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粟裕和陈老总两人在华野的配合堪称完美,在华野成立后陈粟共同指挥多次大捷,可见他俩才是华野打胜仗的关键。
不过面对这个黄金组合,在1947-1948年将近1年时间,陈老总却被军委从华野司令员调任中野副司令,来到了刘邓身边工作。
那么为何明知道陈老总和粟裕两人配合的亲密无间,总部却还是将两人分开使用,让陈老总去中原刘邓身边工作呢?
本期,就跟随雨田君一起来探秘,这段很少人所熟知的我军“人事调动”事件。
加入到中野陈老总(剧照)
陈老总转到中野始末1947年8月24日,在华野七月分兵之后的一个月,看到刘邓已经跃进大别山,当初主席设想的三路大军(刘邓、陈谢和陈粟)齐聚中原的战略构想也初步达成。
1947年9月22日,而为了统一指挥这三路大军,军委也决定重新调整指挥机构。
既将陈老总和粟裕率领的西线兵团,也就是华野粟裕集团(1、4、6和特纵),以及陈(士渠)唐(亮)集团(3、8和10纵),合计7个纵队划归晋冀鲁豫野野战军领导,并且归于晋冀鲁豫中央局指挥。
陈老总和粟裕在指挥西线兵团(剧照)
当时规定陈粟兵团的作战任务为
“协助刘邓、陈谢创造鄂豫皖与鄂豫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作战任务也划归到河以南、淮河以北、运河以西、平汉以东”。
其中陈老总以晋冀鲁豫中央局委员身份,担任第二副书记(书记为邓公),而粟裕同样也是以委员的身份担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和华野西线兵团司令,同样从华野过来的还有担任委员主持渤海地区工作的张云逸大将,以及邓子恢老先生。
换一句话来说,陈老总和粟裕在1947下半年的身份是:刘邓这边晋冀鲁豫的人。
陈老总和粟裕
1947年11月,在新任命之后,陈老总在交接华野西兵团任务之后,去到了邯郸(晋冀鲁豫总部所在地)一起为陈粟和陈谢大军筹措粮草。
12月份,陈老总去到了晋察冀、晋绥,随后到达陕北的杨家沟的军委总部,一路上也汇报了华野的最新动向,以及如何打破敌人的重点围剿,期间还参加了彭总的西北军区总结会,并在此向主席和军委汇报工作。
1948年1月,在陕北期间,因为粟裕和军委的“子养电”建议上,陈老总也在两边来回奔波,帮助军委很好理解粟裕为何坚持不过江,最终帮助了粟裕将华野部队坚持留在了江北,打歼灭战。
以上三个月,则是陈老总的行程,而当时他的身份,依然是在刘邓在大别山重建中原局指导下工作。
但因为而此时陈老总和粟裕在华野的外线兵团一直在豫皖苏工作,因此所部仍有很强的自主权。
1948年5月,对陈老总和华野来说是一个大日子
当主席已经同意,粟裕在江北暂时不过江之后,陈老总回到了华野(陈粟集团)在濮阳的驻地。
而这个时候,刘邓考虑到中原局辖区甚大,领导力量薄弱,要知道当时中原局所辖的部队,如果算上粟裕就达到了30多万,军区武装也有20多万,皆须统一指挥及供应。
因此,刘邓则是建议:
以老总为中原局第一副书记,同时以中原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或者作为军区第二政委兼野战军政委。同时,不管那种形式,陈毅同志华野职务不变。
而面对刘邓建议,粟裕也是提出了正如文章开头的意见
“华野离不开陈军长……”
两边都在抢陈老总,确实也让主席很为难。
于是电告刘、邓:
“陈、粟二人日内可到阜平和我们会商行动问题及你们提出的中原机构组织问题。
最终,军委也对中原局进行了人事调整。
“除华中解放区现辖境地外,凡陇海以南,长江以北,直到川陕边区均属中原解放区。中原中央局以邓公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以刘帅和粟裕等12人为委员。”
同时在军区分配上,则是以
“刘帅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公为政委,陈老总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李公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二副司令员。陈老总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同时在陈老总在中野期间,一切职务有粟裕代理……”
就这样,在1948年5月,陈老总也正式到中原工作
为何陈老总要去中原工作可能很多人不曾理解,为何中原地区已经有刘邓了,为何还要陈老总前去支援呢?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雨田君大致将其分为两点。
其一,就是当时中原很缺干部
我们都知道,刘邓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期,损失非常大,虽然完成了战略任务,但部队特别是干部的损失达到了1/3以上,而这些损失也是让刘邓在大别山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
此时,就更需要从其他解放区特别是华东就近输血,才能帮助其渡过难关。
1947年9月,陈老总和粟裕带领部队在外线归刘邓辖制开始,就一直通过华东解放区为其输送干部,华东地区支援的干部数量达到了将近5000人,而这些干部的管理和融入中原这个环境里面,肯定是需华东方面去协调,实际上除了陈老总,邓子恢和张云逸等人也先后划拨给中原局,开展工作。
但要说干部的管控工作,还是没人能比陈老总更适合,让这些干部服从调配展开工作,还是作为华东军区和野战军双重司令的陈老总更有说服力。
事实上,在1947年期间,陈老总就带领干部重新创建了豫皖苏根据地,邓子恢也帮助中原局恢复经济和财政,邓老先生一直是我军内部的经济改革高手。
那么可能肯多人会问,陈老总离开华野不会有影响么?
影响肯定是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就事论事,在当时的华东局以及下属的华东军区和华野里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运转机构,有很成熟的运行体系在里面,这也让是华东局可以放心的让陈老总去中原。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随着范汉杰进攻胶东,华东沦为战区。
除了山东和苏北少部分地区之外,根据地也被割裂成几块,所辖部队实际上也就许世友的山东兵团和韦国清的苏北部队,而且精锐部队也跟着陈老总和粟裕去外线,这样的机构缩减,人员势必会过剩。
与其这样,陈老总去中原,还能就近指挥该地区的部队,也能充实华野外线兵团的实力,配合内线作战……
其二,为了更好的战略布局!
在1948年1月的子养电里面,粟裕就开始大胆的预测,将来我军和国军的主力将会在江北(中原地区)有一场大战,同时这场大战将会决定关内战场的走势。
而中原战场当时就有两支野战军——中野和华野。
当时粟裕想要在江北大打大歼灭战的设想,也是得到了刘邓的力挺
“敌目前在淮河以北机动作战者为9个师,而我方野战部队为20万人,如果粟兵团加入中原作战则为28万人,实力可大大超过敌人。如能寻机歼敌两三个师,即可完全掌握主动。”
可以说,当时我军两大野战军都想在中原歼灭敌人主力。
而别看当时粟裕的豫皖苏是归中原军区指挥,但粟裕同时还兼任华野代司令,所部有很强的独立性。
联兵作战,最重要的是令行禁止,和部队的协指挥。
而这个时候陈老总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他即是华野的司令员,同时也是中野的副司令员,两边兼职让他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事实上在华野和中野联兵初期,两边的配合确实不是很娴熟,比如在豫东战役期间,有关于胡琏兵团阻击的问题,双方也是沟通不到位,但这些只能算两大野战军之间磨合的小问题,问题反映出来后,陈老总也是两地奔波做思想工作,也消除了双方之间的小配合失误……
在淮海战役阶段,在陈老总的协调之下,两大野战军配合默契,中野拿下宿县,华野就敢围黄百韬,华野围黄兵团,中野就负责打援黄维兵团,收拾完黄百韬,粟裕立马让陈士渠南下配合中野吃掉黄维,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配合堪称完美。
诚然,虽然粟裕说华野离不开陈军长,但毫无疑问在这段期间内,粟裕很好的起到了这个代司令的作用。
当1949年3月, 陈老总回到华东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兼第三野战军司令的时候,华野已经从他在时候的27万军队,扩军到58万人。
可以说陈老总暂时离开华野去中野工作,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也作为一个枢纽协调两个野战军展开中原决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粟裕独当一面的能力,让其可以放开手脚指挥淮海战役。
不得不说,军委的这一个调动,直接盘活了全国战场。
粟大元帅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