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
这是我奶奶,今年已经92岁,依然头脑清晰,干脆利落。除了听力衰退,腿疼活动不便,生活基本还能自理,日常生活由六个孩子轮流照顾。
在那个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 ,她和爷爷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五子一女。
子女又不停开枝散叶,又有了20多个孙子孙女。组成了我们这个人丁兴旺,令人羡慕的大家庭。这一度让她和爷爷在人前扬眉吐气,昂首挺胸。
但家大,人多,事杂,比方说叔叔间闹的小矛盾,甚至大打出手,都让她彻夜难眠 ,忧心如焚。
再比如,在她和爷爷70多岁的时候,我的大叔突发心梗,英年早逝。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在她年近90岁的时候,我的四叔在异乡溘然长逝,又经历了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多大的残忍。
爷爷也已经去世,享年93岁。村里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老人去世了。在农村,这叫喜丧。
左邻右舍,几乎全村的人都来帮忙。人来人往,锣鼓唢呐,纸钱翻飞,热闹喧嚣,没有人太过悲伤。
我以为她会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但在爷爷的葬礼结束之后,她和旁人一样平静地吃着入口即化的红烧肉。
她这一辈子,经历战争,贫穷,逃荒,饥饿,柴米油盐,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悲欢离合,生老病死,还有什么看不开,不能接受?
从此,独留奶奶一人生活在历经沧桑的简陋老屋里。
爷爷刚去世的时候,爸爸叔叔怕她一个人孤单害怕,说晚上要不要陪她?
奶奶说,不怕,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又活到这把年纪,每活一天都是赚到,有啥可怕的?
她要强了一辈子,不想和儿子们一起生活,儿子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有一大摊子事要处理,她不想给儿子添麻烦,更不想看儿媳脸色。
其实,儿媳们也都很孝顺 ,没人给她脸色看。即使年轻时婆媳间有过摩擦矛盾误会,也已经在时间之手的抚摸下,烟消云散。
但老年的她,衰弱无力,行动不便,没了价值和权威,她变得如此敏感自卑,怕拖累子女,怕给子女添麻烦,怕人闻见她身上不能经常洗澡,散发的老人味儿,惹人嫌弃厌烦。
儿女们轮流给她做饭送饭,即使饭菜不合她的口味,她也不敢提出来。好吃的,多吃点,不好吃的,就少一点。她似乎已经失去了挑三拣四的权利,变得小心翼翼,看人脸色。
每次送饭的时候,她都希望能和子女们多聊会天,但她说的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事,已经说过上百遍。
子女们早就听得失去了耐心,要么敷衍两句,要么抢白她:少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她的人生任务好像只剩下一个:活着,不给儿女添麻烦,直到寿终正寝。
很多个白天,她收拾完屋子,就坐在门口的墙根处晒太阳,发呆。
胡同里没有人,空空荡荡,没有了过去的鸡鸣犬吠,人来人往,只有风吹着纸片在空中旋转。世界飞速发展, 她一无所知,困在原地,无人问津。
偶尔路过一个村里人,和她说句话,又恢复了平静。她不玩手机,不认字,不看电视,那么漫长的白天,她怎么打发?她在想什么,是在咀嚼往事吗?我无从知晓。
其实在农村,依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养儿的价值在晚年得到了体现。在村里人眼里,她是幸福的,儿女孝顺,孙辈争气,一到过年过节,屋里院里都是人,纷纷塞给她零花钱,热闹非凡。比起村里有些被虐待被嫌弃的老人,她已经幸运太多。但我们走后,倍感孤寂冷清,她怎么消化这巨大的落差?
可孤独呢?如何破解?
儿孙满堂,对于缓解她晚年的孤独,基本无用。
白天还好,可以看看天空云朵花草,和人聊聊天。无数个夜晚,她一个人咀嚼着孤独,回忆着往事,辗转难眠,度过漫漫长夜,甚至睁眼到天亮。
有时候 ,我忽然觉得活得长寿未必是一种福气,一件好事。虽然中国一直是一个鼓励长寿的国家。
活到最后,长到自己都失去了耐心,很孤独,很疲倦。就像那些路边四季常青的树木,绿到最后,绿得很疲倦。
繁华落尽,只剩寂寞。
孤独是生命的底色,孤独是人生的宿命,无论和谁过,最后都是和自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