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观】小米宣布造车,雷军的最后一次创业还是赌博?

第三眼界 2021-04-03 14:18:55

小米下场造车,雷军再一次为小米汽车而战

3月底,小米连续举办了两场新品发布会,信息量不少,有亮点也有槽点。网友玩得嗨,媒体也关注度颇高。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小米造车这件事了。

关于小米造车,外界之前传得沸沸扬扬。小米遮遮掩掩,态度暧昧,一面否认,一面欲拒还迎。终于随着官方一纸声明,造车成为板上钉钉。

随着小米第二场发布会接近尾声,关于造车,“雷布斯”终于给出正式回应。雷军言辞恳切,直言这是最后一次创业。

然而发布会后,还是有很多人给雷军泼了冷水,认为小米造车这件事不靠谱。

对于雷军计划十年投入100亿美金的想法,一些人也认为,小米太过小气。与丰田、大众等大厂动辄每年百亿美金起步的研发投入相比,小米的投入实在有点“寒酸”。

当然,质疑和不看好不限于此。“入局太晚”“缺乏技术、人才以及相关行业经验”等看法也甚嚣尘上。一时之间,小米还没开始造车,仿佛已经“社死”。

我们先不谈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雷军肯押上所有赌注,进行最后一搏,这份认真的态度就值得我们鼓励。

当然决心和干成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小米尚未起步,仅是内部立项,我们不妨先让子弹飞一会。

其实,乐观来看,假如小米汽车能延续手机的性价比打法,销量肯定不会差。加上小米在AIoT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未来小米汽车的吸引力还是很强的。

目前,汽车产业已经相当成熟了,代工也很普遍,上下游的供应链也很容易找齐,生产制造方面已经无需担忧了。而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地产公司等跨界玩家争前恐后、竞相涌入的基础所在。

小米汽车能不能成不好说,但是起码造出来不成问题,不会像乐视汽车一样难产。

至于后续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成为小米汽车能走多远的关键。

在“软件定义汽车”或者说“场景定义汽车”的产业趋势下,随着小米的入局,未来的智能汽车竞争将更加多元化和白热化。虽胜负未定,但是新的竞备赛和淘汰赛已经打响。

小米虽是最晚入局的,但小米恰有后发先至、谷底翻身的丰富阅历,故依然不可小觑。

不过悲观来看,小米汽车同样面临重重困难。

人才、技术、资金、渠道、服务等等,汽车向来是资金、技术和资源密集型的烧钱行业,每一块都需要巨大的投入。

虽然小米账上趴着1000亿现金,但造车几乎是个无底洞,没有人敢说多少钱够用。而从“蔚小理”2020年的亏损情况来看(蔚来汽车净亏损 53 亿元,理想汽车净亏损1.52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27.32亿元),这1000亿也不够折腾的。

另外,眼下小米手机虽然重回全球第三,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3%,2月份的数据也显示,小米已成为国内第一大手机厂商。可是面对这样的成绩,小米依然大意不得。

在线下渠道方面,小米面临OV等对手的强压。假如华为有朝一日,手机业务卷土重来,对小米来说,一面卖手机,一面造车,很容易自顾不暇,两头受敌。

当下,手机仍是小米的现金牛业务,汽车作为问题业务,需要靠其他业务(尤其是手机业务)来输血。假如手机业务再次陷于瓶颈,甚至出现大倒退,汽车业务必然会受到巨大冲击。

当然,对小米来说,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的思路是对的,只是这条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不确定太大,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且风险往往要大上数倍。

如此看来,雷军这次颇有些“背水一战”的意味。“不成功便成仁”,会不会步乐视帝国的后尘,我们不妨持续关注。

0 阅读:4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