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倒台,梁氏复兴,宦官冒头,然而和帝一朝最后的胜利者却是一个谁都没想到的美丽女子。
扫平窦氏后,刘肇开始亲理政事,每日临朝听政,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有“劳谦有终”之称(自窦宪诛后,帝躬亲万机)
对内多次下诏赈济灾民(每有灾异,辄延问公卿,极言得失)、减免赋税、安置流民、和帝一朝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户籍人口也迅速飙升至5325万。

对外,刘肇全力拓张。
先看北方:
永元五年,北匈奴於除鞬单于叛乱。
北匈奴不是已经远逃中亚,於除鞬单于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这是窦宪当年留下的一个小尾巴,详见这篇:立下奇功,彻底解决北匈奴问题的人是谁?
刘肇派护匈奴中郎将任尚将其讨灭。同年,南匈奴单于安国也发生叛乱,被侯喜斩杀。
任尚追杀於除鞬单于后,新降的北匈奴部众与南匈奴频起争斗,南匈奴单于师子处置不当,公元94年,北匈奴十五部二十几万人齐叛,胁迫前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之子奥鞬日逐王逢侯为新单于,匈奴内战一触即发(亭独尸逐侯鞮单于师子,永元六年立。降胡五六百人夜袭师子,安集掾王恬将卫护士与战,破之。于是新降胡遂相惊动,十五部二十余万人皆反畔,胁立前单于屯屠何子薁鞬日逐王逢侯为单于,遂杀略吏人,燔烧邮亭庐帐,将车重向朔方,欲度漠北)
刘肇十分果断,立刻下令行车骑将军邓鸿、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及郡国积射、缘边兵,任尚将乌桓、鲜卑,合四万人讨之。
从动员鲜卑与汉军一起平叛,可见刘肇深谙以夷制夷的精髓。
逢侯率北匈奴部众正在围攻中郎将杜崇,邓鸿率大军赶至美稷,逢侯不敢挡汉军兵峰,准备北撤,邓鸿下令全军出击,南单于遣子将万骑,及杜崇所领四千骑追击逢侯于大城塞,斩首三千余级,降者万余人。
越骑校尉冯柱长途奔袭,追上逢侯,北匈奴毫无战意,被斩首四千余级。屡战屡败的逢侯乘冰度隘,转向满夷谷。
结果遇上了更凶狠的鲜卑人。
任尚率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乌桓大人勿柯八千骑在满夷谷将北匈奴拦截,逢侯背水一战,联军大破之,斩一万七千余级。
逢侯拼死突围,逃出边塞,重新占据北匈奴的旧地。
说下这支北匈奴的结局。
主力损失殆尽的逢侯将部众分为二部,自领右部屯涿邪山下(今蒙古国额德伦金山脉),左部屯朔方西北(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一带),相去数百里。
永元八年冬,左部匈奴经由朔方郡塞南逃,归降汉朝。汉朝将其“分处北边诸郡”。
只剩一部的逢侯还不死心,趁东汉撤销西域都护放弃西域之际,重新进入西域,胁迫诸国。
元初四年,东汉终于平定了持续数年的羌乱,腾出手后,朝廷马上将目标对转逢侯,邓遵将其击破。元初五年,逢侯率百余人到朔方郡投降东汉。
至此,北匈奴的残余势力彻底被东汉荡平,曾经困扰两汉上百年的匈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刘肇表彰鲜卑大都护苏拔廆的功勋,下诏封苏拔廆为率众王。然而,为东汉立下大功的鲜卑开始取代匈奴,逐渐成为汉人的隐患。
还记得当初尚书宋意反对窦宪用兵的理由吗?
今鲜卑奉顺,斩获万数,中国坐享大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斯为盛。所以然者,夷虏相攻,无损汉兵者也若引兵费赋,以顺南虏,则坐失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
以夷制夷的核心就是保持两股势力的均衡,如果北匈奴被灭,谁又能担保其他草原势力不会取而代之呢?
来看西方形势:
永元六年,班超大破焉耆国、尉犁国、危须国,斩杀焉耆与尉黎国王,将其首级传送至京师洛阳,从此西域降服,大汉的威势延及帕米尔高原以西。条支、安息以及远在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皆译使纳贡(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在与西方诸国的沟通中,班超得知要万里之外还有一个超级大国:大秦(罗马帝国)
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使团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抵达条支(安条克城),至地中海东岸而返,途中,马其顿人梅斯·提提阿努斯与甘英相遇,这是一次伟大的时刻,两大帝国终于有了面对面的接触,罗马对东方的神秘帝国也很感兴趣,永元十二年,马其顿使者蒙奇抵达东汉首都洛阳(西方称Sera,音译“赛拉”) ,刘肇赐予马其顿国王金印紫绶。
这是汉朝与罗马的第一次官方交流,也是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

永元十三年,安息帝国君主帕科罗斯二世向大汉进贡狮子和“条支大鸟”(鸵鸟),时人称之为“安息雀”,刘肇让班昭作《大雀赋》记颂此事。
东北:
永元七年,刘肇下诏封鲜卑大都护苏拔廆为率众王,鲜卑向大汉臣服。
青海:
永元十四年春,安定郡兵攻灭烧何羌,西海(青海湖)与大小榆谷之地不再有羌寇,刘肇在其地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及大小榆谷之地正式纳入版图。

至此,东汉国力达到全盛时期的顶峰,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
该介绍下刘肇的后宫了。
永元八年春,刘肇册立贵人阴氏为皇后。
阴氏的曾祖父是阴丽华的哥哥阴识,母亲邓氏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孙女。
永元四年,朝廷举行选秀,13岁的阴氏,以美貌入选后宫,数年后被册立为后!
继阴丽华,阴家再出一后,在东汉皇后排行榜上与窦家并列第一。
有意思的事,和阴丽华一样,阴氏也遇到一位强有力的对手:邓绥。
邓绥的背景与阴家相比不遑相让,出身显贵,累世公侯!邓禹东汉开国第一功臣,其父是东汉著名羌族问题专家护羌校尉邓训,有意思的事,邓绥的母亲是阴丽华皇后的堂侄女。
注意这个特点:六大家族盘更错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邓绥从小只喜读书,母亲阴氏对女儿的爱好表示不满,不好好学女红针指,成天抱着书本,难道想做女博士吗?(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耶?)
邓绥性格很好,她从不当面顶撞,而是“曲线救国”。母亲大人训话后,从此白天学习女工,晚上仍然读书不倦(后重违母意,昼则缝纫,夜私买脂烛读经传)
高情商!家庭和谐的同时,仍不放弃自己的人生志向。
邓绥日夜苦读,六岁通《史记》,十二岁通《诗经》、《论语》,见解往往在哥哥们之上,宗族外内皆号'诸生'(诸生大致相当于明清两朝的高级秀才)
高学历的邓绥还是位大美人,身长七尺二寸的邓绥,气质不凡,光彩逼人,姿颜姝丽,绝异于众!这从邓绥入宫后,宫内的反应可以得到明证:左右皆惊。
集才貌智慧于一身的邓绥为啥在立后上输给阴氏呢?
两人根本就没同时入宫,阴氏参加选秀时,邓绥的父亲邓训病故。三年服孝期满后,邓绥方才再次参加选秀。
结果刚入宫一年,邓绥就被封为贵人,入住嘉德宫,与长秋宫的阴氏并称后宫双珠。
窦皇后是怎么上位的,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详见这篇、然而邓绥告诉众人,除了阴谋诡计,还可以走另一条路:以德服人。

邓绥入宫后,遵循礼法,侍奉阴后,小心谨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夜战兢)
举几个事例
一:每当邓绥与阴皇后相处时,邓绥从不正坐,而是离开座位站在一旁,身材修长的邓绥走路时,尽量弓着身躯唯恐显得她高阴后一头(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
二:刘肇如果向后妃们询问什么事情,邓绥也绝不当众抢阴后的风头,一定要等阴氏先发言,才毕恭毕敬地说(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阴后言)
三:皇宫举办宴会,后宫佳丽自然不愿放过这个在皇帝面前展示美色的机会,众妃争着打扮修饰,金钗簪珥光采夺目,裳衣罗绮鲜明照人。唯独邓绥素衣布服,没有修饰,朴实无华。如果衣着与阴氏撞衫,就立即脱下并换上其他服装(而后独着素,装服无饰。其衣有与阴后同色者,即时解易)
四:有一次,邓绥生病,连日卧床不起。刘肇十分怜惜,恩许她可以召入家人进宫探视,并且不限时日。邓绥竭力推辞:宫廷禁卫森严,如外人久久滞留宫内,会使群臣批评陛下徇私情,讥讽臣妾不知足,于公于私都不宜(宫禁至重,而使外 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刘肇十分赞叹,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五:邓绥对待宫女、内侍等十分体贴。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
总结下邓绥的斗争技巧:
对阴氏谦恭小心,表示自己身份卑微(让对方抓不到把柄)
对宫人和做杂役的奴仆施以恩惠和帮助,收拢人心(团结一切力量)
禁止自家亲戚出入后宫,让警惕外戚专权的和帝大为赞赏,被窦氏压迫数年的刘肇对外戚专权十分反感,谨小慎微,方能真正取悦和帝(能读懂皇帝的心思)。
邓绥的这套策略完全可以挪用到办公室政治,在公司如果遇到经常看你不爽,给你使绊子的人,也可以学习下邓绥的策略,不要与其发生争论,不让别人抓把柄;对其他同事要百般笼络,让大家都说你好;对老板则要深刻领会精神,如此一来,还需要担心那些鸟人吗?
邓绥的打法效果相当明显,以至于刘肇发出感叹:修德之劳, 乃如是乎!
皇帝的心思都放在邓绥上,日渐疏远阴后(帝深嘉爱焉)。阴氏自然恨之入骨,却找不出邓绥得纰漏。邓绥也很警惕,越发谨言慎行,每当皇帝召见,往往称疾不应(后阴后渐疏,每当御见,辄辞以疾)
永元十三年,刘肇忽然得了重病,阴氏私下说到: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
邓绥听到后对左右流涕,表示要饮药自杀,宫人赵玉坚决阻止,并谎称刚才有使者来,说皇上的病己经好了。邓绥信以为真,遂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读这段话,不知大家对邓绥有没有全新的认识?
既然是密言,邓绥又是怎么得知的?只能证明一点:阴氏的左右都被邓绥收买了,你有什么招、什么底牌,对方看的清清楚楚,还怎么和邓绥斗?!
邓绥之前以退为进,不接受皇帝的召见,隐忍不发,就是为了找一个扳倒阴氏的机会。果然,阴氏没有城府,很快就露出破绽,这出自杀的闹剧无非是演给刘肇看的。
不得不说邓绥的表演是顶级的,刘肇恢复后,得知宫中的闹剧后,立马产生废后的想法。
阴氏慌不择路,急召外祖母邓硃入宫商议对策,邓硃献巫蛊之计,谁料消息再次走漏!
邓绥迅速告发阴氏欲行不轨,刘肇派出中常侍张慎和尚书陈褒调查此事,证据确凿!
刘肇立即没收阴氏的玺绶,将其扔到冷宫,阴纲得知女儿被废后很识时务地选择自杀,阴纲的三个儿子,阴辅以死捍卫了自己最后的尊严,阴轶阴敞被流放日南郡(今越南河内)比景县, 曾经出过双后的阴家从此彻底离开东汉的顶级权力圈。
永元十四年十月,刘肇下了册后诏书: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
邓绥再三推辞谦让后登上皇后之位。
经过四年的隐忍,21岁的邓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但她没有得意,依然保持了优良的作风:
阴氏在位时,宫中以奢华为风尚,四方各国进贡方物,大多是一些珍贵华丽之物;自从邓绥成为皇后,万国贡献的奢靡之物一律禁绝,岁时季节只需进贡纸墨。此举为蔡伦改进造纸术提供了物质条件。
刘肇每次想封爵邓绥家族,邓绥往往谦让苦苦哀求不让进行,所以邓绥的哥哥邓骘在和帝一朝也不过位及虎贲中郎将。
邓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宫廷内外的一片赞扬声,班昭以她为鉴,写下了传世名作《女诫》。
邓绥真的对权力一点都不动心吗?真正的考验来了:
105年,和帝在章德前殿驾崩,年仅二十四岁的邓绥一跃升为太后,临朝执政,她又会给出怎样的答卷?
※麒麟※
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邓绥)是唯一一位能让武则天佩服、拜服且景仰(邓绥的颜值、人品、才华和能力)的皇后。史书对邓皇后的评价更是相当的高(影响力都超过了光烈皇后(阴丽华)),可见邓绥是有多么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