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暴毙之谜揭开,宫廷密档给出答案,难怪清朝官方史书不敢记载

豁达看历史 2024-11-15 06:48:42
一、雍正帝诡异的暴毙之死

八月二十三日子时,宫中突然传来慌乱的哨响,宫女们呼救声此起彼伏。圆明园内,雍正帝正仰卧在榻上,面色铁青,双眼无神,已是气绝而亡。这个时候恰逢元朝宗室高贵的伏羲皇后、睿宗皇后以及弘昼王子等人前来朝谢,眼见雍正帝猝然暴毙,登时像是五雷轰顶,人人面如土色,一时间竟连话也说不出来。

雍正帝的猝然暴毙无疑给宫中乃至朝中都带来了巨大震动。就在前一天,雍正帝还在圆明园内春游、巡视,对群臣诸事寝食不安,并未丝毫身体不适之兆。登时连乾隆帝都赶来大殿,与皇后、大臣们一同商议后事。这也难怪,因为雍正帝的突然离世,恰逢乾隆刚刚接掌禅位不久,登基时间还不足一年,如今面临铺天盖地而来的杂乱局面,内心必然焦虑不安。

雍正帝殒命的消息一传出,舆论声四起。朝中已故的首辅吕留良家的遗孤吕四娘"复仇"说,立即广为流传开来。相传吕四娘自幼聪颖,善剑法,父亲吕留良死于文字狱后,全家惨遭雍正屠戮。吕四娘奋发图强,在独臂神尼的指导下修习武艺,多年来一直秘密潜伏在皇宫之中,等待机会报仇。当她得知雍正帝将在圆明园宴饮时,悄然现身刺杀了他,迫使雍正帝措手不及,一命呜呼。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幕:一名貌美如花的女子,突然从暗处冲出,一刀斩断雍正帝的咽喉,鲜血飞溅,当场毙命的场景,在朝野之间不胫而走,掀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这种说法终究只是民间的传说,终无法成为历史事实。官方编撰的《清世宗实录》,却对雍正帝的猝然暴毙只字不提"吕四娘复仇"一事,反而很平淡地记录了这样一段话:"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

这显然与民间各种关于雍正帝暴毙的谣言相去甚远。官方记载显得异常平淡,丝毫没有任何悬念或惊心动魄的要素。这也难怪,因为清朝官方是绝对不会在正统史书上记载雍正帝被暗杀的事实的。与其承认自己的皇帝被自己的臣子谋害,倒不如选择隐瞒真相,用一种平淡无奇的说法掩盖真相。

二、《活计档》揭开真相

就在舆论四起、朝野充满猜疑之时,一份鲜为人知的宫廷秘册——《活计档》,似乎为雍正帝突如其来的死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活计档》名为"代内务府造办处承办宫中各项活计档册的总称",记载了从皇帝的衣着、饮食、车驾,到各种宫殿建筑、家具装饰品等,一应皆备。这本秘密账册如实记载了当时宫廷物品的采购、开支、用途等一系列信息,可谓是清朝皇家采购手册。这样一本详细记载皇帝日常生活开销开支的秘密账册,自然不会被编修正史时采用,而只能成为后人探寻真相的重要线索。

在经过对雍正时期的《活计档》细致搜索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极其惊人的发现:从雍正八年至雍正十三年八月,也就是短短五年时间内,雍正帝先后下旨,向圆明园内运送了大量的黑煤、木炭、铁、黑铅、砒霜、硫磺等物品。仅仅黑煤就达192吨之巨,另有42吨木炭,还有数以吨计的铁、黑铅等矿石。更为诡异的是,在雍正十三年八月的最后12天内,圆明园内又紧急运来了200斤的黑铅。这些数量惊人的矿石类物品,并非皇宫正常使用的,那么它们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细细思量,不难发现这些正是炼丹药的主要原料。我们知道,自古以来,许多皇帝都对长生不老之道青睐有加,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一些皇帝,更是痴迷于服食丹药以求长生。而现任的雍正帝,也毋庸置疑地被列入这一行列之中。

雍正帝一向被人认为是一位非常勤政的君主,就连睡眠时间也极其有限,每日仅4-5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几乎都在批阅奏折、处理政务。这样一位工作狂性格的帝王,自然不会满足于普通人的生命长度。他一定也渴望寻得长生之道,来完成他那宏大的雄心壮志。

据《活计档》记载,雍正帝在位的13年间,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奏折,可见他确实十分刻苦工作,从不放松。在这样一位寡欲淡泊的帝王看来,每每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服食丹药,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牺牲。但是,为了能够延续自己的生命,延续自己的伟业,雍正帝也在所不辞。

为了炼制这些神奇的丹药,雍正帝特意召见了圣地五台山著名的道士张太虚、甘露寺的王定乾等人。这些道士被封为"内廷太监",专门负责为帝王炼制长生药物。雍正帝亲自指挥他们,要求他们不断研制新的药方,探索增强疗效的方法。或许是因为服药时间过长,药物副作用越发明显,终至导致雍正帝猝然暴毙,难辞其咎。

除了自己服药之外,雍正帝还经常将丹药赏赐给臣工们。我们从《活计档》中找到了这样一条记录:"雍正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特命内廷太监张太虚、王定乾等,预备四盒龙虎丹,赏赐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四人。"看来,这位"勤政清帝"不仅对自己痴迷于长生,还希望能将这一心愿带动到全朝上下。

三、雍正帝的疯狂执念

细细追究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其实并不能算是什么新鲜事。自古以来,许多帝王便对延年益寿充满了向往和追求。从仓央嘉措、李淳风,到刘伯温等历代大儒,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曾为皇帝们炮制过神奇的丹药。但相较而言,雍正帝的这种执念恐怕要更为疯狂和偏激。

我们从《清世宗实录》中可以看到,雍正帝登基后的13年间,几乎天天都泡在批阅奏折之中,只字不提休息二字。大臣们都说,能让雍正帝只歇3天就已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这位皇帝每天只睡4-5个小时左右,其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处理政务上。很显然,他是一位极其勤勉的君主,将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完全奉献给了满足虚荣心和统治欲望的政治事务中。

但或许在雍正帝的内心深处,这份笃定的责任心和执著的追求,另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目标。我们知道,在雍正帝的字典里,并没有所谓的"荣耀"一词,因为他一直梦想以另一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那就是寻求长生不老之道。

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皇帝乃至高无上,是天子后人,具有天赋的神性。所以即便是再勤勉的皇帝,也终难逃俗人的相同宿命。然而,雍正帝显然并不甘心于此,他还想在有生之年完成自己的伟大事业,他不愿意像其他皇帝那样匆匆一生就走向无尽的黑暗。

于是,这位满怀理想抱负的君王,开始了疯狂的丹药服用之旅。我们从《活计档》中看到,从雍正八年到十三年,整整5年的时间里,雍正帝不断地向圆明园调运大量黑煤、木炭、铁、黑铅、砒霜、硫磺等可炼丹的原料。他明确地命令内廷太监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务必勤勉研发更加有效的药方,以期能够一飞冲天,永享仙逝。从数量上来看,雍正帝对丹药的需求简直是源源不断、不知节制,足见他对长生梦境的痴迷。

除了自己痴迷于丹药,雍正帝还时常将此等神奇药物赏赐给身边的臣工。《活计档》上有一条记载,在雍正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雍正帝特命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制作了4盒龙虎丹,赏赐给当时的署理大将军、副将、参赞以及提督。

这种做法无疑突出了雍正帝对延年益寿之道的宗教信仰般的狂热。他显然希望能将自己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传播到整个朝野之中,为他所有人都注入一股神奇而神秘的力量。或许在雍正帝的眼中,只有这样,他才能永续自己的帝业,延续他的鸿图大业。

反观大多数前朝皇帝,似乎都认命于俗人的宿命,安之若素地步入黄泉之路。但雍正帝偏偏与众不同,对于命运和死亡这两个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他从未屈服,反而要用自己的一生与之抗争到底。这种不肯服输的狠戾性格,也从侧面反映了雍正帝的另一面——一个无拘无束、追求自我的个性。这位帝王之中的另类,恐怕要远远超出我们对一位中国传统皇帝的一般认知。

四、古代帝王的通病

要说雍正帝对于延年益寿的这种狂热执念,并非是孤立存在的个例。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自古以来,许多帝王对于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都表现出了同样疯狂而顽固的一面。

一言以蔽之,这就是古代皇帝们的一大通病。无论是神仙般的黄帝、最富盛名的汉武帝,还是镇国安邦的隋炀帝,甚至是才华横溢的康熙帝,几乎所有位列当世之君的帝王,都曾沉浸于这一永恒的梦境之中,寻找着神奇的长生丹药。

至于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现象,原因无外乎两点:其一,皇权至尊;其二,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

首先要说的是皇权至尊。在大部分中国历史上,帝王的地位几乎等同于神明。他们被认为是天子后人,拥有天赋的神圣血统,因此理所应当能够超越凡人,永享仙逝。这种观念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黄帝传说。"三皇五帝"中的黄帝被后人尊奉为最伟大的圣君,不仅曾登神山而受天启,还被说成是一位长生不老的仙人。这种神话故事在后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成为所有帝王梦寐以求的理想化形象。

而身为当代大权在握的帝王,如何能甘心就此步入黄泉,放弃自己的雄才大略?所以几乎每一位皇帝在登基后,都会设法寻找突破常人生命界限的途径,去追逐黄帝那样的神圣地位。但很显然,这种渴望长生的狂热执念,往往最终成为皇帝们的"通病"。历朝历代的大量史料都证实,凡是过度沉溺于此的帝王,无一例外地死于非命,成为时代的悲剧人物。

第二个原因,则是人之固有的恐惧心理。我们知道,对于生死这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每一个人心中都存有一种或大或小的恐慌情绪。作为普通百姓,我们尚且无力去应对这一难题,更何况是身负千钧重任的帝王呢?在权力的高位上,对于死亡的恐惧感往往会被放大数倍。所以帝王们不得不采取一些不可思议的手段,譬如服食丹药,来粉饰过度的皇权神性,以期能够击败这一无法战胜的宿命。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古代帝王普遍存在这一通病,但相对于其他皇帝,雍正帝显然要疯狂且极端得多。我们从《活计档》的记载中,看到在短短5年内,他就不断调运大量的矿石药材,并频繁赏赐给身边的臣子们,可见他对于长生梦境的痴迷程度。这种做法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年元朝汉王朱元璋的父亲朱世让,在病入膏肓时,也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搜罗仙药。结果虽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但终究也难逃一死。可以说,雍正帝的命运,很可能与朱世让一样,都注定了要成为历史上这一悲剧命题的又一佐证。

五、官方隐瞒真相的原因

既然雍正帝在位期间对长生药物的需求如此疯狂,那么其猝然暴毙的真实原因,恐怕与过量服食丹药有着直接的关联。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官方的《清世宗实录》中,对于雍正帝的死因却避而不谈,反而用一种极其平淡无奇的表述掩盖了真相。

我们细细思考,这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威慑力和统治地位,而刻意遮掩帝王服用丹药而死的惨剧?抑或是出于对帝王的崇拜和神圣化,不愿意承认他们也同样拘囿于生死法则之中?

应该说,这其中深层次的缘由,可能还有其他更为复杂的原因。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君主专制时代,皇帝的形象可谓是至关重要。他不仅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更是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准神明形象。人们习惯于将帝王与神祇等同起来,认为他们拥有不死的神性。一旦承认帝王也同样难逃俗人宿命的事实,势必会大大冲击国人对君主的崇拜意识。因此,清朝编史官在记载雍正帝死因时,自然不愿意透露其服食丹药致死的真相,而只是用一种平淡无奇的说法掩盖了事实。

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清世宗实录》毕竟是由清朝高层官员们编纂而成。对于涉及朝廷内部秘闻的敏感话题,他们往往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有所隐瞒。就像我们前文提到的,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一人,他还经常将这些神奇药物赏赐给身边的大臣们。如果承认这一事实,岂不就意味着,整个清王朝统治阶层都沉浸于这种迷恋长生的陋习之中?这显然与人们对清朝"盛世"的想象大相径庭,因而编史官们宁可回避此事,也不愿意在正史中留下这一污点。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个正在经历权力交接的朝代来说,如何塑造先帝的英明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雍正帝虽然在位时便声名远扬,但他也有一些不光彩的地方,譬如对于文人的迫害、对待下属的残酷手段等。所以当他突然暴毙时,新上台的乾隆帝及其手下的编史官们,自然更加倾向于用一种尽量中性和敬仰的方式,来记录这位先帝的终命,以期在后人心目中留下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形象。

诚然,即使清官方史志对雍正帝的真实死因隐瞒不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野史和民间传说的不断流传中,真相终还是被一点点揭开了。不过事关朝廷内部机密的秘闻,即便在今天依然难以完全确认。所以在面对这样一个难解的谜团时,我们也只能耐心地等待,相信终有一天历史的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

0 阅读:30

豁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