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5 岁的小徐乘坐飞机到外地出差,在坐位上连续坐了 4 个小时,下飞机后刚走了几步就突然倒地,被紧急送进了抢救室。“小徐下肢的血栓堵住了肺动脉,形成了凶险的‘肺梗’,如果没能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接诊医生说道。
下肢的血栓为何会堵塞肺动脉?和久坐不动有关系吗?“肺梗”与脑梗、心梗有何不同?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世界血栓日系列科普活动”——“呼吸慢病患者能否躲过致命‘肺梗’?”中,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高倩为我们揭晓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肺栓塞为何会快速致命?“血液是从下肢比较细小的血管向心脏流动的,在经过静脉瓣膜或者凹凸不平的血管壁时,血流速度因为受到阻碍而降低,会在原位形成凝固的小血块——血栓。”
“一部分血栓停留在原地,还有一部分血栓则随着血液从小腿里细小的血管流动到比较粗的股静脉,然后再到下腔静脉,进而回到了我们的心脏,紧接着再随着心脏泵出的血液转移到肺动脉里。”
“血栓可以畅通无阻地在较粗的血管里移动,但是到了肺动脉之后就没有这么顺利了。我们可以把肺动脉想象成一棵大树,肺动脉的主干相当于粗壮的树干,各级分支相当于树干上长出来的小树枝,越是往周围分散、直径就越小。血栓到达直径只有几毫米的小分支里之后就会被拦截住,在血管中沉积,形成肺栓塞。”高医生讲道。
“肺栓塞出现在远端的小血管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低氧,但如果把肺动脉的主干给堵住了,可能会引起血流突然减少或者中断,导致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甚至会引发休克、猝死。”
上述过程如果发生在真实的人体中需要多长时间呢?高医生告诉我们,“一般来说,4个小时就可以长出一个新鲜的静脉血栓,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即使久坐不动几个小时也还是安全的,除非绝对卧床超过48~72个小时才有可能形成血栓。绝对卧床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你在两三天之内连续下地行走不超过10米以上,即使下地了也是坐轮椅,腿部肌肉几乎没有收缩发力。”
“肺梗”与脑梗、心梗有何不同?“我们经常把肺栓塞叫做‘肺梗’,它和脑梗、心梗都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不过,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
“第一是血栓的来源不同。导致脑梗、心梗的血栓往往是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之后在动脉原位形成的斑块。而肺栓塞的血栓大部分来源于下肢静脉,直径为1.5~2.5厘米的肺动脉主干一般不会长出原位血栓。”金医生讲道。
“第二是肺栓塞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出现。以前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儿童不是血栓的高危人群,后来一些儿科医生通过评估发现很多患儿出现血栓的风险并不低,甚至有的孩子已经有血栓了。”
“第三是肺栓塞的知晓率低、更易漏诊。十几年前的数据显示,我国肺栓塞的发病率大概是欧美国家的十分之一,当时大家都觉得肺栓塞是一个罕见病。但是随着大家对肺栓塞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发现中国肺栓塞的发病率基本上等同于欧美人群的发病率。所以并不是肺栓塞发生的人群少,而是大家对它的认知不太够。”
呼吸慢病患者更易发生肺栓塞“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个不同之处,肺栓塞还有一个特点尤为重要,即它与呼吸慢病的关系更密切。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瘀滞和血管内皮受损,而这三个要素恰好是大部分呼吸慢病患者难以完全避开的‘雷区’。”
“很多呼吸慢病患者长期使用的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液高凝。还有一些患者发展出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由于远端的血液回流不畅,这类患者很容易出现下肢肿胀,就需要通过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然而利尿之后血液将会进一步浓缩。”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下肢血液流动速度很缓慢,基本上就瘀滞在血管里了,此外,肺部肿瘤压迫血管、活动能力下降等也会导致血液处于相对瘀滞的状态,这样就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最后,呼吸慢病患者创伤或者做手术引起血管内皮受损,血流通过破损的血管壁时势必会引起一个原地回旋,这样就很可能导致血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