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毛主席好友举行结婚仪式,中共五大常委出席,建国后却让所有人陷入万难

百年人物志 2024-11-09 11:28:37

1936年,在与外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回忆起自己的早年生活时,毛主席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很多富家的同学看不起我,因为我平常总穿着破旧的衣服,不过,在他们中我也有朋友,有两个和我特别情投意合。其中一个现在已成为作家,住在苏联。”

这两位作家朋友,一位便是茅盾,而另一个当时住在苏联的作家就是萧三。

1907年,萧三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这里,他结识了毛泽东,两人很快便成为了亲密的朋友。这时毛泽东17岁,萧三14岁。

1911年,两人先后来到了省城,并接触到了很多革命思想,1914年,因学校合并,两人再次成为了同学。在之后的学生运动中,共同的信仰让两人继续走在一起。

1920年,萧三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毛泽东则选择继续留在国内探寻革命道路。尽管两人相隔甚远,但毛泽东不时能够收到萧三寄来的信件和照片。

1922年秋,萧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从同学又成为了革命战友。在之后毛主席提出开展农民运动的问题上,萧三认真听取,并为他独到的见解深深折服,毅然选择支持他。

1927年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萧三前往苏联养病。1930年,他出任“左联”常驻苏联代表,投入到了宣传中国革命的工作之中。

在苏联期间,萧三结识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耶娃。为了能够和萧三在一起,23岁的耶娃放弃了德国国籍,选择加入苏联籍。

1939年4月,萧三秘密回国,与多年未见的战友、老朋友毛泽东相见,这次见面,两人高兴地回忆起了过去青年时代的岁月。

因萧三此行是秘密回国,所以他的妻子耶娃和孩子没能同他一起回国。毛主席得知情况后,特别批示可以将他的妻儿接来延安一起生活。

1940年10月,耶娃带着孩子来到了延安,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为帮妻子尽快适应在中国的生活,萧三还特意给耶娃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即叶华。

然而,不同的政治环境、生活背景还是让萧三和叶华渐行渐远。各种因素作用下,叶华冲动地决定带着两个孩子离开延安,回苏联生活。

当时正值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因妻子的外籍身份萧三受到了不少攻击,在得知妻子有意回苏联时,他没有阻拦,甚至认为也许分开对双方都是最好的选择。

就这样,叶华踏上了回苏联的道路。为了能够顺利通过国统区,两人还特意办了离婚证,周恩来还在上面签上了名字。

叶华走后,萧三很快便听说了“边区蚕桑考察团”团长甘露的消息,他立即请求中央将甘露调回延安。

原来,在叶华还没有来延安,萧三独自呆在延安的一年间,负责文艺界领导工作的他认识了刚穿过国统区来到女大的甘露,几个月的相处,让两人对彼此互相萌生了爱意。

但随着叶华的到来,两人只好将感情藏在心底,甘露更是主动提出离开延安,前往绥德开展蚕桑工作,她的科学养蚕法和新蚕种在整个陕甘宁边区颇受欢迎,毛主席更是称她为“我们的养蚕姑娘。”

甘露调回延安后不久,萧三便向她提出了结婚,甘露思考片刻后便同意。或许她心中从未放下过对萧三的感情。

两人在延安举办了婚礼,中共五大常委受邀出席,毛主席更是在祝酒时,对他说道:“子暲(萧三的字),祝你和我们的养蚕姑娘白头偕老啊!”

谁都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之际,萧三又在感情上让毛主席等人陷入了为难。

1949年4月,萧三随中国代表团抵达苏联,苏联方面并不知道他与叶华已经离婚,所以特意安排了他与叶华和两个孩子。

没想到,萧三和叶华很快便旧情复燃,甚至还在回国时将他们一起带回了国内。叶华和孩子们的到来对甘露来讲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一男两女”的消息很快便传得沸沸扬扬。

周总理对萧三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但萧三还是一再请求组织同意他跟叶华复婚。甘露生气地给刘少奇、周总理和中组部写信,请求中央领导帮忙解决。

中央领导得知消息后也感到十分为难。最终,根据萧三本人的意愿,加之对中苏关系的考量,周总理等人只好劝解甘露放弃这段婚姻。

而这时的甘露恰好在目睹了萧三的种种行为后,心中满是失望,也萌生了离婚的想法。最终,甘露选择了退出这段拥挤的感情,并表示要“永远断绝”。

1983年,萧三逝世后,甘露还是参加了追悼会。

0 阅读:56

百年人物志

简介: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