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观点/文】
25秒售罄!2月27日,三星首款搭载可折叠玻璃显示屏手机Galaxy Z Flip正式在三星网上商城、京东、天猫、苏宁三星手机官方旗舰店等渠道开启首销,其中最快平台仅用25秒便被抢购一空,全网仅用9分钟便宣告全部售罄。
而热闹的另一侧,则是三星在中国市场的“节节败退”。援引统计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实则从2019年第一季度以后,Counterpoint针对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统计,就已经不再将“三星“单独列项,因为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仅剩1%或不足1%,已经被归至“其他”类别中。
一冷一热之间,折射出三星目前在中国市场的“窘境”。
品牌好感度“滑铁卢”
2016年8月2日,三星年度旗舰Galaxy Note 7提前发布,定于8月19日正式销售。本以为靠着这部手机,能与当年苹果的iphone 7一较高下。不曾想,却成了三星在中国的“滑铁卢”。
截止当年9月2日,三星在全球范围内接到有关Galaxy Note 7电池过热的报告总计35起。随后,三星宣布在韩、美等10个市场实施召回,总计逾250万台。——但是,此次的召回并不包含中国大陆地区。
一时间,三星“双标售后”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致使其在国人心中的好感度直线下降。“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的萨德事件,让中国大众对“韩国”产品都贴上了“有色”标签。
在中国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之下,消费者的“消费自信”愈发增强,于是“品牌力”在消费选择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从品牌好感度层面来看,三星失掉“一城”。
“群狼环伺”的国内手机市场
如果说舆论危机是三星“跌落神坛”导火索,那么近几年崛起的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则是三星在中国市场走入拐点的关键性因素。
2011年,以小米手机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问世。如同“鲶鱼”一般,迅速“搅乱”了原本平静的手机市场。一时间,“硬件PK”“高性价比”成为了市场的关键词。而定价“虚高”的三星,始终在跟苹果的PK中处于下风。即使是“中低端手机”市场,也几乎被高性价比的国内手机品牌“过分殆尽”。说实话,竞争对手留给三星的“市场缝隙”并不多。
哪怕三星凭借“硬件创新”(比如,折叠屏)能挽回一部分“话题量”,但说到底,1万多的售价,面对的也只是小众市场罢了。
始于“颜值”,终于“系统”
我们常说,如果说品牌是一颗“大树”,那么“根”一定是产品力。不可否认,很多消费者都是被三星的“颜值”吸引的,特别是当初作为曲面屏手机的代表品牌,三星一度站在“颜值C位”。
只是,当下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单纯硬件的PK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大家更在乎的是使用体验,而决定使用体验高低的最核心因素就是手机系统的优化度和对国人使用习惯的“匹配度”。
作为曾经三星手机的忠实用户,实话说三星手机系统非常难用,尤其是“易卡易死机”这个硬伤。不要说和苹果的iOS竞争,甚至跟国产式手机系统相比都差了一截。
或许大家会问,三星这么大的公司难道不会优化吗?
通过这个数据可见端倪,Wave7 Research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苹果和三星在美国手机市场拥有近乎双头垄断的地位,这两家制造商占据了运营商商店销售手机的90%。而反观国内市场,三星的市场占有率尚不足1%。也许,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三星的一种“战略性选择”。也正是因为三星主要看中欧美市场,所以在系统设计上更符合当地人的使用习惯,“难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Clark有话说:
曾经,三星手机一度站在了国内手机销量的“TOP位”。只是,时代变了,消费者也变了。三星品牌在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共振”这一环缺失的太多。究其根本,不过是缺乏对中国消费者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我常跟很多品牌方的朋友说,“这一代消费者太在乎内心感受了”。在他们眼中,“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喜欢”。而“真诚”在品牌的情感互动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品牌们,请真诚些,并常怀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