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谁还愿意谈“恩情”?

老方说老方说 2024-05-22 16:37:43

“知恩图报?真稀罕啊!”

陈发财撇了撇嘴,对于员工的话一笑置之。

因为一个员工家里急用钱,陈发财个人借了几万块钱给她,对方回来后说要报答他的恩情,陈发财说不要报答,你好好工作就行了。

说实话,陈发财对于人性没有太高的期待,到了中年后,他对于一些举手之劳,从来不抱有别人感恩或报答的心思。

这既是成熟,也是不敢,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年轻的时候,陈发财公司还刚起步,遇到一个女老乡,对方到他公司谈业务,那时候的陈发财还幼稚,虽然知道对方有问题但还是把活儿交给了她。

后来虽然活儿没干好,但一来一去彼此就熟悉了,这个人经常跟陈发财发信息,约着吃饭唱歌什么的。

千不该万不该,陈发财有次把自己的大客户介绍给了对方,结果把自己陷进去了,这个老乡缠着他合作,说自己资金不够,让陈发财投钱进来一起干,成功了对半分。陈发财直觉就感到有问题,但抹不开面子,就说借钱给她周转,入伙就不必了。

结果此人打着他的旗号跟客户联系,收了定金,但活没干好,最后实在撑不住就跑了,还给客户说有事找陈发财。客户认为陈发财不靠谱,陈发财有苦难言,只好自掏腰包把钱退给了客户,关键是耽误了客户的时间,还给自己抹了黑。

更恶心的是那个女人在外面四处败坏他,说他坏话,这个事深刻教育了陈发财,让他知道了什么叫“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小人。

这年头,谁还愿意谈“恩情”?

从此之后,陈发财也冷漠了,不再随便当好人。哪怕是给别人帮忙,也绝不期待能落个好。

后来他看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个故事,不由感叹古今都是一样,人性就没有怎么变过:

献县一令,待吏役至有恩,殁后眷属尚在署,吏役无一存问者。强呼数人至,皆狰狞相向,向复曩时。夫人愤恚,恸哭柩前,倦而假寐,恍惚见令语曰:此辈无良,是其本分,吾望其感德,已大误,汝责其负德,不又误乎?霍然忽醒,遂无复怨尤。

故事是说某县令对下属有恩情,这些人平常都是对县令低头哈腰,谄媚讨好,可在他突然病故后,刹那就变了颜色,没有一个人来帮着料理后事的。

县令夫人实在撑不住,就勉强拉来几个熟悉的部属,结果这几个人虽然人来了,但面目狰狞,态度恶劣,非常不耐烦,好像忘记了从前县令给他们的恩情,以及他们原来拍着胸脯效忠的样子。夫人十分愤怒,她梦到丈夫提醒,醒悟到这些人本性就是狼心狗肺,如果自己再表示责怪,岂不是惹祸上身,让对方落井下石?所以她就转变了观念,不再心存怨恨。

人死灯灭,人走茶凉,此乃人之常情!

陈发财有个长辈在某单位任职,几十年来算得上助人为乐,人缘好,有很多朋友。但在退休后,过去的下属也是一年到头不见登门,要知道原来他们恨不得天天往家里跑的。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世态炎凉无比刺眼,“可以理解,我退下来后就是人走茶凉,失去了利用价值,再说我一身病,别人来看我还不习惯呢”,长辈当时这番话让陈发财印象深刻。

而且陈发财也觉得有些惭愧,他原来逢年过节也是往长辈这里送礼,但在长辈退休后就冷淡了,如果不是听到长辈有病,他都想不起来看望。

人性是势利,世上以小人居多,所谓人情冷暖,小人的表现特别明显,这也是提醒你要深刻理解人,要对很多事情客观看待,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良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人是一样的人,但“型号”确实有差异。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人啊,永远是要有过沦落的时候才能看清楚世间的真相,知道什么是人情,什么是人心。否则就会以为别人的笑脸都是真实的,别人的恭敬友好都是真诚的。

对很多人而言,他们永远是善忘的,善忘是因为利己。他们把别人的恩情当成自己的聪明,他们认为别人就应该对自己好,否则就是有罪。

而且他们也有“前倨后恭”的逻辑,苏秦在没有当官之前,家人对他都十分冷漠,人人当他无能,而等他发达了: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这个逻辑是自洽的,趋炎附势是小人的本能,站在道德角度去嘲笑和批判都是错误的。要知道这是他们的生存策略,你改变不了他们,更不该妄图让他们承认自己是小人并为此感到羞愧。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陈发财虽然称不上慈悲,但他也学会了包容,理解别人的局限和难处,如哲人所言,你只能要求对方能力范围之内的。如果偶然遇到某人能够有情有义,那无疑是珍贵的奇迹。

0 阅读:26

老方说老方说

简介:互联网创业者,喜欢分享一切有价值的人和事!