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士仁跟随刘备数十年为何没封侯,申耽墙头草一样投降就能封侯

刘小元说美食 2025-02-13 19:05:18

三国时期的封爵大体上有三种形式:军功、外戚、投降。

《三国志 乐进传》:从击吕布于濮阳,张超於雍丘,桥昽於苦,皆先登有功,封广昌亭侯。

乐进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他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曹操的,不是降将,乐进很早就被封侯,皆因为军功,他在濮阳跟随曹操攻打吕布,在雍丘攻打张超,在苦县攻打桥蕤,都因为第一次攻入敌阵而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广昌亭侯。

《三国志 于禁传》:於是录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立了一次军功,不是马上就封侯,军功是可以累积的,于禁也是五子良将之一,最初是鲍信的部将,鲍信是曹操最亲密的战友,鲍信战死后,于禁跟随曹操,军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于禁被曹操封为益寿亭侯。

《三国志 张辽传》:太祖破吕布於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辽跟乐进、于禁就不同了,张辽是降将,曹操在下邳攻破吕布后,张辽率领手下将领投降曹操,曹操封张辽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张辽是降将,投降曹操后直接封侯

此时的张辽对于曹操来说,就是个降将,并无功劳,其实投降也算是一种特殊的功劳,因投降而封侯的在三国比比皆是。

《三国志 张郃传》: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

张郃也是降将,在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曹操拜张郃为偏将军,封爵都亭侯,比张辽的官职和爵位都高,张郃同样是降将而封侯。

《三国志 徐晃传》:太祖讨奉於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授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徐晃投降曹操算是最惨了,没有封侯,甚至连官职也没有,还是徐晃后来击破卷、原武两地的贼军,才封徐晃为裨将军,此时还是没有封侯,大概是功劳不够。

后来徐晃随曹操攻打吕布立功,与史涣在河内郡斩杀眭固有功,官渡之战中,徐晃与史涣攻打袁绍的部将韩猛,烧毁了敌方的粮食辎重,这一战徐晃功劳最大,被封为都亭侯。

至于外戚封侯,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刘邦去世后,吕后大封诸吕为侯或为王,汉文帝时期,其母薄太后的弟弟和父亲都被封侯,汉景帝时期,窦太后的侄子窦彭祖与王皇后的哥哥王信都被封侯。

外戚无功也能封侯,凭借的是皇亲国戚的关系,这成为两汉的一项传统,但并非所有的外戚都要封侯,只有得到皇帝喜欢的外戚才会封侯。

两汉外戚会被封侯

东汉时期也是这样,汉灵帝追封何皇后的父亲为侯,封何皇后的母亲为舞阳君,这都是外戚封侯的例子,身份摆在这里,无须功劳。

再来看刘备的情况,刘备活着的时候,一共封了五人为侯,其中两人还是追封的,这五人分别是:张飞、马超、黄忠、庞统、法正,后两人是追封为侯。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后,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张飞的封侯当然是以军功封的,而且是累积的。

这是张飞第一次被封侯,这一次刘备没有封关羽,是因为关羽早在官渡之战期间斩杀颜良,被曹操上表朝廷封为汉寿亭侯,无须再封。

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两大元老助手,功劳很大,早年对刘备不离不弃最著名的就是关羽和张飞,刘备打仗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关羽和张飞,但在刘备没有建立政权之前,是没法封的。

刘备在拿下荆南四郡后,张飞被封侯

战乱时期的封侯,很多不是实封,就是个虚职,荣耀称号,封地都在敌人手中,拿什么收取赋税?所以你看刘备封侯是从拿下荆南四郡有了自己的地盘之后开始分封的,这次分封也只有张飞一个人,赵云、诸葛亮都没有封侯,这就是个荣耀象征。

《三国志 马超传》: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刘备称帝的那一年,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斄乡侯,马超在投靠刘备之前就已经被封侯了,还是曹操上表朝廷的,封马超为偏将军,都亭侯。

后来马超反叛曹操失败,投靠刘备,马超投降的时候,刘备没有封侯,马超协助刘备夺取益州也算是有功,后来马超参与了汉中之战,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也算是有大功,马超被侯也是因功劳累积。

马超此前是独立的诸侯,身份地位在蜀汉集团算是最高的,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荣耀是最高的,而且马超是乡侯,比其它人都高,甚至比关羽和张飞都高。

《三国志 黄忠传》: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黄忠在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立下大功,被刘备封为后将军,与关羽等人处于同等地位,黄忠因此被封为关内侯。

黄忠被封侯的原因是功劳特别大,斩杀敌军主将这个功劳,是可以直接封侯的,光凭这一战就能封,当年关羽斩杀颜良也是一战封侯,不需要累积军功。

黄忠是立了重大功劳而被封侯

黄忠这个功劳是刘备从起兵以来,获取的单一最大军功,直接就封侯,尽管只是关内侯,也算是刘备所封的最有意义的侯爵。

再回过头来看糜芳和士仁,他俩有什么功劳?

糜芳无非就是刘备幕后的财主之一,他的兄长糜竺是当地首富,从刘备担任徐州牧开始,糜氏兄弟就一直跟随刘备,糜竺的待遇甚至高于诸葛亮,连糜竺都没有封侯,糜芳哪来的功劳封侯?

不要说糜芳,就说赵云,赵云的功劳比糜芳大多了吧,长坂之战,赵云护送刘备的儿子及妻子甘夫人安全回来,刘备率军入蜀,赵云是留营司马,负责营地及刘备的家庭所有事务,汉水之战时,赵云一身是胆,以空城计破敌,但仍然没有封侯。

赵云是在刘备去世后,才被封侯的,这与刘备无关,赵云的功劳都封不了侯,糜芳拿什么封?外戚身份吗?当时的刘备还没有称帝,况且糜夫人自刘备到达荆州之后就不见了,可能是被曹操俘虏了。

至于士仁,虽然是刘备的同乡,跟随刘备也很久了,但他的功劳也是不如赵云,更不能跟关羽、张飞相比,除非他有黄忠那样的功劳,否则是不可能封侯的。

糜芳与士仁没有封侯的功劳

最后说一说申耽封侯的事。

《三国志 刘封传》: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太守,迁封为副军将军。 《华阳国志 卷二》:建安二十四年,孟达、刘封征上庸,上庸太守申耽稽服,遣子弟及宗族诣成都。先主拜耽征北将军,封郧乡侯,仍郡如故。

刘备派刘封、孟达攻打上庸三郡,上庸太守申耽举家族投降,派遣妻子及族人到成都,意思是当人质,刘备封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跟原来一样。

这说明刘备申耽本来就有员乡侯的爵位,不是刘备封的,但《华阳国志》与《三国志》的说法不一样,申耽投降后,刘备封申耽为征北将军,封郧乡侯。

按《华阳国志》的说法,申耽封侯是刘备封的,这是为了接纳投降的人而封的,三国时期就有这个传统,曹操一直这么干,刘备当然也会这么做。

这是一种拉拢的策略,申耽是上庸的地方豪强,不封不行,这种地方豪强就是强头草,谁强就跟谁,跟徐州的陈登一样,先后是陶谦、刘备、吕布的部将,最后投降了曹操。

申耽封侯是因为投降有功

这种分封降将为侯的做法来源于西汉。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

汉景帝时期,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投降汉朝,汉景帝很高兴,想封他们为侯,目的是鼓励其他匈奴人也来投降汉朝,但是丞相周亚夫表示反对说:如果封这些背叛自己国家的人为侯,那以后如何处罚不守节的大臣呢?

汉景帝很不高兴,不听周亚夫的话,仍然封了这五人为侯,之后这成为一种惯例,很多投降过来的敌人被封侯,这是一种政治手段,是为了在政治上拉拢和瓦解敌人,是有必要的,这跟军功分封是完全不一样的意义,因此很受军功封侯的人嫉妒。

凭什么这些敌人啥也没做直接投降就能封侯?这样能带动更多的敌人投降,背后的政治意义比军功还要大,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为政治服务的,需要理解这一层意义。

0 阅读:14
刘小元说美食

刘小元说美食

刘小元说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