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一名英国人偷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为何要亲自过问?

水蓝说历史故事 2024-11-08 20:24:43

1967年,一名英国人偷带两只老鼠出境,周总理为何要亲自过问?

1967年的一个平凡早晨,广州白云山机场的海关工作人员林华在例行检查旅客行李时,发现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一名持英国护照的外国人,在他的皮箱中竟装着两只普通的老鼠。这位名叫乔治·瓦特的英国人是兰州某化工公司的专家,此次是要前往香港。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两只老鼠并非宠物鼠,而是普普通通的灰色老鼠,与街边随处可见的老鼠并无两样。为什么一个身份显赫的外国专家会带着两只普通老鼠出境?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最终惊动了周恩来总理。这两只老鼠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

初露端倪:可疑的老鼠

1967年10月15日清晨,广州白云山机场的海关检查区一片繁忙。林华正在例行检查一批即将出境的旅客行李。当他打开乔治·瓦特的深棕色皮箱时,一个特制的木盒引起了他的注意。木盒内用铁丝网隔成两个小格,每个格子里关着一只灰不溜秋的老鼠。

这两只老鼠并非一般人饲养的白鼠或花鼠,也不是实验室常见的实验鼠。它们看起来就像是街边随处可见的普通老鼠,毛色暗淡,体型瘦小。更奇怪的是,这两只老鼠被装在一个精心设计的木盒中,盒子四周和底部都有通气孔,显然是经过特别准备的。

林华立即向值班组长汇报了这一发现。值班组长迅速联系了机场公安处。很快,一名便衣警察悄悄来到现场,对乔治·瓦特进行了初步盘查。

经查,乔治·瓦特今年42岁,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化学系毕业的专家,受聘于兰州某化工厂,负责一套进口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他持有效签证和工作许可,这次是经特别批准前往香港休假。

在问询过程中,瓦特表现得十分从容。他解释说这两只老鼠是他在兰州收集的,准备带回去做个人研究。他还出示了一份盖有化工厂公章的证明,上面确实注明允许他携带实验用鼠出境。

但是机场公安处的警员们对这个解释并不完全信服。首先,如果是用于研究的实验鼠,为什么不选择标准的实验室品种?其次,瓦特所在的化工厂并不是生物研究机构,为什么会给他开具携带实验动物的证明?

在确保瓦特不会起疑的情况下,值班警员以例行检查为由,暂时扣留了装有老鼠的木盒。他们迅速在机场内找到了两只体型相仿的普通老鼠,将其替换了进去。同时,将原来的两只老鼠秘密送往广州市特种检验所进行化验。

为了不打草惊蛇,检查人员很快完成了这次调换。随后,瓦特顺利通过了海关检查,带着装有替换老鼠的木盒登上了前往香港的航班。与此同时,一份标注着"特急"的电报已经发往北京,向公安部通报了这起可疑事件。

深入调查:令人震惊的发现

北京公安部特务侦查处收到广州机场的电报后,立即展开了调查。第二天早晨,特种检验所传来了检测结果:这两只老鼠的毛发和皮肤组织中检出了异常的放射性物质,其中锶-90和铯-137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水平。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比例与西北核工业基地的特征数据高度吻合。

专案组随即调取了瓦特在兰州的活动记录。档案显示,这位英国专家在过去八个月里,除了在化工厂工作外,还经常以"了解中国文化"为由,在兰州城区和周边地区活动。他曾多次到访兰州市博物馆、黄河铁桥和白塔山公园等地标性建筑。表面看来,这些都是普通的观光活动。

但是专案组通过详细分析发现,瓦特的活动轨迹呈现出一个特殊的规律:这些地点恰好都位于通往核工业基地必经之路的重要节点上。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选择在每月15号前后进行这些"文化考察",这个时间段正好与核工业基地的物资运输时间相吻合。

专案组还发现,瓦特在化工厂的表现也存在疑点。作为设备调试专家,他主要负责一套价值300万英镑的进口设备。这套设备自安装以来就问题不断,导致工厂多次停产。每次检修时,瓦特都会要求独自作业,声称这是为了保护技术秘密。但是根据工厂技术人员反映,设备的故障往往出现在一些简单的零件上,这与设备的整体质量和瓦特的专业水平很不相称。

更令人警觉的是,在每次设备检修期间,瓦特都会在工厂周边活动。他经常带着面包屑到工厂后院喂鸽子,有时还会把一些食物碎屑撒在围墙边。起初,工人们都认为这是外国专家爱护动物的表现。但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他在投放携带物用于收集环境样本。

专案组调查人员在工厂周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果然在几处隐蔽角落发现了特制的采样器。这些采样器被巧妙地伪装成石块或树枝,内部装有特殊的过滤材料,可以收集空气中的微粒。经检验,这些采样器的制造工艺非常精密,绝非个人所能制造,很可能来自某个专业的情报机构。

与此同时,兰州市公安局对瓦特的住所进行了秘密搜查。在他的房间天花板夹层中,发现了一个微型无线电发报机和一本用特殊密码写就的笔记本。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瓦特的间谍身份。更重要的是,笔记本上记录的数据与老鼠体内检测出的放射性物质高度相关,显示出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情报收集行动。

出乎意料:间谍网络的扩展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远比想象中庞大的间谍网络逐渐浮出水面。专案组在对瓦特的社会关系进行排查时,发现了一个意外人物:玛丽·瓦特。这位在兰州外语学院任教的英语教师,表面上是瓦特的妻子,实际上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

玛丽每周都要举办英语沙龙,参加者包括当地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这些沙龙除了进行语言交流,还经常讨论国际时事和科技发展。通过仔细分析沙龙的参与者名单,专案组发现其中包括多名在核工业基地工作人员的子女。玛丽总是特别关照这些学生,经常单独为他们补课。

更令人警觉的是,玛丽与一位名叫许林德的德裔美国商人来往密切。许林德是一家美国贸易公司的代表,经常往返于兰州和香港之间。表面上,他是来采购当地特产和手工艺品。但通过调查发现,他每次来兰州都会在特定时间到访白塔山公园,在那里与玛丽"偶遇"。

专案组在白塔山公园进行了细致的搜查,在一处不起眼的石墩下发现了一个秘密藏物点。这个藏物点经过精心伪装,内部安装了防水装置,可以存放微型胶片和文件。取证人员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被防水材料包裹的文件,内容涉及兰州化工厂的设备故障记录和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

进一步调查显示,兰州化工厂的设备故障并非偶然。许林德的贸易公司正是这套设备的代理商,而设备中的关键零件被动了手脚,使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必然出现故障。这样不仅为瓦特提供了独自检修的机会,还能获取工厂的内部情报。

与此同时,专案组还发现了一起看似无关的案件:黄河水文站的数据泄密事件。去年年底,有人发现某些水文监测数据被人刻意篡改。当时这被认为是工作人员的疏忽。但现在看来,这些数据的篡改与核工业基地的冷却水排放有关,很可能是为了掩盖通过水质监测获取的放射性数据。

调查人员在许林德位于香港的办公室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情报网络示意图。这个网络不仅包括瓦特夫妇和许林德,还涉及多个国家的情报机构。他们通过设备故障、环境监测、水文数据等多种渠道,试图掌握中国核工业发展的详细情况。

更让人吃惊的是,专案组在玛丽的住处发现了一份密码本,上面详细记录了与多个情报机构联络的暗号。通过破译这些密码,调查人员掌握了这个间谍网络的运作方式:瓦特负责技术情报的收集,玛丽通过英语沙龙获取相关人员的信息,而许林德则负责将收集到的情报通过香港转运出境。

总理过问:紧急部署行动

1967年10月18日,一份标注着"绝密"的报告被送到了中南海。这份由公安部特务侦查处整理的详细材料,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当天下午,周总理立即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措施。

会议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出席会议的除了公安部、外交部的主要负责人外,还包括国家安全部门和军方代表。与会人员在听取了专案组的汇报后,一致认为这起间谍案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首先,它涉及到中国核工业基地的情报泄露;其次,案件主要嫌疑人已经离境;第三,整个间谍网络仍在活动。

周总理在会议上提出了三点具体指示:第一,立即组建跨部门专案组,由公安部牵头,统一指挥和协调各方行动;第二,对瓦特夫妇和许林德的活动进行全面调查,摸清他们与境外情报机构的联系;第三,要采取措施保护核工业基地的安全,防止进一步的情报泄露。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专案组立即展开行动。首先,在香港方面,通过特殊渠道与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密切监视瓦特的活动。情报显示,瓦特抵达香港后,立即与一个自称是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机构取得了联系。这个机构的办公地点位于香港中环,但调查发现这只是一个空壳机构,其真实身份是某国情报机构的联络站。

其次,在兰州方面,专案组对玛丽的英语沙龙学员进行了秘密摸排。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名学员的父亲都在核工业基地工作,分别负责设备维护、安全检查和数据统计工作。虽然这些学员并不知情,但他们在无意中可能泄露了一些重要信息。专案组立即采取行动,以保护这些家庭为由,将相关人员调离敏感岗位。

同时,专案组还对化工厂的进口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查。技术人员发现,在设备的控制系统中安装了一个微型记录装置,可以自动记录设备运行参数。这些参数虽然看似普通的工业数据,但通过特殊分析可以推断出核工业基地的生产情况。

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注下,专案组还采取了一系列特别措施。首先,在香港布置了专门力量,继续监视瓦特的活动,同时通过外交渠道向英方提出交涉。其次,对兰州化工厂周边的环境监测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增加了多重安全措施。第三,对核工业基地的物资运输路线进行了调整,避免被外界探查。

为了进一步摸清间谍网络的规模,专案组决定暂时不动玛丽,而是利用她继续与境外联络,以此追查其他潜伏人员。专案组在玛丽的住所和活动场所安装了特殊监听设备,并派出多名精通英语的侦查员假扮学员打入英语沙龙。通过这些措施,专案组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为后续行动打下了基础。

最后结局:彻底瓦解间谍网

1967年11月15日凌晨,专案组在掌握了充分证据后,开始实施统一收网行动。行动代号"秋雨",分为香港、兰州两个战场同时展开。在香港,特派小组通过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在瓦特准备搭乘飞往伦敦的航班时将其拦截。搜查他的行李时,发现了装有微型胶片的钢笔、伪装成纽扣的微型照相机,以及一份详细记录核工业基地周边环境辐射数据的报告。

同一时间,兰州专案组对玛丽和其他涉案人员采取了行动。在英语沙龙即将开始的时候,警方突然出现,当场查获了玛丽正在准备的密码本和一套完整的无线电发报设备。这套设备被精心隐藏在教室的钢琴内部,通过特制的机关可以在弹奏钢琴时进行收发报。

专案组还在玛丽的住所找到了大量证据,包括记录核工业基地工作人员情况的笔记、与其他特工联络用的暗号表,以及一份详细的工作日志。这份日志记录了她如何通过英语沙龙收集情报,以及与许林德在白塔山公园接头的细节。

许林德则在试图从澳门乘船逃离时被逮捕。在他的公文包中,搜出了一份完整的情报网络组织架构图和一本记载资金往来的账本。账本显示,这个间谍网络在过去八个月里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其中包括用于购买设备、安置人员和支付情报费用的详细记录。

随后的审讯中,三人对自己的间谍身份供认不讳。根据他们的交代,这个间谍网络是由多国情报机构共同策划的行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情报,特别是关注核材料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为此,他们采用了技术性间谍和社会性间谍相结合的手段。

通过深入调查,专案组还发现了更多隐藏的间谍网络成员。在兰州,三名在不同单位工作的外籍专家被证实参与了情报收集活动。在西安,一个以进出口贸易为掩护的情报站被捣毁。在北京,两名假扮留学生的间谍也被逮捕。

1968年1月,专案组向周总理提交了最终报告。报告显示,这个间谍案件共抓获各类间谍人员12人,缴获无线电台3部、密码本5本、特制照相机8台,以及大量情报文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行动,有效保护了国家核工业安全,并积累了打击高科技间谍活动的宝贵经验。

专案组对缴获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这些间谍装备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比如,他们使用的微型照相机可以在极暗的环境下工作,拍摄的胶片只有指甲盖大小,却能清晰记录A4纸大小的文件内容。这些设备的技术水平,反映出对方对这次情报行动的重视程度。

0 阅读:70

水蓝说历史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