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感觉编制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了。不论是面向社会的公务员招录公开考试,还是定向考试,最热竞争比也是逐年创了新高。
在今年的高考,唐尚珺超过重本线一百多分,想考入师范大学仍然还会被退档,可以想象编制的竞争有多激烈。
但是在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有一类人群的竞争却不是很激烈,甚至是每年的招录人数都达不到招录计划,这个类别就是,优秀村(社区)干部。
很多省份都有此类专门的定向招录考试,比如重庆、云南、陕西、山东等等,学历普遍放到大专,年龄也放大到了40岁。
在2023年,云南省面对优秀村(社区)干部有126个岗位,占比约3%,招录岗位全部是乡镇、街道岗位。报名的比例通常为1:6,1:7左右,部分热门的可以达到20。重庆市的报名比例也适合相当低,最低的可以达到1:3,最高的不过1:20左右。但是相对于其他岗位来说,这个岗位的竞争力相当低了。
第一个案例:
其本人是转业的,并非本地人。最开始是在社区里面做公益性岗位,后面又转到街道做辅助性岗位,此后在换届选举中选举为一个城市社区的副书记,变为了社区的领导班子成员。
此后,过了两年原来的社区书记调任新成立社区任职,他变成了社区书记。在当了3年书记以后,在今年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中成功考上当地街道的公务员。
在社区任职时,自己也通过自学拿到了本科的学历,所以完全符合条件。
当然,其年龄也来到了31岁,虽然有点晚,但也算是赶上了。毕竟,年龄稍微年轻一点的,在对其他四十岁左右的对手时,优势也能发挥出来。
第二个案例:
第二个案例稍微有点早,当时还没有大面积的铺开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干部。
这个干部是本地人,在十多年以前就被选为了村主任。虽然所在的村比较偏僻,经济也不发达,但是其乐于干事。
在他的带领下,所在的村也建立起了集体经济,而且还创建成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虽然其年龄有38岁,但是当时组织特殊考虑,岗位并没有设置3:1的开考比例,而他本人也趁着定向招录这个优惠政策,成功考入所在乡镇的公务员。
此后,更是提拔为了副乡长。
在以前,村干部考录公务员的范围限制在主任、书记这样的正职岗位,但是近年来也在逐步放开,村委会、村支部、监委会这些岗位的正职、副职,只要是达到年限了就可以考录。
这两年,在40岁以下的,通过定向招录考试进入公务员的数不胜数。毕竟,相同竞争的也是村干部,学习能力、考试能力和应届大学生比较也差得比较多,再加上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少,因此只要认认真真复习的,能够上岸的概率要大很多。
而现在,很多地方也号召“人才回乡”,对于大学生返乡的给足了优惠政策,甚至是发布专门的“书记助理”“主任助理”招录通知,作为村社区干部的后备人才进行培养。
而几年以后,通过换届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上村委成员,再过几年也就可以参加考录了。
一方面既可以缓解就业的焦虑,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服务家乡建设,最重要的是公务员的定向招录考试还很轻松,这样子相对于辞职专门参加公务员考试是不是要好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