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乱政时的公元189年,曹操在陈留郡“散家财、起义兵”,正式开始了创业。
191年,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开始在东郡打地盘。
192年,曹操大破百万青州黄巾军,收取降卒30余万,抽取精兵组建青州兵,同年曹操被陈宫、鲍信、万潜等人拥立为兖州刺史,曹操的地盘扩大到整个兖州。
194年~195年,陈宫、张邈等人迎立吕布背叛曹操占据兖州,曹操用了两年时间才击败吕布、陈宫,恢复兖州。
196年,曹操攻占豫州的汝南、颍川,同年曹操迎立汉献帝于许昌。
199年,曹操击斩吕布、陈宫,夺取徐州,同时曹操斩杀眭固,占据黄河以北的河内郡,到赤壁之战前,曹操占据了中原四州(兖州、徐州、豫州、司隶)及黄河以北的河内郡,成为天下仅次于袁绍的第二大势力。
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11万大军,袁绍几乎全军覆没,曹操与袁绍的实力发生了逆转,曹操占据河北只是时间问题。
204年,曹操攻取袁氏大本营邺城,并将邺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从此号令皆出于邺城。
205年,曹操击杀袁绍长子袁谭。
207年,曹操远征乌桓,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大破乌桓主力,不久,公孙康斩杀袁绍两个儿子袁尚与袁熙,至此,曹操彻底肃清袁绍儿子们的残余势力,也平定了河北四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势力。
曹操
从189年曹操起兵,到公元207年曹操平定北方,曹操用了18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平定了中原及河北四州,占据华夏最富庶的核心地区,此时的曹操就已经算是平定北方了。
当时还未平定的地方主要是:孙权占据的江东、刘表占据的荆州、刘璋占据的益州、张鲁占据的汉中、马超、韩遂及关中军阀占据了雍州及凉州(关中、陇右、凉州)。
从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来看,大多数时间里,曹操是进程顺利的,只有两件事浪费了时间:一是陈宫迎立吕布背叛曹操,浪费了曹操两年多时间,差一点把曹操给整没了。
另一件是曹操平定整个北方用时过长,官渡之战结束两年后,袁绍才去世,但曹操依然用了七年才平定河北四州,这个时间是不太正常的,官渡之战中袁绍的主力全军覆没,这么大的损失,十年都难以恢复,曹操还是打了七年,这就是浪费时间,正常情况下两三年时间足以解决问题了。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时间非常重要,越是早一点占据某个地盘,越容易占有先机,否则等到其它势力崛起,就不太容易统一天下了。
曹操用了七年时间平定河北四州,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江东孙权崛起了,曹操击败袁绍的时候,孙权才刚刚接班,曹操平定北方时,孙权已经斩杀江夏太守黄祖,占据了一半的江夏郡,这是后话。
曹操平定河北四州用了七年时间
曹操在这两件事中浪费的时间,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件事,就是不与士族共享权力,实行法家寒族政治的后果。
陈宫、张邈为什么背叛曹操?
根本原因就是曹操把当地士族排斥在权力之外,杀边让只是曹操给兖州士族的下马威而已,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喜欢杀名士的人,名士全部出自当时的世家大族,曹操在刚迎立汉献帝的时候,就想杀杨修的父亲杨彪,结果没杀成,十几年后,曹操如愿杀死了杨彪的儿子杨修。
陈宫、张邈都是兖州人,他俩一反曹操,整个兖州几十座城池,只有三座城池还忠于曹操,其它的全部反叛,这说明兖州人支持兖州人,说明曹操在兖州不得人心。
东汉末年的地方上,都是乡党、士族横行,任何外来政权想统治地方,必须与当地士族合作,曹操在政治上的做法不可取,采取了打压的姿态,曹操越是打压,统一北方的难度越大。
举一个陈登的例子,陈登是徐州下邳人,出自世家大族,谁主政徐州,陈登就投靠谁,他是没有丝毫忠心的,只在乎自己家族的利益。
陶谦主政徐州时,陈登担任过典农校尉,陶谦去世后,陈登与糜竺、孔融一起支持刘备主政徐州,吕布偷袭了刘备的下邳城之后,陈登归属吕布,吕布主政徐州后,陈登认为吕布不长久,私下投靠曹操,把吕布给出卖了,曹操主政徐州时,陈登就成为曹操手下的官吏。
陈登
东汉末年像陈登这样出身大族的官吏多的是,这些人在地方联姻结党,形成政治集团,谁主政地方,必须得用他们,不用他们,这些人就能给你整出幺蛾子来,要么反叛,要么逼宫。
比如刘表单骑入荆州,很多人认为刘表很厉害,实际上刘表啥也不是,跟个傀儡一样,刘表是一个人进入荆州没有错,但他统一荆州靠的是襄阳蔡氏的蔡瑁和襄阳蒯氏的蒯良、蒯越,真以为刘表厉害?没这些地方豪强支持,刘表一个孤家寡人能统一荆州?
这其实就是政治联盟,刘表只是士族推出的代表,在背后真正决策的是这些士族,刘表一旦敢损坏这些士族的利益,他这个荆州牧一天也当不下去,看看刘表儿子刘琮的结局就明白了。
再回过头来说曹操,曹操不是刘表,他手段很强,一直在跟地方豪强斗争,曹操采取的就是打压,时不时杀几个名士来威慑一下,比如孔融,还有荀彧。
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荀彧是怎么死的,但荀彧之死与曹操脱不了干系,荀彧是颍川士族的代表,汉献帝所在的许都就是荀彧的家乡,这不是偶然的,必然是以荀彧为首的士族与曹操之间的政治妥协。
荀彧是颍川士族首领,去世原因不明
荀彧从来就不忠汉,他忠的是家族,荀彧代表颍川士族与曹操合作,发现曹操想称公改变政治现状时,荀彧反对,但阻止不了曹操,荀彧只能死去,荀彧之死就是曹操与颍川士族之间的斗争。
曹操统一河北四州为什么用了七年?主要原因就是杀士族太多了,得不到北方士族支持。
沮授、审配均死于曹操之手,沮授在韩馥主政冀州时期,担任别驾、骑都尉,地位较高,在袁绍主政冀州时期,沮授是监军,都督诸将,手中又有兵权,地位很高。
曹操打败袁绍后,俘虏了沮授,要沮授投降,沮授明着跟曹操说不投降,曹操无奈,只得赦免沮授,后来沮授密谋逃回河北,事情败露后被曹操所杀。
沮授明着说不愿意投降,曹操本来也不想处罚沮授,后来还是赦免,但沮授就是不领情,还要逃回袁绍那里处,曹操才被迫杀沮授,沮授这么高的地位,说明他在河北很有权势,同样是当地大族,曹操杀了沮授之后,河北士族不愿意与曹操合作,曹操只能用武力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打,不能做到一呼百应。
曹操杀沮授
审配是袁绍的心腹,担任治中别驾,总领袁绍的幕府,相当于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孙权手下的张昭一样,权利地位都很高,后来曹操俘虏了审配,审配也不愿意投降,曹操也不想杀他,但审配始终不屈服,而审配杀了辛毗的兄长辛评,辛毗一个劲地哭,要求曹操杀审配,曹操于是杀了审配。
审配也是出身大族,他被杀后,其家族被查抄,财产数以万计,说明审配的家族也很强大,但是打开邺城大门的是审配的侄子审荣,审配要拼死抵抗曹操,但他家族中有人不想死。
沮授、审配都死于曹操之手,河北士族就开始抱团不愿意支持曹操,增加了曹操统一河北的难度,所以才会用了七年时间。
如果曹操对士族采取优待的政策,与士族共享天下,那么统一河北根本不用七年,只需要传檄而定,就能统一河北,跟刘邦统一天下一样快。
说白了还是曹操的政治能力不如刘邦,在打天下时,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到统一天下之后,再去打压士族,就像刘邦分封韩信为齐王一样,先封韩信为王,不跟你计较,等打败项羽统一天下之后,再跟韩信算总帐,这样才能成功。
曹操不与士族共天下
由于曹操打压士族,杀害名士的名声在外,显然传遍了天下,导致曹操在南方也得不到人心,最典型的例子的就是刘备南逃时,十余万百姓宁愿放弃祖居地,也要跟着刘备一起逃,这不就是厌恶曹操吗,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士族。
既然曹操得不到南方士族的支持,自然就难以统一南方,赤壁之战的失败其实是必然的,早就有人劝曹操暂缓开战,但曹操不听。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改变了策略,不以统一天下为政治最优项,而以篡位为最优,曹操称魏公、魏王即是如此,这一段时间,曹操最大的成就就是夺取了关中和凉州,维持了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从189年到220年,曹操用了31年时间,占据了天下十个州,除中原四州和河北四州之外,再加上关中的雍州和西部的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