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途:曹爽伐蜀之殇

萌鹰杂弹历史 2025-03-12 02:13:15

公元 244 年,曹魏朝堂之上,曹爽志得意满,正谋划着一场他自认为足以名垂青史的军事行动 —— 伐蜀。身为曹魏宗室、大将军的曹爽,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一直渴望建立不世之功,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压过那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一头。

“诸位,蜀汉偏安一隅,如今不过是我大魏砧板上的鱼肉。此番我亲率大军出征,定要一举踏平蜀汉,为我大魏开疆拓土!” 曹爽站在朝堂之上,目光扫视着下方的群臣,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自信。

众臣面面相觑,多数人虽心中存疑,却因畏惧曹爽的权势,不敢贸然出声反对。唯有太尉司马懿,眉头微皱,缓缓出列:“大将军,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且我军劳师远征,后勤补给艰难,还望大将军三思而后行啊。”

曹爽心中不悦,冷哼一声:“司马公,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大魏兵强马壮,岂会惧那小小的蜀汉?此番出征,必能凯旋而归!” 司马懿见曹爽心意已决,无奈之下,只能暗自摇头,退回原位。

不久,曹爽便点起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蜀汉进发。大军一路西行,抵达骆谷关。此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耸立,中间一条狭窄的谷道,乃是入蜀的必经之路。曹爽望着眼前的关隘,嘴角微微上扬:“小小关隘,何足挂齿。传我将令,全军加速前进,一举破关!”

然而,曹爽万万没有想到,蜀汉早已有备而来。蜀汉的镇北大将军王平,率领着三万蜀军,早已在关隘处严阵以待。王平深知骆谷关的重要性,亲自指挥士兵加固城防,布置防御工事,只等魏军到来。

魏军先锋部队率先抵达关下,立即展开攻城。一时间,喊杀声震天,魏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关隘。但蜀军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有利的地形,顽强抵抗。箭矢如雨点般射向魏军,巨石滚滚而下,砸得魏军士兵人仰马翻。魏军连续攻城数日,却始终无法前进一步,伤亡惨重。

曹爽听闻前线战事不利,心中大怒,亲自来到前线督战。他看着关下堆积如山的魏军尸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给我继续攻,今日若不破此关,军法处置!” 魏军士兵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再次发起冲锋。

此时,蜀汉军营中,王平却显得十分镇定。他一面安抚着士兵的情绪,一面密切关注着魏军的动向。副将张嶷见魏军攻势猛烈,心中有些担忧:“将军,魏军来势汹汹,我军虽占据地利,但兵力悬殊,这可如何是好?”

王平微微一笑:“张将军不必担忧,我早已料到魏军会强攻。这骆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我们坚守不出,耗其锐气,魏军必败。况且,我已派人向成都求援,不出几日,援军便会赶到。”

正如王平所料,魏军在连续多日的强攻之下,士气逐渐低落。士兵们疲惫不堪,伤亡不断增加,而关隘却依旧固若金汤。与此同时,魏军的后勤补给也出现了问题。由于路途遥远,加上蜀道难行,粮草运输极为困难,军中开始出现缺粮的情况。

曹爽心中焦急万分,他意识到,如果再这样僵持下去,自己的十万大军必将陷入绝境。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绕过骆谷关,从侧翼迂回进攻蜀汉。然而,曹爽的这一计划却正中了蜀汉的圈套。

蜀汉早已在魏军可能迂回的路线上设下了埋伏。当魏军进入埋伏圈后,蜀军伏兵四起,杀声震天。魏军顿时大乱,士兵们四处逃窜,自相践踏。曹爽见势不妙,急忙率领残军突围。在一番苦战之后,曹爽终于带着少数亲随逃出了包围圈,但此时他的十万大军已折损大半,伤亡惨重。

曹爽望着身边寥寥无几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懊悔和绝望。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场伐蜀之战,竟然会落得如此惨败的下场。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了当初出征时的意气风发,只剩下满心的疲惫和悔恨。

而在蜀汉方面,王平得知魏军大败后,并没有乘胜追击。他深知魏军虽败,但实力犹存,不宜穷追猛打。于是,他下令蜀军撤回关隘,加强防守,防止魏军再次来犯。

曹爽率领着残军,灰溜溜地返回了洛阳。这场伐蜀之战的惨败,让他在朝中的威望一落千丈。而司马懿则在暗中冷眼旁观,等待着时机,准备对曹爽发起致命一击。不久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曹爽被诛杀,曹魏政权也逐渐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顾这场战争时,无不感叹曹爽的自大与愚蠢。他为了一己私欲,不顾众人反对,贸然发动战争,最终导致了无数将士的伤亡,也为曹魏政权的覆灭埋下了伏笔。这场战争,成为了曹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也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0 阅读:25
萌鹰杂弹历史

萌鹰杂弹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