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春节,铁路购票成为众人心头的大事,尤其是春运时节。
铁路作为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几乎每年都面临着春运高峰的挑战。但是,手机购票软件的各种“罢工”现象让很多人对铁路的垄断性产生了质疑。
12306网站系统的崩溃,常常让无数归心似箭的旅客陷入焦虑,甚至愤怒。近来一些声音提议,要将铁路市场“开放”,让更多的资本进入,改变目前的垄断局面。
问题来了,这样真的能让抢票变得更容易吗?

中国铁路系统至今仍然处于垄断地位,这一点不可忽视。
自从中国第一条铁路开通以来,铁路就成为了一个国家级的公共服务领域,几乎没有其他竞争对手。尽管铁路运输是政府运营的领域,但其中蕴藏的巨大需求和潜在利益,使得它长期成为改革的焦点。
对于普通人来说,铁路是一个“民生工程”,确保每个旅客都能顺利出行,尤其在春运期间。
这种特殊性,意味着铁路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化的行业,它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的关键所在。
要理解为什么铁路至今没有大规模开放,我们不得不看一下背后的“隐形成本”。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将铁路交给市场化运作,私人公司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利益最大化,票价自然会大幅上升。即便是现有的国有铁路,其负债也早已不容小觑。
根据2024年的官方数据,中国铁路的负债高达6.21万亿。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庞大的客流和高票价的情况下,铁路的运营依然无法盈利,反而背负了巨大的债务压力。
那么,若市场开放,资本化进入,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成本将会更加庞大。
私人资本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必然将票价提高,普通旅客的负担会更重,难道这是我们想要的“自由市场”吗?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铁路并不是不想改革,而是面临着众多现实问题。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铁路系统确实存在着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每年春运期间,12306平台的系统崩溃就是最明显的信号。

作为一个庞大的售票系统,12306的设计显然没有做好高峰时段的承载能力。几分钟的延误就可能导致一张回家的车票消失。
为了应对这类问题,12306每年都在进行技术更新,但每次系统崩溃后,仍然无法给人信心。技术难题是解决“春运难”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铁路系统的管理、调度、预案等层面也需要同步升级。
说到市场竞争,可能有人会提议,为什么不引入更多的竞争力量?但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在其他一些领域,竞争或许能促进服务的提升,但在铁路这个特殊的行业,过度竞争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后果。
例如,假设铁路市场大规模开放,那么最先进入市场的必定是资金充足的大型企业,而那些无法匹敌的企业很可能就会被挤出局。
这种局面不仅不会带来更多的选择,反而会加剧垄断,只是换了一个垄断的主体而已。
更糟糕的是,一旦竞争过于激烈,企业可能会通过压缩服务质量、降低安全标准等方式来实现盈利,这对于乘客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风险。

当市场化和垄断这两者碰撞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二选一问题,而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选择题。
如果政府完全放开市场,让资本自由进入,那么票价上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网络安全问题等都可能成为普遍现象。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铁路市场,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难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平的问题。没有充足的监管,市场化的铁路可能会变成一场资本的游戏,最终吃亏的将是广大普通旅客,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群体。

想要改善现有的铁路购票困境,并不是简单的“放开市场”就能解决的。
事实上,解决当前困境的办法并不完全依赖于市场化。与其期待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来优化票务系统,不如加大对现有铁路系统的技术和管理改革。
从根本上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完善的应急机制、更多的备用服务器、更高效的购票流程,而不是在改革中一次次给自己增添麻烦。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铁路的垄断地位可以永远固守不变。中国铁路系统目前正在进行一些探索性的改革。
比如,杭台高铁就是一条民营控股的高铁线路,在保持国家主导的同时,也引入了一定的民营资本参与运营,票价与其他国有线路几乎相同。
这种尝试,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为铁路的改革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未来,中国铁路可能会在保证民生需求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并在一些特定领域进行市场化尝试,以缓解当前的财政压力。

即便如此,铁路的改革也必须要走得稳,不可能一步到位。
中国铁路系统的改革,既不能盲目追求市场化的速度,也不能死守垄断不放。铁路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其涉及的不仅是技术和管理,还关乎社会稳定、民生福祉和国家安全。
对于普通旅客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铁路市场是否开放,而是我们能否在现有的铁路体制下,解决购票难、票价高、服务差等实际问题。
市场开放或许能带来某些改善,但如果放任自由竞争,其带来的副作用将可能让我们付出更多的代价。
如何在改革中兼顾效率与公平,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市场监管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问我,铁路垄断是否需要终结,我只能回答:是的,但这不是简单的市场开放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更完善的管理、更创新的技术和更细致的社会调控。铁路系统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每个人都认真思考、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
央视网《40天90亿人次!今年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2025/1/8
观察者网《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开通,铁路改革路向何方》20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