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详细聊聊扬州瘦马】
我发现大家对于扬州瘦马,这种在明清风靡数百年之久的恶俗喜好,大家对其却知之甚少。很多都认为这是一个褒义词或中性词。其实扬州瘦马作为当时权贵们的喜爱之物,她们在年幼被选中之时,就注定了其一生凄惨无比的结局。
单看“扬州瘦马”这四个字,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扬州地区所特有的马的种类,但其实这里的“瘦马”特指女子。“瘦马”指的是身材纤细的妙龄女子,因为在当时“瘦马”的产业链以及服务对象主要集中扬州一带,因此才有了“扬州瘦马”这种称呼。
明清时期,扬州一带聚集了当时两淮地区的大部分盐商,要知道在各朝各代,盐商都是富甲一方的存在,甚至部分盐商的奢侈程度能与皇室相媲美。于是为了迎合这些盐商们扭曲的心理需求,“瘦马”便在此背景下诞生了。
渐渐的扬州区域不少人都看中了“养瘦马”带来的暴利,于是吸引了大批的人专门从事此项职业。“扬州瘦马”的名号,也因此响遍明清时期的全国各地。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张岱,曾在《陶庵梦忆·卷五·扬州瘦马》中提到了,在扬州每天靠“瘦马”养活的便有上百人。清朝中期的史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养瘦马》说道:“扬州人养处女卖人作妾,俗谓之养瘦马”。
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即便是在当时进行贩卖“扬州瘦马”的行为,也是被文人志士所不齿的。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还原出“扬州瘦马”那黑暗无比、毫无人性的产业链。
“扬州瘦马”的产业链在当时,每一位“瘦马”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从事“养瘦马”的人被称为牙公和牙婆。他们会安排专人常年游走去乡下的贫困地区,挑选适龄的女孩,因为在古时卖儿卖女的现象并不少见,“养瘦马”的人便会趁机低价买走那些年龄合适、外貌清秀的女孩。
对于买回来的女孩,牙公、牙婆会根据女孩的资质来划分三六九等。位列一等的女孩,便会被安排学习琴棋书画、形体姿态、同房之术等技艺。第二等的女孩,主要学习记账相关的知识,也会教她们一些简单的曲子,她们养成后,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能帮盐商处理生意的事务。最后就是被列为第三等的女孩,她们不被允许学习识字认曲,只能学女红、裁剪以及厨艺等,向主妇的方向培养。
当然所有的训练都是十分严格和残酷的,每天都会有专人督促她们的学习进度。年幼的“瘦马”往往刚离家不久,在她们还没适应外界的环境时,便会被强制进行大量的训练,如果不能完成,轻则没有饭吃,严重的还要挨鞭子抽。
受明清审美观的影响,当时的盐商们普遍以瘦为美,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为了迎合他们的需求,牙公、牙婆会严格控制女孩的饭量。很多“瘦马”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变得体弱多病,甚至有的虚弱到需要专人搀扶才能行走的地步。所以不乏一些心智脆弱的女孩,在一系列的残酷训练中选择了自尽。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瘦马”,即便是那些在历史上都留有名号的,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免不了被牙公牙婆暴力虐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牙公、牙婆所做这一切的根本目的便是合格的“瘦马”所带来的暴利。每次有盐商前来购买“瘦马”时,牙公、牙婆便会将手底下的“瘦马”全部召集出来令买家仔细挑选,如果有中意的盐商便会当场付钱买走。
根据《续金瓶梅》记载,位列一等的“瘦马”价值高达1500两白银,这是很多普通家庭几辈子都挣不来的钱财。要知道牙公、牙婆收购“瘦马”时,才仅仅只花费了几两银子而已,甚至有的几十文的也有,因此用暴利来形容这个行业是十分贴切的。
但是也会有些“瘦马”会因为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得到盐商们的青睐,随着“瘦马”年纪的增长,利益至上的牙公、牙婆也会榨干其价值。这些始终没有被盐商选中的“瘦马”们,牙公、牙婆会将她们以相对低一些的价格,卖到烟花柳巷之中,其实所谓的秦淮歌姬大部分都是“瘦马”出身。
可以说这些“瘦马”最好的归宿便是被富甲一方的盐商选中,如果有幸能够成为对方的小妾,那么她们才有几率过上真正好一些的生活。但是这是在盐商的正妻心地善良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瘦马”出身的小妾,在家里都是被人嫌弃、针对的存在。一些运气不好的“瘦马”可能会被大户人家的正妻用各种方式搞死,官府也基本不会管。
可以看出,扬州瘦马并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封建社会时期无辜女子们的血泪史。可以说“扬州瘦马”这四个字,体现出了明清时期,那些权贵商贾们对女性的不尊重,甚至可以说没有将其当做“人”来看待。
说来也搞笑,即便是这样一个对女性有着极深侮辱性的词语,某位明星还穿过印有扬州瘦马的文化衫。无独有偶,更有甚者,扬州瘦马这个词被某些现代女性用来炫耀自己,实在是将无知体现的淋漓尽致。之前有网友爆料她的朋友圈,有位姑娘发自拍的同时配文:“我愿做扬州瘦马,与你浪迹天涯。”我是实在是不知道这位姑娘,是从何处了解到“扬州瘦马”这个词语的,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否了解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不过相信她应该就是单纯的“无知”。
公开的把自己比作“扬州瘦马”,估计不论古今,都是一件令人大开眼界的行为。对了,我又想到了一位网友质疑李清照的词是“狗屁不通”的。
这体现了一部分人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严重缺失,这无疑是值得大家重视的,历史文化教育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