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匈奴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人呢?

心动趣历史 2020-11-04 20:27:31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中的“阴山”,就是我国古代为患北方的匈奴的发源地。

大致位置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包头地区,其活动区域大概就是现在的鄂尔多斯草原一带。

关于匈奴的起源,可谓是众说纷纭,司马迁的《史记》中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这种说法来源于匈奴的古老传说,据说匈奴的王族,就出自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之子淳维,这种说法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因为司马迁的时代,汉武帝虽然重创了匈奴,但是匈奴实力尚存,汉文化还没有自带霸气属性,所以匈奴人也没心思往上贴,人家也是挺骄傲的。

先秦时代,北方的小老弟,屡受欺负的匈奴部落

战国以前,阴山南北游牧部落,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就是名震天下的匈奴部落联盟。其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也称之为“河南地”一带的草原地带。

刚开始匈奴人并不和中原的战国诸侯接壤,匈奴势力和北方的赵国中间还隔着林胡、楼烦两个实力强劲的游牧部落。

林胡、楼烦两部频繁骚扰北方边境,深处北方的赵国不胜其烦,赵武灵王十九年,在胡人肥义的辅佐下,赵国开始推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国军事力量大幅提升。赵武灵王二十一年,赵国在攻灭中山国的同时,向西北用兵,驱逐林胡、楼烦,开辟云中、九原等郡县。

自此林胡、楼烦向北迁徙,进入匈奴的领地,逐渐融入匈奴,匈奴也就成为了紧挨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

曾经隔着两个大部族,看不清中原的花花世界,如今都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匈奴人终于尝到了和中原接触的甜头了,缺啥去中原抢一波就完事啦,自己啥都有了。

匈奴人开始了自己的劫匪生涯,也同样开始了挨收拾的日子。赵孝成王时期,李牧镇守北方边境,经过几年准备,率领一千三百战车、一万三千骑兵、五万步兵、十万弓弩兵,与匈奴单于率领的二十万精骑大战,李牧以诱敌深入的战法,大破匈奴主力,斩杀十余万匈奴骑兵,匈奴人从此不敢再南下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向北出击匈奴,追击匈奴七百余里,占领河套平原,将匈奴彻底赶到了阴山以北。蒙恬沿黄河至阴山修筑要塞和长城,连接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构筑北方的边防体系,震慑匈奴。

这一时期,匈奴的实力还比较弱小,虽然依靠来去无踪的灵活作战风格,时常为祸北方边境,但整体上来说,在北方一直是挨中原各诸侯国收拾的角色,没有太多能力反抗。

冒顿夺取大单于之位,匈奴帝国统一北方草原,进入鼎盛时期

匈奴人发展到头曼单于的时候,已经十分强大,成为北方草原首屈一指的势力。冒顿本来是匈奴单于的继承者,但是头曼单于想传位给自己宠爱的阏氏的儿子。

将冒顿送到月氏做人质,扭头就带兵攻打月氏,月氏人准备杀掉冒顿,冒顿偷了月氏人的好马,跑回匈奴。头曼单于看到他勇猛,就让他统领万骑。

冒顿获得了自己的部属后,制作鸣镝,将部下训练成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宝马、爱妻做工具训练,终于得到一直绝对忠诚于自己的力量。凭借这股力量,射杀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自立为匈奴单于。

冒顿继位后,首先面临的是强大的东胡的威胁,面对强大的东胡的咄咄逼人,冒顿首先采取麻痹敌人的策略,向东胡送出了千里马、阏氏等满足东胡王的各种无礼要求,东胡以为冒顿软弱可欺,不将他放在眼里。

冒顿趁机发展匈奴的军备力量,趁东胡不加防备的机会,突袭东胡,东胡王被杀,东胡的众多民众和大量牲畜全部归入匈奴,从此匈奴成为北方草原最强大的力量。

趁着灭亡东胡的强大军事力量,冒顿又向西进攻,打败了盘踞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迫使其向西迁徙。冒顿又进入西域,征服了楼兰、乌孙等二十多个西域国家。

向南冒顿又彻底吞并了楼烦、白羊河南王的土地,将其彻底纳入匈奴,同时趁秦末乱世,出兵占领了被蒙恬收复的河套地区。

这样匈奴就建立起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庞大帝国,匈奴已经成为北方草原民族的代名词。

汉匈战争开启,匈奴由盛而衰

匈奴在冒顿时代,与汉朝进行了第一次交锋,在汉军胜利的情况下,冒顿以诱敌深入的战术,诱使刘邦率领轻骑追击,在白登山设下埋伏,围困了刘邦七天七夜。

刘邦以和亲的外交手段,送出美女和大量财物,双方签订停战盟约。冒顿死后,其次子老上单于继位,一度率军十四万直抵彭阳,其先锋人马烧毁汉朝回中宫,远哨铁骑逼近长安,在汉文帝调军反击时,退回塞外。

军臣单于继位后,再度大举起兵南下掠夺,抢夺了汉朝大量的人口和财富,一度有“候骑至雍,火照甘泉”的严重边患。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采取积极防御的措施,匈奴的好日子到头了。军臣单于在世时,汉武帝策划“马邑之谋”,给了匈奴人当头一棒。

元光五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卫青、公孙贺、公孙敖各率领一万骑兵出击匈奴,拉开了汉匈大战的序幕。

此后汉武帝多次派出名将卫青、霍去病,发动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一举收复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将匈奴人赶出漠南草原。

元狩四年,派遣十万骑兵,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兵分两路,远征漠北,卫青大破匈奴伊稚斜单于主力,匈奴人一度以为伊稚斜已经死了。

霍去病横扫匈奴左贤王部,歼敌七万多人,乘胜追杀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饮马瀚海。自此匈奴帝国衰落,史称“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

向汉朝称臣,逐渐内附中原

汉武帝漠北之战后,汉匈的争夺中心从北方草原转移到了西域,汉朝采取分化拉拢,军事打击和怀柔双重政策,将匈奴势力逐出西域。

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先后远嫁乌孙,汉宣帝本始二年,汉朝发兵十五万联合乌孙进攻匈奴,汉军虽然收获寥寥,但是逼迫匈奴向西逃窜,迎头撞上常惠率领的五万乌孙军,拼死血战,俘虏匈奴三万九千人,匈奴实力再次大损。

此战之后不久,匈奴陷入五单于争立的混乱之中,最终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依靠汉朝的支持,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呼韩邪单于被郅支单于击败,南下向汉朝称臣,成为南匈奴。郅支单于占据漠北王庭,是为北匈奴,后因不满于汉朝对呼韩邪的支持,冥顽不灵抗击汉军,逃到了中亚的康居。

汉元帝时期,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率军远征康居,击杀郅支单于。匈奴名义上重新统一归于呼韩邪单于领导,此时匈奴基本已经成为汉朝北方的附庸政权。

东汉光武帝时期,匈奴再度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彻底归附东汉王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区。北匈奴依然负隅顽抗,时常骚扰渔阳和河西走廊。

汉明帝时期,窦固、耿恭击败呼衍王和左鹿蠡王,北匈奴在西域的影响被汉军遏制,班超再度都护西域。

汉章帝时期,窦宪、耿秉率军在稽落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走,窦宪、耿秉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勒石燕然”。

之后两年,汉军连续两次击败北匈奴,尤其是公元91年,汉军出击金微山,再次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被迫西迁,率残部逃往中亚康居一带。

匈奴人最后的去向是哪里呢?

南匈奴在河套地区落户生根,散落在草原的部族,逐渐被崛起的鲜卑人吞并同化。河套地区的南匈奴人逐步向中原靠拢,到东汉末年的时候,出现了晋阳以南为汉人,晋阳以北大部分为匈奴人的现象。

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首领刘渊趁机起兵,在离石称帝,建立汉国,迅速统一北方。其子刘聪相继攻占洛阳、长安灭亡西晋,刘聪之子刘粲被靳准杀死。

其族弟刘曜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赵。汉赵建国十年后,被羯人石勒灭亡,这样中原的匈奴人就进入了五胡乱华的大熔炉中,被各民族同化。

南匈奴的另外一支在草原的部族与鲜卑人融合,形成铁弗人,铁弗人的赫连勃勃、赫连昌、赫连定先后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败俘虏,融入北方各民族。

不过赫连这个姓氏流传极为悠久,西夏王朝的贵族中就有一支赫连氏的贵族,现在的有些地区也有赫连的姓氏。

至于向西迁徙的北匈奴人,公元160年,北匈奴在西域无法立足,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后来这部分人怎么样了,因为匈奴人没有文字,他们的踪迹就消失在了历史中。

到了公元4世纪的时候,在咸海一带出现了一支强大的匈人帝国,公元448年前后,匈人帝国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率领下达到了鼎盛,一度攻陷西罗马帝国的首都拉文纳,吹响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前奏。

因匈人的拉丁文Hvnnvs,与中文的匈奴相近,所以很多学者认为匈人就是西迁的匈奴人,不过这种说法没有得到公认。

不过匈奴最后西迁的记载是咸海附近的康居国,而且匈奴向这一代迁徙是从郅支单于时代就开始的,到公元160年前后的最后迁徙,匈奴西迁的人数应该是很庞大的。

所以说,阿提拉的匈人帝国,必然和西迁的匈奴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影响力远播中亚,在这一代兴起的帝国,能叫“匈人”,恐怕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至于说为什么两百年以后匈奴人才再度崛起,这应该是匈奴北单于西迁之后,与康居、郅支残余等各方面势力,进行了长久的争斗,最后其中一部胜出了,与当地白种人就行了长期的融合,最终建立匈人帝国。

1 阅读:2692
评论列表
  • 2020-11-04 22:03

    土耳机是不[得瑟]

    凡秀 回复:
    土耳其自认是突厥之后,其实不是
  • 2020-11-04 22:14

    古时候是啥时候?

  • 2020-11-05 10:36

    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中亚

  • 2020-11-04 21:54

    西北

  • 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西迁,话说南方汉族父系基因比较纯正,而母系杂七杂八发生了什么你们都懂,让我想起了秦朝并百越。

心动趣历史

简介:历史领域爱好者,大家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