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人,你都知道谁?

金是水 2023-12-18 22:32:45

中国是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度,古代有“士农工商”四大行业,“商”被排在了最后,经商被人们视为“贱业”。中国古代对商人的称呼有商贾,市贾,还有市井之称。然而商人一词由来久远,与商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族人的祖先契,由于跟随大禹治水,功不可没,被封到商这个地方。也就是古代的商族。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诸侯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除了商人的鼻祖王亥,后代还有很多著名影响的商人。

陶朱公财神范蠡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宛三户人。被史学界称为商家鼻祖,被中国民间恭奉为“文财神”。曾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兴越,功成身退。北上经商,居陶,号朱公。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

陶朱公商训十二则:能识人:知人善恶,赈目不负;能用人:因财器便,任事可赖;能知机:善贮时宜,不致蚀本;能倡率:躬行以率,观感自生;能整顿:货物整齐,夺人心目;能敏捷:犹豫不决,到老无成;能接纳:礼义相交,顾客者众;能安业:弃旧迎新,商贾大病;能辩论:生财之道,开引其机;能办货:置货不拘,获利必多;能收帐:勤谨不怠,取讨自多;能还帐:多少先后,酌中而行。

七十二贤之一子贡

端木赐(公元前520—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中华儒商之祖,官至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门十哲之一,春秋末期卫国黎人。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相传,孔子病危时,未赶回。子贡觉得对不起老师,别人守墓三年离去,他在墓旁再守三年,共守六年。

子贡儒商精神:以义取利,以利济世,以和为贵,以儒兴商。仁爱立人,见利思义,讲信修睦,乐于施善。博学儒雅,亦文亦商,以商养儒,以儒促商。重守诚信,谋利有度,宽厚圆融,内圣外王。

商战理论家白圭

白圭(公元前370—300年),名丹,战国时人。《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先秦时商业经营思想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其师傅为鬼谷子,相传鬼谷子得一“金书”,鬼谷子将里面的致富之计(“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世无可抵则深隐以待时”)传于白圭。 商场如战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并提出了贸易致富的理论。他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此外,白圭还提出了农业经济循环说,认为农业的一个周期为12年。他亦认为经商要按时机,就像孙子吴起用兵、商鞅行法。

钢铁大王卓氏

卓氏是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从河北走出去的巨商,堪称冀商鼻祖。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载,卓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钢铁大王”。秦国打败赵国,为掠夺财富,组织了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流放富豪,卓氏也在其中。稍有钱财的人,都想方设法迁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只有卓氏夫妇例外。卓氏愿意迁移到其他地方,最终卓氏夫妇迁徙到了以产铁矿著名而尚未开发的临邛地区。卓氏夫妇在此安居之后,就利用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优势,结合自己世家的专长,开采铁矿,重操旧业,熔铸生铁。卓氏家族建立了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型冶炼工厂。

卓氏独处荒远之地,最终能够富拟王候,正是看准了当地环境的富厚和物资的富足。自然资源加上“远见卓识”,二者恰当的结合,造就了卓氏的“钢铁大王”成就。在秦汉时期其中有姓名可考的有卓王孙和卓文君二人。

奇货可居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92-235年),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史记》中亦有明确记载: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出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改变了中国历史也不过分。

一生最得意的一笔大生意就是:结识秦流亡公子赢异人并资助其回国即位,从而成功实现个人由商从政的历史性转变。吕不韦所说的“奇货可居”,已经成为风险投资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他的气魄之大、信心之强、眼光之远、心计之深、创意之妙、谋划之秘、办法之多、预见之准、收益之丰,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富可敌国沈万三

沈万三(1330~1376年),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沈万三继承父业,率其子弟尽力农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以周庄作为商品贸易与流通基地,广集货资,迅速成为江南第一豪富。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见形势严峻,主动示好,先是帮助修建南京城,资助筑城资金三分之一。明太祖欲犒军,又请求代出犒银,明太祖问其“百万军能遍赏乎”,沈万三答以每军可犒银一两。

沈万三具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善于发现商机并果断行动。他通过经营海外贸易,将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与外国人交易,从而赚取了巨额利润。白手起家,打造出了一个超一流的‘企业帝国’。但是,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由于沈万三有了钱财就自认为可以藐视一切,错误地认为钱是万能的。最终被老朱发配云南。

中国商父盛宣怀

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其主要思想是:培养新式人才是富国强兵之根本。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

华侨领袖陈嘉庚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17岁出国创业,替父还债。陈嘉庚成功地力挽狂澜,先是投资建成了菠萝罐头厂,实现了盈利,随后又看好了地开始种植橡胶,靠着这样的天赋以及独到的投资眼光,很快,陈嘉庚声名远扬,成为了远近都知晓的大商人。人送外号“橡胶大王”。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最终散尽家财兴办百所学校。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科、农林等校(统称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为办学捐款过亿,300万遗产不留儿孙。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5 阅读:205

金是水

简介:我要回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