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毛岸青一家三口坐在妈妈杨开慧床边
在特殊年代,毛主席的子女也受到牵连,毛岸青和邵华夫妻10年没离开北京半步。
1977年4月,毛岸青和邵华带着7岁的儿子毛新宇第一次离开北京,回到阔别16年的家乡韶山冲。
他们也来到了枪仓杨家大屋,这是50多岁的毛岸青坐在妈妈杨开慧床边的一张合影,看到这张照片,我心里猛地一沉。
在毛主席现在的子女中,毛岸青是唯一住过这个房间、睡过这张床的子女。
这是1977年杨开慧房间的照片,和现在整修后的不一样,1930年,杨开慧从这个屋被捕
毛岸青坐在妈妈的房间想起了妈妈被逮捕的那一刻,当时,他已经7岁,他一生也没忘记妈妈。妈妈杨开慧就是从这个房间被反动派逮捕的,同时被捕的还有他8岁的哥哥毛岸英以及保姆孙嫂。
最刺疼我的是背后那张照片,妈妈怀里抱着的正是约1岁的毛岸青,2岁的哥哥毛岸英依偎在妈妈身边。
这张合影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那是1924年,毛泽东在上海工作,毛泽东是重情之人,他写信邀请妻子杨开慧带着两个儿子来上海团聚,杨开慧和妈妈向振熙老人带着儿子来到上海,拍下了这唯一的一张母子合影。
从此以后,杨开慧带着两个儿子湖南、广州、武汉、长沙,跟着毛泽东开始了为革命四海为家的日子。
世界上最温暖的怀抱是妈妈的怀抱,可是毛岸青却失去的太早。
他恨,恨板仓反动团防头目,他们向反动军阀何键告密,并逮捕妈妈,让妈妈在监狱里遭受到非人的酷刑。
他诅咒,诅咒1930年11月14日下午1点那个时刻,大人们惊恐万状地给他拉回来妈妈的遗体。
那天夜里,几个乡亲抬着滑杆,竹椅上面斜躺着一个人,全身用白布裹着,口里流出的鲜血已经淤积成黑色的斑块,7岁的岸青抓着妈妈的双脚,希望妈妈站起来,然而,这已经不可能了……
当时,他不知何故,只知道大声哭喊:我要妈妈!我要找妈妈!岸青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了这一致命打击。
17岁的毛岸青,帅气浪漫文艺范,在苏联
小时候,毛岸青一直想为妈妈报仇,这是17岁的毛岸青亲笔填写于1940年的《个人履历表》,存于苏联档案馆。
我姓毛名岸青,在苏联将名改为杨永寿,因要使人不知我是谁,或是谁家之子。
我在湖南乡下杨公庙在第一年级学了一年后,在上海自己学了几年,再后到苏联进中国学校大概学了一年多,此校的地址不知,再后到莫尼诺的第二国际儿童院,进俄国学校并学到六年级了。
除俄文之外,我知中文和一点点德文,中文我会说会写,写得不好,德文只知道几句话和会念拼音。
1930年,我的哥哥毛岸英及母亲杨开慧在长沙乡下被捕,因我母亲是毛泽东之妻,我哥不久放了。母亲被何健枪毙。
从幼到11年(岁)曾在中国,因上苏联曾经过法国,1936年到苏联。
在中国先做了一年小学生,以后到上海做了一个街上的小便山。养我们的人是党,是共产党。
我父姓毛名泽东,在革命以前,我不知道他做何事,大概是革命,现在他是革命家,他现在是中共之主席,地址不知。
我母亲姓杨名开慧,她早死了,是被何健枪毙的。
言语中,毛岸青思念着不知道地址的爸爸,痛恨着杀害妈妈的何健,神情中饱含着少年的苦难。
毛岸青遗传了父母亲的聪明头脑,文艺范十足,琴弹的好,会谱曲,会唱歌,台球打的好,尤其是象棋下的好,很少找到对手。
可是,兄弟俩在上海流浪期间被打,大脑受伤,大半生都在与疾病做斗争。
杨家大屋
他为妈妈遗憾,遗憾妈妈没有亲耳听到自己的丈夫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骄傲地宣布新中国的成立。
如今,年过半百的毛岸青带着妻子和儿子,脚步沉重的走在每一个熟悉的房间,目睹妈妈用过的东西和住过的房间,时时刻刻心里象被一针一针扎过,妈妈才29岁,走得太匆匆,走得太悲壮,走得太年轻!
妻子邵华曾说:毛泽东、杨开慧和毛岸英是丈夫最思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