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一场真正决定美国命运的立国之战

佳霖谈历史 2024-01-06 23:03:03

书接上回。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南方七个州独立,并选出自己的总统,公开与北方打擂台。

常理而言,挑事的一方,往往实力更强。

但南北战争前的美国,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产业结构,南方都远不如北方。

经济方面。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年产值15亿美元,拥有130万工人,22000英里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

而南方工业薄弱,所有州的工业产值相加,还不到纽约市的四分之一。

人口方面。北方23个州,有2234万人口;

南方7个州,只有910万人。其中400万人还是黑奴。

很难想象,这几百万黑奴会为了保护奴隶制而支持南方。

如果爆发战争,可以说,这将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既然实力差距如此悬殊,为何南方还敢主动挑事呢?

凡事必有因果,南方敢挑衅联邦,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北方认为南方是叛乱行为,必须要出兵平乱。

而南方的诉求只是独立,他们只需要像北美独立战争时的13州那样,利用主场优势打几场漂亮仗,以此得到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支持,迫使北方承认独立即可。并不需要彻底打败北方。

其二,虽然美国大部分正规军出自北方。

但自从第二次独立战争后,北军几十年没打仗,承平日久,士兵极度缺乏训练,很多将领只有欺负印第安土著经验,并不知道何为近代战争。

相比之下,以民兵为主的南军,由于有着悠久的狩猎传统,士兵枪法非常好。

军官也大多参加过美墨战争,素质和战争经验远强于北军。

并且南军又是保卫家园,众志成城,士气非常高昂,更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南方“占理”。

美国的宪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州不能退出联邦。

毕竟这个国家的建立,就是来自于一场独立战争。

当年大家觉得英国霸道,揭竿而起,获得国家独立。现在南方觉得北方霸道,不想搭伙过日子了,合情合理。

从这个层面来说,南方七州独立,捍卫各州脱离联邦的权力,反而是真正继承了美国的建国精神。而这也正是不赞同联邦分裂的罗伯特·李,选择为南军效力的原因。

罗伯特·李

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林肯非常清楚。

所以当南方反应最激烈的七个州,成立美利坚联盟国后,林肯并没有立刻动武。

而是一面强调自己无意废除奴隶制,呼吁对话解决问题。一面征调北方各州的民兵。

同时希望弗吉尼亚等八个还在观望的蓄奴州,不要独立。

既然是蓄奴州,为什么还要观望呢?

原因很简单,这八个州离北方近,一旦开战,最先倒霉的就是它们。

而最早独立的七个州,天高总统远,态度自然就非常激进。

1961年4月12日,就在八个蓄奴中还在观望时,南军炮击北军驻守的萨姆特堡,打响了南北战争的第一枪。

萨姆特堡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港,而早在1860年12月,南卡罗来纳州便已经宣布独立。

在南军看来,此次行动只是驱逐赖在自己地盘上不走的联邦军罢了。

但北方不这么看,南军不宣而战,先开第一枪,向联邦军开炮,向星条旗开炮。这就坐实了叛乱,必须要平叛。

4月15日,林肯发表声明,正式宣布南方七州叛乱。并采纳前美国陆军总司令温菲尔德·斯科特的建议,实施“蟒蛇计划”,命令联邦海军封锁南卡到得州之间的海岸线。

四天后,林肯又呼吁北方民众参军,时限90天。

联邦扩军备战,这惹得阿肯色、田纳西、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十分不满。

这四个州随即宣布脱离联邦,并加入南方邦联。

为报答弗吉尼亚州,联盟国宣布迁都到里士满。

而另外四个州,特拉华、马里兰、肯塔基和密苏里则选择加入北方。

马里兰州倒向北方的决定,非常重要。

因为华盛顿特区的西南与弗吉尼亚相连,其它三面同马里兰相连。

如果马里兰加入南方,北方的首都就被南方给包围了。南北战争也不用打了。

由于联邦政府第一次征兵,限期只有90天。

这就给了民众一种错觉,认为三个月就能解决问题。

于是,大家踊跃参军,联邦很快便募集到七万多志愿军。

但这些应征入伍的人,多是农民、工人、学生、黑帮和爱尔兰难民。

负责训练他们的指挥官,也基本没上过军校。

比如一个老师带着学生来报名,那么这些学生就会编成一个团,老师就是团长。

士兵没个兵样,军官没个官样。这样的军队,自然也没什么战斗力。

1861年7月,经过短暂训练的3.5万联邦军从华盛顿出发,直扑南方首府里士满。

7月21日,联邦军与2.2万南军在弗吉尼亚州的奔牛河附近遭遇。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爆发。

华盛顿距离里士满很近,直线距离也就155公里。

由于离得近,开战之前,好几万华盛顿民众带着食物和香槟,像过节一样,前来战地看热闹。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唯一的观战机会,如果错过了,战争就要结束了。

联邦军从上至下,也洋溢着一种盲目的自信。

大部分士兵认为这不是作战,而是盛装游行。

只要“天兵”一到,南方叛军便会土崩瓦解。

然而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打响后,战场之血腥,吓傻观战的所有人。

1849年,法国军官米尼总结前人经验,发明出了一种威力可怕的米尼式弹丸。

传统子弹和米尼弹

相比过去的原型铅弹,米尼弹的口径比枪管直径要小一圈,装填速度大大提升。

同时,米尼弹的弹头底部挖了个小洞,发射时,火药使弹头膨胀、紧贴枪膛,在膛线的压迫下,弹头高速旋转而出,命中精度大幅提高。

在这样的火力之下,传统的排队枪毙,已经和排队自杀没有区别。

但联邦军似乎没有意识到武器装备的进化。他们仍然排成密集队形,对南军连续发起五次冲锋。

结果南军就像石墙一样,用密集火力将联邦军成批成批扫倒。

见进攻不利,联邦军把大炮给拉了上来。

南北战争时期的炮弹,也不再是传统的大铁球,而是用布包裹的葡萄弹或霰弹。

一炮下去,喷出一堆铁弹丸,杀伤力惊人。

为了应对联邦军,南军也把大炮拉到前线,两边开始对轰。

炮击过后,联邦军再次发动冲锋,南军也挂上刺刀,发起反冲锋。

战斗从上午打到下午,最终联邦军士气崩溃,丢下2000多具尸体,落荒而逃。

至于喝着香槟,在现场观战的民众,早就跑没影了。

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中观战的民众

这些信息,被现场观察员记录下来,然后顺着电报线,传遍美国各地。

早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新式线膛步枪和有线电报便扮演了重要角色。

正是靠着电报,英法首脑可以远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前线。

与此同时,有线电报也使得大众传媒可以实时传递战况。

从这一刻开始,战争距离普通老百姓不再遥远,它的开启和结束,都需要很强的社会共识。民意对战争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马纳萨斯战役后,联邦军总结教训,意识到士兵服役三个月、缺少训练、战备不足,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采取了一系列长期备战措施。

同时,国会批准了组建一支100万军队的法案,有着“小拿破仑”之称的乔治·麦克莱伦出任联邦军总司令。

南北战争中的联邦军

与之对应,南方同盟议会也批准征招40万志愿兵。

但马纳萨斯之战,让南军产生麻痹轻敌思想,认为北方佬就是花架子,不堪一击。导致南方未能抓住机遇,积蓄足够力量对华盛顿特区发起进攻。

而我们知道,南北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北方兵多、钱多、粮多、船多、工厂多。林肯手上有一大堆牌,想打哪张打哪张。时间站在北方这边。

1862年1月,经过几个月的备战,林肯下令实施一号作战命令。

2月,50万联邦军从三个方向对南方发起进攻。

其中,东路军以优势兵力,从海上登陆弗吉尼亚半岛,猛攻里士满。

西路军沿密西西比河南下。

与此同时,南路军从海上攻击路易斯安那,配合西路军将南方邦联拦腰斩断。

蟒蛇计划

在此之前,联邦海军已经封锁南方各大港口,切断其对外贸易和收入来源。

面对封锁,虽然南方有着取之不尽的棉花,但这玩意不能当饭吃。

久而久之,南方吃不消了,财力渐渐枯竭。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因暴力征收粮食引起的暴动。

1862年5月,西路军摧枯拉朽地攻占孟菲斯,南路军出其不意地攻占新奥尔良。

南方一直以为德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距离前线最远,是安全的“大后方”。

前者,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和人力资源,是邦联倚重的战备基地;

后者则是南方通过墨西哥湾,走私武器装备的重要通道。

但不想,敌人从海上过来,南方“后院起火”。

此时,尽管南军西线仍然有很多据点,但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一年后,联邦军成功将南方的国土斩为两段,得州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再也无法运往东部,这进一步加速了南方邦联的衰竭。

面对危局,南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东线战场上。

早在1862年3月,麦克莱伦便指挥12万联邦军在弗吉尼亚半岛登陆。

这本是偷袭里士满,让麦克莱伦扬名立万的机遇。

但由于错判对手实力,误以为南军有15万兵力(实际5万)。

这位“小拿破仑”在登陆后,一直按兵不动。

直到6月,在林肯的反复催促下,他才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里士满。

但此时,罗伯特·李也率领援军也抵达战场。

6月25日至7月1日,9万南军同10万联邦军展开“七日会战”。

罗伯特·李充分发挥了他的微操天赋,以机动寻找战机,调动北军,然后寻找北军薄弱环节发起进攻,迫使麦克莱伦一步步向后撤退。

最终,这场闹剧般的远征,以联邦军被彻底赶回海上而宣告结束。

麦克莱伦

七日会战后,南军发现联邦军主力都在前线,后方守备十分空虚。

为了扭转战局,7月底,罗伯特·李率领北弗吉尼亚军团4.5万人,挥师北上,并在第二次马那萨斯中,再次大败联邦军。

此战,联邦军8万,拥有兵力优势。

罗伯特·李表现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以小部队把联邦军主力吸引到阵地上,主力机动迂回到联邦军的侧翼和后方,然后正面、侧面夹击,歼敌2.1万。

短短三个月时间,南军以弱势兵力,连战连捷,成功将战线反推回到北方。这极大影响了林肯的支持率。

实际上,这也正是南军发动反击的目的。

南方邦联实力弱,彻底打败北方联邦不可能。

因此,南方希望打一两场漂亮仗,在政治上挫败北方的同时,在外交上获得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支持。

但很显然,南方的这场政治仗,找错人对手。

虽然林肯没上过军校,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但他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862年5月,正当麦克莱伦还在弗吉尼亚踌躇不前时,林肯便在另一片战场上,雷厉风行地推出了《宅地法》。

这条法案的内容很简短,就一条: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或符合入籍条件的外国人,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即可在西部领到160英亩的土地。耕种5年后,所领取之土地,即归其所有。

《宅地法》公布后,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

之后的几年,西部农民为联邦军输送了近半数以上的士兵,以及充足的粮食,为北方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年9月,在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林肯又颁布另一份重量级文件。

这就是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宣言分成两个部分发布,第一部分是份概述,第二部分于1863年元旦生效。

大致内容如下:假如在1863年1月1日之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人身自由。

解放宣言发布后,消息迅速传到南方,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南方的种植园经济进一步崩溃。

大量黑人还加入联邦军,充实了北方的军事实力。

另外,正如前面我们说到的,联邦发动战争,不许南方独立,其实是不占理的。

但解放宣言,为这场战争赋予了更高的正义性。

当时的英国,已经废除了奴隶制。

随着解放宣言的发布,英国工人发起罢工,声援美国北方的废奴运动。

迫于舆论压力,原本还想介入南北战争的英国,只能断了干涉的念头。

而南方邦联对得到欧洲国家支持的幻想,也化成了泡影。

影视剧中的联邦军黑人士兵

随着《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记重拳挥出,南方没招了。

眼看经济即将无可挽回地崩溃。南方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罗伯特·李身上,期望他能再打几场神仙仗,让林肯无法在1864年的大选连任。

1863年6月,罗伯特·李在打退联邦军对里士满的又一次进攻后,再次挥师北进。

7月1日,南军与联邦军在葛底斯堡展开决战。

这一战,南军7.5万,联邦军8.3万。

在前两天的战斗中,南军一度压制了联邦军。

但第三天的决战,罗伯特·李误判了形势,他用炮兵轰击联邦军阵地后,命令1.2万南军官兵走出工事,跨入一片纵深约1200米的开阔地带,对联邦军发起敢死冲锋。

结果这场冲锋,导致担任主攻的皮克特师,暴露在几百门火炮和数万支步枪之下。

战斗还不到一个小时,便有8000人倒下。

当部队败退时,李将军策马,在伤亡惨重的子弟兵间穿梭,口中不停说道:“这都是我的错,弟兄们,这都是我的错”。

葛底斯堡战役,联邦军伤亡2.3万人,南军伤亡2.8万人。罗伯特·李没能创造奇迹。

其实,这样的败仗换做是北方,根本无所谓。

但南方底子薄,已经承受不起了。

随后,林肯换帅,换上了当年在西点成绩平平,喜欢蛮干的屠夫格兰特。

这哥们深知总体战的精髓,不玩微操,根本不在乎伤亡数字,直接大军平推过去,就和你硬打,拼消耗。

1864年春,格兰特与副手谢尔曼共同拟定了一个军事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联邦军预定展开两场攻势。

一个攻势在东线举行,由格兰特亲自指挥。一个在西线,由谢尔曼负责。

同年5月,格兰特领兵12万,渡过拉皮多河,进入浓密的森林地带,并与罗伯特·李狭路相逢。

战前,格兰特特别指示:不要以夺取里士满为主要目标,一定要追着李打,他走到哪我们就跟到哪。

格兰特

接下来的战役中,联邦军数次被南军重创,但格兰特不在乎伤亡。因为他知道南军家底薄,自己家底厚,不管自己损失多少兵力,都可以得到补充。而对手不行。

哪怕打出二比一,甚至是三比一的伤亡,南军也得完蛋。

战至6月底,西线传来捷报,谢尔曼攻破了亚特兰大。

相比之下,谢尔曼更流氓。他有一句名言:“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战争就是地狱!如果你们想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你们和你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停止这场战场。”

在谢尔曼的指挥下,联邦军在南方实施焦土政策。把战争扩大到了全体人民,而不仅仅只是武装力量。

后来在乔治亚,他又放言:“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鬼哭狼嚎!让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贫富,都感受到真正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而后快。”

碰上格兰特和谢尔曼这俩活阎罗,南军终究是撑不下去了。

威廉·特库赛·谢尔曼

1865年初,已经山穷水尽的南方邦联,奴隶纷纷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

联邦海军的海上封锁,几乎断绝南方与欧洲的贸易。粮食及日用品匮乏。

同时,南方内部也出现反对派,许多小农加入“联邦派”,从事反战活动。

并且,南军的所有防线都已是千疮百孔,联邦军从北、西、南,三个方向逼来,南军退无可退。

1865年4月9日,罗伯特·李的部队陷入联邦军的重围之中,被迫向格兰特请降。

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终于在这一天落下了帷幕。

这场战争共有350万人参战,造成75万士兵阵亡,40万名士兵伤残

战争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并且种族歧视问题在战后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1865年4月14日,林肯遇刺。

他死后,继任的安德鲁·约翰逊执行与南方的缓和政策,大赦了除联邦官员、高级将领和豪富贵族之外的南方人员。导致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展开复辟活动,重新变本加厉地歧视黑人,开了历史倒车。这为后续一个多世纪的黑人平权运动,埋下了伏笔。

但不能否认,积极的缓和政策,使得南北之间逐渐和解,美国国内实现重建。

正如林肯所言:“不要惩罚,我们已经承受了这么多的创伤和分裂,而我们现在要的是一次美国的融合,而不是继续的分裂,不是所谓的仇恨。”

再次走向统一后,没有内部矛盾碍手碍脚,美国从此开始埋头发展经济,在十九世纪末超越英国,一跃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这为后续美国在一战、二战中发挥关键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南北战争更像是美国真正的立国之战。

假如没有这场战争,今天的美国或许仍然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世界霸主。

8 阅读:1158
评论列表
  • 2024-04-02 18:18

    安德鲁•约翰逊是北卡罗来纳州人,但是在北方政府里混的最好的“南方佬”,从民主党跳槽到共和党,做到副总统的位置,深受林肯信任。[横脸笑]但在他的任期内对南方势力一再妥协纵容,1866年“三K党”首先在田纳西州(安德鲁•约翰逊曾二次任该州州长)出现。[呲牙笑]1869年,安德鲁•约翰逊回到田纳西州时,受到大量“三K”党徒的夹道欢迎。[吃瓜]

  • 2024-01-30 14:36

    欢迎来第二次南北战争

  • 2024-02-08 13:03

    印地安人在北美这么久为什么不建国?为什么不统一北美?

    狮子王 回复:
    智商不够的野人而已,和非洲黑人没什么区别
    月生 回复:
    北美缺少铁矿和大型牲畜先天就限制了原住民无法发展到农耕文明,就是阿兹特克也是以石器为主的渔猎文明,这样落后的生产力根本不是西欧殖民者的对手
  • I am 1
    2024-01-29 16:38

    [吃瓜]

  • 2024-01-30 15:13

    1961?

佳霖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