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网络上流传着一个很普遍的观点“不婚不育保平安”,就连结婚数据似乎也已说明不愿意结婚的人越来越多了。
所以,有很多人跑来问我,怎么看。
昨天的文章发出后,我认认真真地思考了几个小时。
关于婚姻里到底是女人吃亏还是男人吃亏,还真的得分情况。
首先,深度思考一定是基于多种维度,多个视角和多样化的样本的。
那么显而易见,我们就得共同参考一下男人和女人的声音。
站在男性的立场上,他们不结婚,上班赚来的钱自己花,下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了婚,收入的一大半要用在家庭上,比如供房贷、养孩子、家庭开支等,时间上肯定也没那么自由,同时,又要接受各种道德规范的约束。
简单说,就是他们也认为自己放弃了很多,牺牲了很多。
女性就更不用说了,不结婚,只是谈恋爱的话,可能比男性更占优势,自由度、事业上也能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就算服个美役,也不算啥。但结了婚,要生孩子,养孩子,操持家务,辅导孩子写作业,应付男方的家庭成员(无需他们帮忙带孩子的话,可能频率低一点,但也不能完全避免)...
很多隐形的事物其实不敢算,比如我一个性格都很马大哈的人,也要常年保管着家里的所有东西,只要大家找不到全都问我。
还有,采购家庭用品,它其实是包含统筹、规划、比价、收纳、退货等一系列的一个工作。
育儿这个板块就更复杂了,除了具体的事物,喂奶、哄睡、做辅食、带孩子出门社交、辅导作业,精力消耗更多的地方在于心理和精神上的投入,尤其情绪成本。
我非常看不惯一些人试图用市场行情来衡量妈妈们的付出,因为钟点工、保姆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工资水平,但她们是只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需要考虑管理成本和流动成本,也不对结果真正负责的人。
比如说,孩子突然生病了,保姆能带她去医院吗?肯定不能,可妈妈能。
孩子几月份要打疫苗,保姆不会记得,妈妈会时刻惦记着,提前预约并按时带孩子去。
这种安心,是金钱购买不了的,至少说不是一个月几千一万的保姆做不到的,能够把管理和统筹也执行掉,必须得高素质的团队行为,保姆、家教都是高学历高水平,还得匹配一个管家。(就这,管家也还得主家进行有效管理)
孝顺父母这个课题,也是同理。
我之前接过一个咨询,她说公公得了癌症,都是她定期陪着去医院做化疗,而老公还拿着他工作忙,说她是应该的,没有一句感激的话,属实就有些过分了。
因为,我始终觉得有一些东西是无法计算的。
综上,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女性在结婚后的前十年,肯定是更吃亏的。
无论是全职妈妈,还是职场妈妈。
全职她要失去职场的打拼黄金期,不放弃工作就相当于一人在打多份工。
声明一下,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大多数,婚姻里,绝大多数的家务和育儿责任是女性在承担,也有一小部分的爸爸比妈妈还要用心地陪伴孩子,让我们给他们点赞。
假如男性能够尊重并认可女性在孩子小的这些年的付出,在之后的岁月里,和妻子共享积累的财富,帮助女性快速成长,并主动自律对婚姻忠诚,直到晚年,两个人成为最好的伙伴,这段婚姻才可以称得上“幸福”和值得。
接下来,我们换一个维度,收入。
在婚恋市场上,大家默认的一个体系叫B女嫁A男,C女嫁B男,D女嫁C男,D男和A女被剩下。
如果所有人真的都是按照这个理论走进婚姻,互相之间差不多可以抹平。
因为,男方既然在传统价值观的定义里是高于女方的,就意味着他们家有更好的积累,比如说有一套无贷款的房子,或者长相更优异、认知和心理能量更高,再或者学历、情商更拔尖,那女方自然有受益。
但实际上,没那么理想,婚姻中的女人,平嫁的基数最大,其次是低嫁和高嫁。
以丈夫月薪8000为例,妻子在家做全职妈妈,也是妻子的贡献更高。
这个我们前面讲过了,妻子的工作相当于一个保姆+钟点工+育儿师+家庭总管的集合,哪怕按照职场上身兼数职,老板只会给到他一个比主要工作更高的工资算,全职妈妈也至少是一万。
假如她是职场妈妈,无需赘述。
可是,根据统计月薪8000其实超过了85%的人,目前只有超一线的平均工资是接近或者超过一万的。
当然,这里我们还要计算增长的可能,和那些从事不交金或是灵活就业未被统计的人群。
他们的收入如果全部拿回家,和妻子一起花,两个人的生活水平还是会远远高于一个人的。
比如,夫妻两人结婚时的收入差不多,家世也差不多,男方付了房子的首付,工作上也尽心尽力,女方细心教导孩子,双方其实都不吃亏。
或者,我们再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位女士嫁了一个凤凰男,两人学历收入都不相上下,结婚时女方出了房子的首付,也没要彩礼。男方结婚后,还要拿出一部分收入反哺原生家庭,女方在这个时期内很显然是吃大亏的。
日子接着往前走,男方只要上进的内驱力保持不变,再加上职场上男性机会比较多,他升职加薪了,事业有成了,女方整体上又会趋于不亏或者小赚。
并且,随着他社会阅历的增加,和认知的提升,也会逐渐觉醒,相应对减少对原生家庭的给予。
最后,就是高嫁的女性,大概率是不亏的。
虽然有句话说高嫁需吞针,低嫁如吃shi,但跨越阶级的婚姻,伴侣以及伴侣的家族能够带来的成长是方方面面的。
生活方式、城市文化、思维模式、人性的通透、对市场的判断力、周围的人脉、以及不可被忽视的平台能量和资本和积累。
所谓吞针,指的就是精神上的苦,和认知重建过程中的不适。
在我接到的咨询中,很多女孩之所以孤注一掷地投资老公,助他们事业雄起,也是指望着他有朝一日可以成为富豪,带自己过上这样的日子。
只是很遗憾,成功的概率没这么高,由于篇幅有限,这个话题我们改天再说。
反正总之,女人如果嫁了一个比自己收入低的男性,补差的方式就剩下我能够享受自己身在高位的感受,譬如,家里很多事情我能说了算,或者要求对方多提供情绪价值,多做家务,多带娃了。
这一篇,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尽可能的全面和客观。
所以,我必须要指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些有一批女性从最初就是抱着找个依靠而进入婚姻了。
她们试图通过婚姻来逃避掉社会竞争的苦,以孩子为名主动选择了做全职妈妈。
甚至,用生二胎来实现混日子的目的。
尽管带孩子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在这个领域里,她们熟悉,并允许自己遵从自己的本能。
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一个妈妈都会很努力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非常自律地陪伴她们学习,坚持锻炼等,她们只是做一些能力所能及的事,然后焦虑,攀比,焦虑着攀比着就把孩子送去了培训班,或者不断地鸡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努力。
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子里,这样的女生并不在少数。
对于一部分没有收入的女性来说,性价值和生育价值也是她们向男人换取生存空间的最大筹码。
她们可能就是指着男人的工资过活,也可能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出去打一些零工。
比如,一位女士她月薪只有4000,找了一个月薪8000的丈夫,平均一下每个月其实也能有6000。
如果她懂规划,捏得紧,又把男人管得死死得,两个人还可以去城市里买房。
如果这个男人做得不够好,她还会离开,再嫁再生孩子。
直到她们发现男人并不可靠,才坚定了我要靠自己的想法。
这背后有环境和文化带来的错误观念,也有读书不够多思维的混乱,也许还有对自我生存的恐惧和迷茫。
总而言之,对她们来说,成长是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路。
道德经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那些低收入的男性,原生家庭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资源的男性,和上述低收入受教育不多的女性,难道真的比另一批人愚昧低级吗?
不见得。
我从河南的农村到上海,这一路见识到了父母和家庭间巨大差异。
所以,大家其实各有各的苦。
从天道的设计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人。
而普通人,真正该做的是互相扶持,同舟共济,比男人比女人苦,还是女人比男人苦,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并且,账也确实算不了那么清楚的。
咱就拿孩子跟着男方姓这个事来说吧,他只是一个称呼啊,本质上孩子身上流着的是双方的血,是双方的基因,还会出现某个孩子更像母亲的现象。
也不能以此就表达成我为男人生的孩子。
以及,把爷爷奶奶带娃视为一件义务劳动,并要求他们全部遵照自己的要求。
其次,世间这一切都是因果,都是福报。
孩子妈妈带得多,自然就跟妈妈亲。大家也可以去网络上看看年轻人的声音,绝大多数出门后会比较惦记妈妈,给妈妈花钱也很舍得,轮到爸爸时却只是礼貌和敷衍。
情感上的付出是这样,心智与精神上也是这样。
一件事你经历过,体验过,痛苦过,思考过,才能见识到它的全貌,见识的事物多了,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真正具备智慧和强大的心脏。
我从不认为,一个人光靠读书就可以得到这些东西,读书只是辅助,只是填鸭,最终还是要靠经历,靠生活的历练。
换句话说,婚姻也好,育儿也罢,给予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感是无价的。
至于累,人活着谁不累呢?在家闲着躺着无所事事就一定是福气吗?并不,要不然那些不知道自己为啥活着的人为什么都会抑郁呢?
当然,你可以认为我这是自圆其说,但我相信古文化,相信天道,也相信因果。
第三,我们聊回到时间的维度。
在漫长的人生长河里,关系是分阶段的,诉求也是分阶段的。
年轻气盛时,可能过分执着于对错和平衡,到了中午,也还有些许的执念和不满,再往后,也许会逐渐明白到每个人只要得到自己最想要的就可以了。
如果你怕孤独,身边有个人讲讲话,做事有个人一起去,就很好;如果你性格比较纠结,没有主见,他刚好是个善抉择看得开的人,你会因这份主心骨感到万分心安...
至于晚年时,有人知冷热,有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人照顾在床榻前,就更需要结婚多年积攒下来的深厚情谊和彼此了解了。
所以,对已经进入婚姻的人来说,打开格局,看淡对方的不完美,用心经营婚姻,才是正道。
指责、抱怨、讲道理、拿着吃亏输赢说事的攻击,都是得不到爱的。
最终,还是要接纳、理解和鼓励。
引用一位博主的话说:
男女对骂不能拯救不幸的婚姻,只有理解才能救赎婚姻。
因为众生皆苦,只有相互关心、扶持,脑子拎得清,分工合理,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家庭在积攒财富、养育孩子、降低内耗等方面,才会做得非常好,也才能快速往上走。
对普罗大众来说,只要想过好,就努力接住人生给予的种种考验,并学会男女合作吧。
毕竟,为了后代,为了更好的明天,才是婚姻里最大的共识。
最后,回到开篇,不婚不育是可以保平安,可来这世间一遭,每个人想要的都不止平安。
我们都想要体验更多,得到更多爱与被爱,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说,婚姻也算是我们在尘世间修行一种方式。
正所谓,先入世,才能出世。
我不劝婚也不劝育,但我希望每一个走进婚姻的女性都能看透这个游戏,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得更加舒心和精彩。
游戏人间
夫妻应该是命运共同体,从一而终的夫妻容易做到,任何一方有过其他性伴侣都难。女怨男性不负责,男恨女性不纯洁。
用户18xxx58
什么吃亏不吃亏的,算计越多就觉得越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