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与美国的建立

东坡先生pro 2024-06-19 22:03:37

《金瓶梅》是我国明朝长篇白话虚构世情小说,怎么会和美国扯上关系呢?

自然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前者却给了我们看待后者的一个角度。

一、《金瓶梅》中的胡椒

《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改嫁西门庆时说了这样一番话:

“奴这床后茶叶箱内,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凑着你盖房子使。”

沉香、白蜡、水银,大家容易理解,在当时是稀有物品,能换钱是极为自然的事。胡椒呢?

这玩意不是调料吗?八十斤胡椒能值多少钱?

答案是值不少钱。

这要从时代背景来看。《金瓶梅》明托宋代而实写明代,更确切地说描写的是明朝中叶的民俗和风土人情。

在明朝,胡椒是极为贵重的稀有物品,也是市场上的硬通货。财政紧张时,朝廷直接拿胡椒按高价折算成官员的体禄或者用来赏赐官兵。

曾跟着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写过一本书叫《瀛涯胜览》。书中有写,苏门答腊当地胡椒的价格为100斤一两银子,而运到明朝每斤胡椒可以折算成10到20两的价格。

到明朝中叶,胡椒的价格虽然有所下降,但依旧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李瓶儿的这些东西最终卖了三百八十两,胡椒应该占了不少的比例。而西门庆买的一栋门面房(门面二间,到底四层),总共才花了一百二十两。这样看,胡椒可以和豪宅等量齐观了。

胡椒“受宠”,并不是明朝才有的事情。

唐朝有一个人叫元载。他先后做了十五年宰相。在做宰相的最后那几年里,他独揽朝政,利用手中权力疯狂卖官敛财,还大肆侵占土地,终于活成了老百姓口中的“贪官”。

唐代宗打虎杀贪官,第一个下手对象就是元载。官府查抄元载的家,除了查获大量的金银珠宝外,还有64吨的胡椒。

64吨的胡椒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堪比现在的某台酒,官员怎能不爱呢?这说明了胡椒在当时已然成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二、胡椒在欧洲成为奢饰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要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去考虑。

作为一种香料,胡椒能够去腥解腻,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并且还有抑菌保鲜的作用。在以吃羊肉为主的古代,胡椒是不可或缺的烹饪材料。胡椒传入我国后,上层社会喜欢做菜时加上气味独特的胡椒。

胡椒原产于东南亚,更确切地说是“赤道附近的一条狭窄地带”。产量少不说,运到其他地区更是费力费时的事情。

事实上,胡椒往往是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西域,再过河西走廊运到中原。由于从事贩卖的商人多为胡人,古人也因此见这种香料而称其为“胡椒”。

运输路途遥远,花费时间长,沿途环境恶劣,甚至还有可能有安全风险,加之中间商不断加价,胡椒到了中原地区自然是量少价高的商品了。

当然,郑和下西洋后,胡椒的产量和运输条件虽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胡椒在中原王朝的紧俏状况。胡椒依然是普通人不可多得的奢饰品。

胡椒在我们这受欢迎,在欧洲那边也是不遑多让。

欧洲人对胡椒的需求,主要用来做饭调味、防腐除味、药用治病、遮掩体臭等等。

遮掩体臭怎么说呢?

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那叫一个脏乱差,再加上个人习惯不好,大部分人常年不洗澡,久而久之身上就有体臭了。有体臭就需要那些气味浓郁的香料来遮掩,而胡椒就是香料中最为主要的一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欧洲人对胡椒的需求似乎比我们来得还要猛烈。

欧洲人获取胡椒的渠道也是丝绸之路,但他们付出的代价要高得多。

阿拉伯人直接或间接得到胡椒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倒手卖给意大利人,意大利人在转手卖给对香料需求强烈的欧洲人。层层抬价之下,胡椒成为昂贵的奢侈品。

往往奢饰品只有上层社会才消费得起。胡椒逐步成为皇室和上层社会的专供。

有资料显示,15世纪的欧洲,一粒胡椒可以当作同样体积的金子使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换一枚金币。可以说,那时胡椒的价值远远地超过了黄金。

原本以为这只是市场中的畸形现象,慢慢就会回归正常。可谁知,情况越来越糟,东方的奥斯曼帝国崛起了,并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

三、胡椒贸易与美国的建立

土耳其人对商业秩序的破坏那是摧枯拉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几乎中断。如此一来,东方运到欧洲的包括胡椒在内的商品急剧减少,价格迅猛上涨。欧洲上层社会只得不惜高价采购。

当成本高居不下时,欧洲各国纷纷采取行动,企图另辟蹊径寻找一条绕过地中海和意大利人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行动很快有了效果。

葡萄牙人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航行到了美洲,麦哲伦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胡椒为代表的贸易商道又畅通起来。这一时期,胡椒价格虽有所下滑,但运输距离并没有从根本上缩短,胡椒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1磅胡椒的价格在欧洲仍能抵得上手工劳动者一周的收入。

胡椒仍具有很大的诱惑性。欧洲国家的船队频频出动,纷纷到海外寻找香料、黄金以及其他农产品,东南亚、美洲很多国家和地区由此进入了黑暗的殖民时代。

美国那块地就在新航路开辟中而逐步暴露在殖民者眼中的。

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詹姆士镇。詹姆士镇之后,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殖民者也纷纷拥入,抢夺财物,大规模占领印第安人的土地。

1620年11月,第一批清教徒乘五月花号帆船驶入普利茅斯港,他们签订了一份极为重要的政治性契约--《五月花号公约》,并创立一个不同于欧洲的公民自治社会,从此奠定了美国的根基。

后面的事情,如十三个殖民地、美国独立等,大家都比较熟悉了。

以胡椒为代表的香料贸易刺激欧洲各国新航路的开辟,也加速了美国的建立。但这并不是全部的史实,美国独立后,出于扩充国库的需要,依然将目前投向了以胡椒为代表的香料。

19世纪,美国的船只常常游弋在13000英里之外、有“胡椒海岸”之称的苏门答腊西北岸。

通过胡椒贸易,美国不仅填补了充盈了国库,也成就了靠胡椒发财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如克劳宁希尔德、 桑代克、加德纳,等等。他们又把赚到的钱投入到了美国的现代化中。

一颗不足一厘米的胡椒,掀起了数百年的腥风血雨,更是在无意间加速了美国的诞生。现在我们以如此微小的入口来走进那段遥远的历史,不胜唏嘘:胡椒本无罪,有罪的是人的欲望和殖民者的贪婪,以及那个黑暗血腥的时代。

0 阅读:27

东坡先生pro

简介:文史江湖,快意恩仇,共饮一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