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网络上“出轨必离婚”的风气不同,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遭遇背叛的中年夫妻们,往往会选择算了。
此前,人民日报发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因出轨离婚的占比仅为2.5%。
这也许就是婚姻的复杂,他/她不是一个忠诚的人,但我们的婚姻还有继续的价值。但不离婚只是一个选择,遭遇背叛的人们,其实都在经历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痛苦和内耗。今天,我就以自己接了这么多创伤咨询的经验,来探究一下出轨的本质与自我疗愈。
在你看来,哪种行为算是“出轨”?
婚姻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着鸡同鸭讲式的沟通困难,价值观、育儿观,以及忠诚。
一方可能觉得伴侣经常与异性聊天,并单独约饭就算出轨,而另一方则认为只要不上床都不算背叛。
哪怕夫妻双方在恋爱时,曾对这个问题达成过共识,在深层次的思维逻辑里,双方对于“出轨”的定义也是截然不同的。
比如说,咨询者常常告诉我,她的伴侣说,“我虽然跟人发生了性关系,但只是一次服务,并未投入感情”;还有人强调说自己只是逢场作戏,把对方当成了一个关系好一点的朋友...
所以,究竟什么是出轨?下面哪些行为算是出轨呢?
请在手机微信登录投票
在你看来,哪些行为算出轨? 多选
与伴侣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
有安装并经常使用陌生交友app
和前任保持联系
氪金男(女)主播或者有主动发起私信
多次参加有异性的饭局,并撒谎
定义不同,也就意味着底线不同。大家都十分想找到一个权威的解释。(虽然这并不一定能够帮助我们约束伴侣,但至少能验证错的人不是自己)我们不妨来看看著名婚恋咨询师埃斯特·佩雷尔的说法,在《危险关系》一书中他明确指出,要确定“什么算出轨”,首先要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情感的契约。即“我们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对方的行为是否违背了两个人之间的“协议”。并且,他还总结了定义出轨的3个要素:●这是一段需要遮遮掩掩的关系(Secrecy):你们的关系不能公开● 情感投入(Emotional involvement ):你对他/她是有感情的,甚至认为这是“爱”● 性吸引力(Sexual alchemy):不一定是发生性行为,渴望的念头也算当然,这并不是标准,只是提出一个框架。尤其对于“性吸引力”这个部分,作者谈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干约会(dry dating)。两个人只是进行一些类似“约会”的活动比如吃饭、喝咖啡、看电影,但没有实质性的肢体接触。
但实际上,这些活动中产生的激情远远超过了性爱,从某种意义来上讲,出轨就已经发生了。
换句话说,一个对关系有着绝对敬畏的人,会在心动发生的每一次选择克制和远离。如果对方没有这么做,作为伴侣究竟是不动声色地挤压对方的时间,给婚姻注入更多浪漫,还是当即起跳,也成为了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图/《爱在日落黄昏时》
伴侣出轨,值得原谅吗?
面对被出轨,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他会不会再犯?我们是否还能过好?
毕竟,夫妻之间的原始信任打破了,谈安全感十分奢侈。
并且网上有大量的言论都在告诉大家,出轨就像家暴,只有0次和N次。
我们今天不谈结论,不谈个例,聊一聊现实层面的问题。
第一,一个人在另一个人生命里的重要程度,是存在先来后到的,年少时遇到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可是他惊艳了自己的时光,可是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经历是他作为客体在和我们一起见证,不可能因为他出轨了,这一切都不存在了。
第二,前不久,张泉灵老师在《再见爱人4》里面,提到了婚姻的三个价值,功能价值比如说做家务、带孩子等;情绪价值。ta让你觉得幸福,觉得有爱,有安全感;经济价值,谁在挣钱,谁在养家,谁在维持一个家的经济的正常运转。
忠诚协议的撕毁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情绪价值,但功能价值和经济价值如果还在,对一个有孩子的妈妈来说,可能也依然是值得凑合着过的。
因为,生存和生活在前,感情在后,并且,爸爸的位置和功能想要找到一个人短暂代替一下或许可以,长达十几年讲实话还是有些难的。
如果有实力选择飒爽离开,喜事一桩,如果谁选择了继续,旁人也应给予祝福。
在我看来,真正的女性独立,并不是大家都得去做大女主,而是每个人都有充分的人生自由和个性空间,无憾又无悔地过完这一生。
第三,人是群居动物,都需要亲密关系,断情绝爱并非是唯一的出路,比如说养老问题,假设我们是普通家庭,那么两个人合伙生活,守护一个家的意义,更多在于这里有另外一个人就能让我感到踏实,而目前的生活模式下,年轻时一起走过的夫妻,会相对来说更可靠一些。
换一个,重新磨合的代价,和面临未知的恐惧,或许并不比修复这段感情少。
但我个人也赞同,未能让对方付出一定的损失的轻易原谅,有很大概率会导致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和变本加厉。
与此同时,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无论再伟大的专家学者,也无法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
对出轨后的两个人来说,可能不存在原谅,更多的是如何与对方相处,如何处理自己的内心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