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 年 2 月 6 日,张茜与陈毅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结为夫妻。
两年后,他们的长子陈昊苏出生,尚在襁褓中的昊苏刚满半岁,无法随军行动。经过深思熟虑,陈毅夫妇忍痛将昊苏寄托在当地老乡家中。
1943 年 4 月,局势稍趋稳定,陈毅夫妇迫不及待地将分开许久的儿子陈昊苏接回身边。同年 9 月,第二个儿子陈丹淮出世。这一次,经历了与长子分离之苦的张茜,再也不肯把孩子送出去。她咬紧牙关,独自承担起照顾两个小孩的重任。
1947 年,三儿子陈小鲁出生。彼时,山东局势吃紧,张茜带着三个孩子随家属大队撤退到大连。在大连,华东后方留守处为家属开办了俄语学习班,张茜积极参加。没多久,她把三个孩子交给华东后方的人照顾,自己就回山东和陈毅一起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继续战斗。
在大连的日子里,尽管生活条件艰苦,张茜积极参加到专门为家属开办的俄语学习班,全身心地投入到俄语学习中。这也为她日后的文学翻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 年,上海解放。张茜带着三个儿子与陈毅团聚。一家人终于结束了长期的分离,不久后,张茜在华东医院生下了女儿。
后来,张茜又前往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继续深造,之后,张茜在文学翻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新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外交活动日益频繁。尤其是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中,“夫人外交” 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陈毅深知 “夫人外交” 对于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打开夫人外交的沉闷局面,他首先想到了动员自己的妻子张茜 。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外交活动,陈毅多次劝说张茜专门从事外交工作和夫人工作。然而,此时的张茜已经有了自己的新目标,她渴望在文学翻译领域继续深耕,计划一年内翻译两本书,几年内取得十几本的成果,她期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事业。
面对陈毅的多次动员,张茜始终没有答应,她表示临时客串参与一些活动可以,但专职从事外交工作则难以接受。
陈毅束手无策,只好找周总理夫妇帮忙。周总理妻子说:“你去劝劝吧,女同志之间好说话。”
于是,邓颖超和张茜面对面谈话,诚恳地劝她出面挑起夫人工作的重担。邓颖超强调,这不仅是一项外交工作,也是一项妇女工作。最后,邓颖超着重指出,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周恩来同志希望她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
在邓颖超的劝说下,张茜深知无法再推脱,她最终选择了服从安排。
回到家中,她将那些铺在桌上、放在枕头边的心爱的中俄大词典,以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上百个单词本都收集起来,堆放到了书架的角落里。
陈毅看到后十分诧异,问道:“你怎么把你最重要的东西藏起来了,为了不参与夫人的工作,连外语都不学了?”
张茜微笑着回答:“这些可以先放一放了,现在最需要的是英文的东西了。”
陈毅高兴地说:“还是邓大姐说话管用,一说事儿就成了。”
张茜不无感慨地叹息道:“我这是第三次转工作了,都是为了你,连自己的专业都没了。”
陈毅深知张茜的失落与无奈,第一次是 1940 年他们结婚时,张茜放弃了她最喜爱的服务团演剧队;第二次便是如今,她放弃了刚刚取得成功的文学翻译工作。陈毅满怀感激地说:“我知道你为了我牺牲了很多。但我不也换了好几次工作嘛,先在部队待了20年,然后又去管城市,现在又搞外交。为了革命和国家,咱俩一起加油干吧!”
结束出访任务归来,陈毅与代表团其他成员一同入驻宾馆。为庆祝此次出访顺利完成,大家决定举办一场联欢晚会。
彼时,陈毅的夫人张茜一直密切关注着丈夫的身体状况。她深知陈毅在出访期间舟车劳顿,十分辛苦,担心他过于劳累会影响健康。于是,她来到宾馆,找到陈毅,轻声劝他早些回去休息,养足精神。陈毅看着关心自己的妻子,满口答应,让她先回去,自己随后就回。
等晚会散场时,已经是凌晨 2 点。陈毅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本想着能尽快休息,却发现家门紧闭。他连忙敲门,可屋内毫无动静。
原来,张茜一直在等陈毅回来,可左等右等,迟迟不见人影,心中的担忧逐渐转为生气。一气之下,她决定给陈毅一个小小的教训,便将他关在了门外。陈毅在门外连连敲门,可张茜就是不开。
陈毅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殆尽,心中的怒火也越烧越旺。他让卫士找来秘书,见面就大声嚷道:“离婚!离婚!” 秘书被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弄得不知所措,站在原地,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见张茜始终不开门,陈毅的愤怒达到了顶点。他转身离开门口,大步走向书房,让卫士找来秘书。秘书匆匆赶来,看到陈毅满脸怒容,心中不禁一惊。还没等秘书开口询问,陈毅就大声嚷道:“离婚!离婚!”
秘书被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弄得措手不及,瞪大了眼睛,一时说不出话来。
陈毅与张茜闹矛盾提出离婚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周恩来总理的耳中。第二天饭后,周恩来特意邀请陈毅夫妇和罗瑞卿夫妇一同外出散步。
大家漫步在户外,起初,氛围还算轻松,大家随意地聊着天。突然,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从他们头顶悠悠飘过。
周恩来走到张茜身边,微微抬起手,指着天空中那只飘荡的风筝,语气平和且亲切地说道:“张茜,我给你说。你看放风筝,线在你手里,就像你管着陈老总。你得把线扯得不松不紧,太紧了,“啪”一下,线就断了,风筝就飞跑了!”
罗瑞卿夫妇原本还在悠闲地走着,听到周恩来这番话,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们对视一眼,不禁笑了起来。罗瑞卿接着说道:“总理说得太对了,两口子过日子,就和放风筝一个道理,不能管得太严,陈老总在外面工作,应酬多是难免的,还是得相互理解。”
张茜听了周恩来的话,又看看罗瑞卿夫妇,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因为一时生气,将陈毅关在门外的做法有些过激了。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心悦诚服的神情,感激地说道:“总理,我明白了,是我太不懂事了。”
生活中磕磕绊绊,但两人一直携手与共,可惜,1972 年 1 月 6 日,陈毅元帅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陈毅的离去,让张茜悲痛欲绝,但她深知,还有许多事情等待她去完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整理出版《陈毅诗词选集》。
3 月初,在承受着失去丈夫的巨大痛苦和繁重的诗稿整理工作压力下,张茜被确诊为肺癌。
叶剑英元帅亲自赶到病房,将病情告知张茜。张茜平静地说:“好啊!我可以随陈总去了!”
1972 年 3 月 18 日,张茜接受了大手术。手术前后,她始终表现得无比坚强。术后,医生叮嘱她要好好静养,积极配合治疗,这样至少还能延长几年的生命。但张茜毅然决然地选择继续投身于诗稿的整理工作中。
1974 年 3 月 20 日,张茜终因病情恶化,不幸离世,享年 52 岁。虽然《陈毅诗词选集》在当时因故未能出版,但后来,在子女和亲友的努力下,《陈毅诗词选集》得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