期引信可以有效打撃碉堡、工事里的敌人,而长延 期引信则可以有效打撃藏在坑道里的敌人。这些都是根据战场的实际情 况灵活使用的。

另外,步兵营炮兵连还配备有82毫米无坐力炮,步兵班 配备有40毫米火箭筒,用于抵近消灭坦克、暗堡、机枪火力点。根据任 务需要,还可得到上级火焰喷射器的加强,主要用于消灭坑道、暗堡、 山洞敌人。

我炮兵部分队在战场上的使用主要同时执行四个任务:

第一,对一线作战分队进行火力支持,这个任务主要是由团、营、连属中小口径火炮执行;

■炮兵正向越军阵地矗撃

第二,切断敌军第二线部队和第一线部队的联系等,主要由师、团 属炮兵实施;

第三,切断敌军第三线部队援军和第二线部队联系,以及重要军事目标等,主要由集团军和师属炮兵实施;

第四,摧毁越军地下工事、掩体,压制越军炮兵、破壊其炮兵阵地 及远距离军事目标等,主要由军区直属炮兵师及集团军配属炮兵实施。

炮兵指挥分为集中指挥、分散指挥、逐级指挥、越级指挥、交替指 挥等。炮兵观察所分为基本观察所、预备观察所、前进观察所、侧方观 察所、交会观察所、临时观察所、敌后观察组等。这些指挥和观察所的 开设和派出,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传统的炮兵组织指挥是以观、通、炮、驾为一体实施的,而现代自 行火炮炮兵的射撃指挥系统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很高,该系统包括由 营(连)指挥车、前观值察车、侦察校射雷达、气象雷达、炮位诸元显示器 和无线通讯网等组成。

1979年的自卫还撃作战和收复老山作战中,我炮兵的组织指挥还是 以传统的方法组织实施。老山战场后期至以后各大军区轮战,炮兵的组 织指挥在观测上引进了相控阵雷达(炮位侦测雷达),大大提高了炮火 的打撃时效。

阵地作战

1979年2月17日,在谅山战役中,东集团55军群在友谊关内,参加炮 火准备的270多门火炮对敌支撑点、炮兵阵地的指挥所等34个要点和目标 进行15分钟火力急袭,发射炮弹6000余发,同时团营属炮兵400余门火炮 对敌前沿1.5公里内的阵地、障碍物和支撑点发射5400多发炮弹,为部队 进攻扫清了障碍。

3月1日9时30分,进攻谅山省府,东集团师属以上23个炮兵营306门 火炮以强大的炮火对谅山市急袭30分钟,发射了万余发炮弹,炮火炸点 密度达每平方米3发炮弹。谅山北区地动山摇,房倒屋塌,顷刻间变成一片火海。越军对我军炮火是谈炮色变,胆颤心惊。

1984年老山战役,14军继续发挥炮火优势。从4月1日起实施的「142 工程」,炮火准备了20多天,已摧毁敌有生力量以及工事、武器装备。 炮兵可算打出了威风,真正步兵的冲锋,主要是消灭坚固阵地残敌。

越 军的工事修得十分坚固,他们打美国人是有经验的。比如标准的半永久 防御工事,几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层钢板, 上面横一层,纵一层,再横一层三排碗口粗的原木,上面铺波纹钢板, 再上面是3米厚的红土覆盖层,顶上再加两排横竖排列的碗口粗原木,覆盖波纹钢板,最后压三层沙袋,盖伪装绳网,应该说是很坚固的。

像这様的工事,一般火炮是无能为力的,只有152毫米的加榴炮直接命中才能摧毁。为隐蔽接敌,实施有效的炮火支持,第40师炮兵团把85加农炮拆散,运上阵地再组装,用吊车吊进阵地,离敌人观察所只有400 ~500米。 进攻战斗发起后,加农炮直接瞄准越军的观察所、暗堡、火力点,一个 个将其直接摧毁。老山打下来时,最后抓获的俘虏,大多耳朵失聪,可见炮火的猛烈。

在防守阶段,对敌可能进攻的地段和进攻出发阵地,先计算好射撃 诸元,榴弹炮装上炮弹,指令下达马上发射。从炮兵前观发现目标到炮弹出瞠一般只用2-3分钟,有时不到1分钟;步兵请求炮火支持只用5分钟左右。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141团、149团、174团、226团、876团、 198特工团、821特工团,分5路向松毛岭的我防守阵地发起加强师规模的 进攻。

14军对「7 · 12」敌人反扑已有警觉,判断敌人可能12日凌晨5时发 起进攻。

零点,我炮兵准备好2.5个基数的炮弹;3点,上级又补充到3个 基数。为摸清越军进入一、二线阵地情况,炮兵第一次用3个连对清水河以北300米至阵地500米以内的范围进行扰乱射撃,炮兵前观未发现异 常。

隔了10分钟,又用6个连的炮火进行第二次轰撃,前沿阵地观察说没 动静。我炮兵又打了照明弹,结果还是什么也没看见,感觉没情况,是虚 惊一场。

3点多,指挥部下令所有部队都休息。实际上,越军已进到我 阵地前500米内,我炮兵组织的两轮射撃,准确地打在敌人隐蔽的战斗队形中,两个营长当场被撃毙,兵员伤亡惨重。而失去指挥的部队没有暴 露,轻重伤员无一呻吟,无线电保持静默。顷刻,照明弹升起,严密伪 装的越军蛰伏如前,重伤员至死不动,纪律与素质令人膛目。

凌晨5时,越军摸到我阵地前沿,所有阵地都短兵相接,与我阵地守 军胶着争夺。炮火无法支持一线阵地,只有封锁前沿阵地,打越军后续 部队。这时,越军进到阵地前沿的只是连、排兵力,可后面还有营、团规模的兵力。

这时,我火箭炮一口气打了13个齐射,85加农炮、122榴弹炮、100迫撃炮、152加榴炮,就在阵地前200米内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来回打,用炮弹形成一道火墙将越军隔开,越军的后续部队被封锁得死死 的。

那一天1个炮团就打掉1万多发炮弹,炮管都打红了。到中午12点, 2.5个基数的炮弹全部打光。

越军步兵的单兵素质和步兵指挥令人钦佩,这是所有参加过对越反 撃战的官兵的共同看法。远距离炮战中国军队占有绝对的优势,肉搏战 中国士兵单兵也占据优势,平均每人体重比越军重5-10公斤,且训练有 素。

但是越军近距离的步兵战术更为出色,他们的中级指挥官都是越战 或者柬战老兵,经验丰富,指挥灵活。老山一战越军信守集中优势兵力 的原则,经常在一个阵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优势。

中越双方在松毛岭前方全线展开的激战,在「李海欣(142)高地」 方向,越军174团1个加强营,198特工团一部,企图利用夜暗首先攻占 142号高地,尔后向146、145号高地方向发展进攻。

越军的偷袭被发现后 被迫改为强攻。我炮兵的炮弹打光了,有12个小时的火力缺口。时机太 好了,越军看到中国军队炮火出现间隙,认为成功在望,一方面二线部 队全部打到一线,一方面出动摩托化部队1个团,紧急赶来支持。第一个 回合中国前沿阵地除了李海欣高地外其它全部失守。

这时,防守142高地只有李海欣带领的15名战士。越军发动第二次冲 锋时,李海欣高地的表面阵地失守,第二线阵地全激战。我炮弹接上 后,炮兵立即炮撃李海欣(142)高地!

炮兵用了一种特殊的瞄准方法, 就是以李海欣高地的最高点为圆心,扩散着往外打,就像水里扔石头形 成的水波,最初的弹着点在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围扩大。这样,落弹 比较分散,而且一个点上连中两发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只要不是直接 命中,坑道就不会被炸毁。而越军因为刚刚占领阵地,没有工事防护, 结果伤亡惨重。

另外我炮兵用更凶猛的炮火打在了清水河以北的开阔地上。因为地 形限制,越军的一线部队不能埋伏太多人,二线要通过这片开阔地才能支援上来。炮弹炸出一道滚动的火墙,越军只要敢于接近这道火墙,立刻就尸骨横飞。这様,越军增援上不来,在兵力上没能形成多少数量的 优势。

由于二线越军被我炮火拦撃无法增援,大多途中被歼。攻占表面阵 地的越军也基本被我炮火灭,阵地上少数越军也无战斗力,成了强弩 之末。「李海欣高地」虽然表面阵地失守,但我少数战士还是守住了坑 道,为配合我后属部队反撃提供便利。

越军没想到中国炮兵的炮弹补充这様快,一个摩托化团的增援部 队,车队刚过水口村,就遭到毁灭性的炮火打撃,许多越军未及下车就 被打得死伤惨重,一些越军纷纷跳入一口水塘逃避,结果一颗大口径炮 弹正中那口水塘,当即水塘变成了浑红色的泥潭。

曾经有我军官兵惊异于一线越军为何发动了营、连级的集团冲锋这么 愚蠢的战术,事实是越军已经没有退路。背后就是中国军队炮火构成的 火障,前面是居高临下的中国步兵阵地,反正不降即死,所以干脆发动 了这种自杀性的大规模冲锋。

作战结束的时候,松毛岭上越军在中国阵地前躺着越军上千具尸体 (「7 · 12」防御作战歼敌3700多人)。遗尸有两个部分,泾渭分明。一 部分是从山脚到阵地前沿,最前面的离我指挥所只有不到30米,上千名 士兵全都是头冲着北方,像晒干鱼一様,很多士兵衣衫褴楼,连鞋都没 有,可是身上挂满了武器、手榴弹、子弹、刺刀……

还有一部分就是山下清水河方向,那里简直就是屠宰场,植被全都不见了,越军的尸体和装备都是碎块,无法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这就是那道火墙的功效了。

中国军队在大量消灭越军有生力量后,于下午发动反撃,越军历尽 千辛万苦拿下的142、169、150、33、33副高等高地,转眼被中国军队夺 回,越军败局已定,被迫下令残兵总撤退。从此越军再也没有拿回过老 山战线的主动权,直到中越双方最后走向和平。

1 阅读:147

大肥肥文史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