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玉米期货05合约上涨了10个点,然后一些贸易商兴奋的高呼“玉米期货大涨”,仅仅反弹10个百分点,却这样兴奋,说明贸易商的情绪被市场裹挟得非常严重。
涨10个点,落10个点,就会影响玉米的行情走势?是不是太情绪化了?
深加工的迷幻操作咱们言归正传,这两天,网络中再一次拿起深加工“放假停收”的故事进行渲染,以此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进行暗示,深加工缺粮,所以春节过后,玉米必须涨价。
我们来看一下,南北各地深加工不放假或最早开始收购的企业名单。
黑龙江鸿展生物:春节期间正常收购,不放假,不休息。
黑龙江绥化昊天:春节期间正常收购,不放假,不休息。
黑龙江鸡东国投:春节期间正常收购,不放假,不休息。
黑龙江齐齐哈尔阜丰:春节期间正常收购,不放假,不休息。
黑龙江京粮龙江:2025年1月28日停收,1月31日开始收购。
黑龙江青冈龙凤:2025年1月28日停收,1月31日开始收购。
吉林松原嘉吉:2025年1月27日停收,2月1日开始收购。
山东米能生物:2025年1月26日停收,2月1日开始收购。
山东和洋生物:2025年1月26日停收,2月1日开始收购。
山东福洋生物:2025年1月26日停收,2月1日开始收购。
山东七星柠檬:2025年1月26日停收,1月31日开始收购。
山东临清德能金玉米:2025年1月26日停收,2月1日开始收购。
黑龙江有4家企业,春节期间正常收购,2家企业1月31日(初三)开始收购;
吉林有1家企业,而且被大家称之为东北深加工风向标1月31日(初三)开始收购;
山东有1家企业1月31日(初三)开始收购,4家2月1日(初三)就开始进行收购;
1)如果以静态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说明企业开工率很高,而且效益很好,否则不会急于这么早开工就要收购玉米。
2)如果以收购时间角度来看操作节奏,说明这些企业几乎没有做大库存或者说对于玉米的需求很旺盛,否则不会这么早开工收购。
正是如此,也给了很多人无限的遐想和想象力,南北各地深加工这么着急收粮,结果只有一个——涨价。
是的,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的操作模式。如果单独看黑龙江地区,某些区域春节后涨价是大概率,但有些地区有可能落价或保持平稳。
企业的根本就是“利益最大化”,肯定是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来做出相对最合理的操作手段。
但,在这个时候就喊春节后玉米会大涨,有点过了。为什么?
如果当地或周边真的没有粮,如果减产特别严重的情况之下,深加工为了生产,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做出研判,然后大涨价来吸引粮源,来疯狂的做库存,以防没粮可用。
但是,我们看看企业的涨价和落价模式,难不成他们“傻瓜”?
涨价是好还是坏?对于整个市场的结构群体而言,最大的最基本的当属农民朋友,对不对?那么两个问题:
1)对于基层农民而言,以东北为例,很多地区的农民手中已经没有玉米,现在再去疯狂的喊玉米价格未来会大涨、暴涨,请问,你是伤害了多数人还是得到少数人的好感?
怎么讲?
大多数人已经卖粮玉米,接下来如果玉米价格大涨,地租地价格会不会水涨船高?玉米贱卖,然后地租上涨!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一种伤害?
谁手中有粮都看涨,谁存粮都看涨,这是必然!谁都不希望自己手中玉米落价!但所有的希望只是希望,市场就是市场,不确定性的确定,确定的才是不确定性。
2)市场中很多人都喜欢拿“托市”来讲故事,请问是起作用还是没有起作用?
如果真的想要进行“托市”,为什么在基层农民集中大量售粮阶段?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不积极入手呢?为什么不出台一些利好信息,然后让农民卖粮赚钱好不好?为什么会有“孩子死了才来奶”这一句?
换言之,根本就没有“托市”这一说,一切都是大家的“意淫”或“臆想”而已。给上涨或下跌找个最不是理由的理由而已。
就如同某个人有病了,最开始发现之初,就开始积极治疗,一定恢复快,但为什么发现病了,但根本没有积极的救治?为什么?为什么?不值得大家思考吗?请不要用后脑勺思考!
因为太多人都忘记了一件事:2016年我们进行改革“市场化收购”和“补贴”新机制,即使有“ZC”加持,但不会在粮食价格上进行过多干预,注意过多这个用词。
因为玉米涨至3000元的时候,也没有,为什么跌至2000的时候要进行呢?
任何市场都是一个“故事会”,爽文短剧看多了,是不是都信以为真了?
祝所有的朋友新春快乐,万事如意,感谢这一年大家对我的支持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