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最初的名字让人毫无食欲,被上海一教授改名字后,销量直接大增

隹山 2024-04-24 19:54:07
可乐最初的名字让人毫无食欲,被上海一教授改名字后,销量直接大增

在20世纪初,一种名为“蝌蚪啃蜡”的棕褐色液体饮料悄然出现在上海的街头。这个名字听起来不仅拗口,而且让人联想到了不太愉快的食物体验,自然,它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然而,一位上海教授的巧妙改名,将这款饮料转变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可口可乐。

可乐的起源与命名

可乐的故事始于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的一名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创造了一种名字称为“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的酒精饮料。由于当时美国政府的禁酒令,彭伯顿不得不发明了一个无酒精版本,这就是后来的可口可乐。其名字来源于两种主要成分:古柯叶(Coca)和可乐果(Kola),而“Coca-Cola”便由此诞生。

可乐的中国之路

1927年,可口可乐公司决定进军中国市场,但他们面临了一个挑战:如何为这款饮料选择一个合适的中文名字。最初的译名“蝌蚪啃蜡”显然是个失败的选择,它既难以发音,也缺乏吸引力。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可口可乐公司在报纸上悬赏350英镑,寻求一个更好的中文名字。

蒋彝教授的独到见解

在众多参赛者中,一位身在英国的上海教授蒋彝凭借其独特的见解脱颖而出。他提出的“可口可乐”不仅保持了原名的音译,还赋予了品牌新的寓意。这个名字易于传诵,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都能迅速传播。

品牌名的重要性

“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成功,证明了一个好的品牌名对于产品市场的重要性。它不仅要易于记忆,还要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正面联想。一个好的名字能够为产品增色,甚至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结语

从“蝌蚪啃蜡”到“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变化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转换,更是文化与市场策略的胜利。它展示了一个品牌如何通过聪明的本土化策略,成功地融入一个全新的市场,并最终成为全球知名的符号。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无论是产品还是个人,一个好名字往往是成功的开始。

0 阅读:104
隹山

隹山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什么,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色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