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的千古名将——白起:军功无数未尝一败的秦国“战神”

书桃寻史 2023-03-11 11:53:52

春秋战国,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由于混战不休,因此每个国家都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

战国四大名将,赵国和秦国各占了两个,其中,廉颇和李牧为赵国名将,王翦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

而白起的战绩无人能及,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屠敌百万,从无败绩的杀神,最后是被秦昭襄王赐死的结局。

图源影视

有人说,他是功高盖主,不得不死,有人说,是他自高自大,不服从秦昭襄王的命令......

那么,白起到底是为何而死呢?

长平之战,杀神白起

白起的身世是一团迷雾,由于史料记载不足,很多人都争论不休。

更多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依据战国策记载“秦将武安君公孙起”而认为他的祖先是公子白。

公子白是秦武公的儿子,其后人可能以白为氏,“公孙起”暗示了白起是王室子孙。

而《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的“郿人也”,又透露出白起的出生地在秦朝,恰好和公子白受封地一致。

因为商鞅变法,秦国已经成为了战国时期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次便是赵国。

公元前260年,秦国为了和赵国争夺上党郡,才爆发了长平之战。

原本,上党郡是属于韩国的,可是在秦国打败韩国后,为了求和,韩国国君承诺献出上党郡。

而上党郡守却不想投降秦国,便将上党郡转而献给了赵国。

上党郡足足有17座城池,且是战略要地,确实令人垂涎,赵孝成王冒着被秦国攻击的风险,接受了这个“馅饼”。

毕竟在公元前269年的阏与之战中,赵国曾经大败过秦军,让秦军损失了8万精兵。

当时指挥作战的是赵奢,另外,赵国还有蔺相如和廉颇等人才,所以并不惧怕秦国。

秦国被赵国的做法激怒,便打算派人进攻赵国,最初的指挥作战人选并不是白起,而是王龁。

当时,白起已经是秦国最顶级的将领,而秦昭襄王并不愿意白起再立战功,最后功高震主,同时也没有把长平之战当回事,认为“杀鸡焉用牛刀”,便派了王龁。

然而,虽然秦国夺了光狼城和二樟城,但由于廉颇的坚守,不断的修筑防御措施,秦国并没有再讨到什么便宜。

秦昭襄王为了尽快获胜,便一边使用“反间计”,一边偷偷把白起送到了战场。

所谓的反间计,便是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怕赵括,不怕廉颇”等话语。

没成想,赵国人看到廉颇坚守不出,原本就对廉颇有意见,听信了这些谣言后,竟然真的用赵括替换了廉颇。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多少还是懂些军事的,然而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

他本性高傲,从廉颇手中接过部队后,便放弃了坚守策略,反而主动出击。

一个新手村的将领,却要和名将白起对决,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赵括被白起切断了粮草线。

长平之战,可谓是最惨烈的战争之一,赵国的45万大军被团团包围,甚至最后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

无奈之下,赵括只好突围,却不幸被射杀。

其实,赵括也不是完全无能之辈,他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让大军坚持了一个多月,且长平之战让秦军损伤过半。

但是他的运气总是不太好的,既遭遇了白起,自己还在突围中死去了。

失去了主将的赵军只好投降,没成想,白起竟然下令将这40万赵军坑杀。

最终,白起仅仅放走了240名幼卒返回赵国,其目的是让赵国知道秦国的厉害。

很明显,赵国人心惶惶,这次是真的害怕秦国了,也对杀神白起产生了畏惧。

苏代出手,为赵国续命

在长平之战打败了赵国,白起自然是想要乘胜追击,在赵国军心混乱之际,直捣赵国都城邯郸,然而,有一个人却破坏了白起的计划。

这个人就是秦国的宰相范雎。

范雎是魏国人,家境贫寒,原本是魏国大夫须贾门下的门客。

然而,在一次出使齐国时,却被别人诬陷叛国,回到了魏国后,便遭到了魏国相国魏齐的鞭笞。

鞭笞过后,他浑身上下,无一处完好,肋骨被折断,牙齿全都被打脱落了,浑身是血的范雎又被众人轮流撒尿侮辱,最后被扔进了粪坑。

若是寻常人受此侮辱,可能真的悲愤之下自尽了。

可是范雎却说通了看守自己的护卫,成功逃了出去。

在朋友的帮助下,范雎在魏国见到了秦国使者王稽,后者非常欣赏范雎的才华,便将范雎带回了秦国,并引荐给了秦王。

然而范雎来到秦国的第一年,仍旧不受重视,秦王只是简单的安排了他的饮食住宿,并没有搭理他。

范雎等到了新国君登基,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便主动上书秦王,说出了秦王内心最为担忧之事:太后等势力在朝中拉帮结派,使得君主难以真正掌权。

上书的最后,范雎表示,希望秦王能够见自己一面,自己会当面向他陈述更为紧要之事。

秦王果然召见范雎,且遣退左右,两人单独交谈了许久。

这一次,范雎利用机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不仅对内为秦王提出建议如何对付太后,还对外为秦国谋划了“远交近攻”这个对付六国的策略。

因而,范雎在秦国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

在长平之战45万大军被围困时,赵王确实有心去救,可是赵国国内空虚,已经再没有能力派兵了。

其他诸侯国因为路途遥远,即便是想要发兵也来不及了。

战败后的赵王惊恐万分,幸而苏秦的弟弟苏代站了出来,愿意为赵王出使秦国。

苏代到了秦国后,直接找到了范雎,言道:

“白起已经帮助秦国夺下了城池70多座,一旦赵国灭亡,秦王便可称帝,那时候,白起就要位列三公,按照功劳来说,白起的地位必定在您之上......”

范雎沉默不语,认为他说的在理。

范雎不想让秦昭襄王对白起的宠幸超过自己,便面见秦昭襄王,提出了国库空虚、粮草不足,让军队回来休养生息的建议。

最终,秦昭襄王同意了赵王的割地求和。

白起听说了此事后,非常气愤,秦国好不容易将赵国的士气击落,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此机会了,并因此和范雎结了仇怨。

拒绝出战,白起自尽

秦昭襄王让白起退兵后,赵国并没有依照诺言给秦国那六座城池,反而迅速组织了武装力量进行防御,且其他国家的援兵也开始赶来支援赵国。

虽然此时秦国的粮草已经充足,可以再次发兵,但是这时候出兵显然不是好时机,然而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秦昭襄王却坚决下令进攻赵国。

原定的主帅白起,称病不去,是否是真病,无人可知。

在秦昭襄王眼中,白起这是在记恨当初自己让他退兵一事,在借机推脱、嘲讽自己,心中对白起已经生了不满之心。

在战场上,秦军围攻邯郸9个多月,依旧没有收获,而魏国的10万援军已经赶到,秦军损伤很大。

秦昭襄王非常愤怒,这时候,又听说白起竟然发表了“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样的言论,更是怒不可遏,再次命令白起出战。

白起仍旧以病情推脱,不愿出战。

这时候,秦昭襄王已经对白起失去了耐心,派去了和白起关系不好的范雎去请。

果然,白起仍旧拒绝,范雎回来的一番言论令秦昭襄王动了杀白起的心思。

最终,秦昭襄王下令:“免武安君与士伍,迁之阴密。”

这一下子就把白起贬为了伍长,并让他搬走。

然而白起仍旧以自己病重在身为由,没有出发。

三个月后,秦军情势愈发不好,秦昭襄王想起了白起,怒而命令其“不得留咸阳中”。

这一次,白起不得不动身,在他走出了咸阳西门十里时,秦昭襄王又派来了使臣,递给他一把剑,命其“自裁”。

白起自然难以接受,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为秦国立下过大功,一生从无败绩,怎么会落得这个下场,便抬头大声问道:“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不过,老天又怎么会给他答复呢?

最终,白起给自己找了一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长平之战,诈而坑杀降兵数十万,故而当死。

多年后,项羽坑杀秦军降兵20万,后来乌江自刎。

汉朝名将李广曾经诱杀降兵800人,结果一生未封侯,自认为是应了杀降者不祥的说法,后来李广因为迷路而错过了堵截匈奴单于的机会,羞愤自尽。

然而,唐朝名将薛仁贵也曾经杀害10万降兵,却没有什么不祥之处,反而在70多岁才正常去世,算是善终。

因此看来,杀降不祥,实属荒谬。

其实,杀降兵是担心这些人反叛,为了斩草除根,白起才动手的,这和祥不祥没有关联。

真正致白起于死地的,是白起不懂政治,他功高震主,本已经让秦昭襄王忌惮,又自高自大,让秦昭襄王难以容他。

当年韩信就是因此被吕后谋害的,只不过白起还没能等到“狡兔死”的那一天,就被秦昭襄王怒而杀死了。

一代杀神,就这样陨落了。

0 阅读:1

书桃寻史

简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